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红楼梦》问世至今,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对于它的研究从未停滞,本文以《紅楼梦》中两个丫鬟“晴雯”和“袭人”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与对比,力图诠释并解读古典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尝试探讨《红楼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古代文学;晴雯;袭人;悲剧;女性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1
  中国古典小说对待女性角色,下笔一向是温情的,在《红楼梦》中尤其如此。累犯人命的王熙凤也会有其可爱之处: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上来就扎别的丫鬟手的晴雯,也在曹雪芹笔下被描绘成“生既兰蕙,死辖芙蓉。”看刘姥姥吃了杯茶就砸杯子的妙玉,也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评语中溢满了说不尽的体贴、理解和悲悯,还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华丽辞藻。而曹雪芹对于《红楼梦》中两个丫鬟独到的塑造,也被历代的红学专家津津乐道。
  袭人是一个拥有美好品质的女性,但在历代对红学的研究中似乎不被认可。她外柔内刚,贤而有智。曹雪芹赋予她的一生是不幸的,幼年被父母卖为奴隶。在她心里宝玉就是贾府,贾府就是她生活的核心。内心深爱宝玉的她,却不得长相伴,几经周折被嫁于伶人,关于她其后的人生,大约也是充满了悲苦,但因书中再无涉及,我们也不得而知。这样看来,袭人是个有趣又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中国古代丫鬟德才兼备却又完全服从于旧社会的三纲五常的代表,对她的评价既能映射一个时代的价值判断,也能看出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按照时代的价值观被修改和调整。“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如兰。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短短的四言诗,道尽了一个女子命途多舛的一生,未免有些残忍。这是宝玉在梦游警幻仙境时见到袭人的宿命,花袭人原名花珍珠,宝玉取陆游诗句中“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晴”为她改名袭人,她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也是《红楼梦》书中作者着墨之处最多的人物之一。贾府中的主子对于袭人的为人处事总体来看较为认可,如“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任”,王夫人一口一个“我的儿”,含着眼泪为她辩解“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这些间接描写无一不体现袭人女性形象中的温柔宽厚和谦虚谨慎。但作为怡红院中有着忧患意识的被传言也想当“姨母”的丫鬟之一,袭人也曾多次为向主子邀宠因而在背后陷害姐妹,她向王夫人告密致使晴雯被逐,这也是曹雪芹塑造人物的特征之一:鲜活、爱憎分明。她和其他丫鬟最大的不同就是她懂得大道理,其实就是封建礼教,这是辨别是非的基础,在红楼梦所处清代的时空里,奴婢是没有资格受到教育的,她们终其一生只能接触到日常为人妻母的行为规范,即绝对服从。袭人算是异数,她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且发自内心的信奉,她对忠诚的理解超越了照顾主人的起居和执行上级的命令,进入到一个“帮主人做她觉得对的事,哪怕违抗主人意愿也在所不惜”的阶段。当袭人发现宝玉偏离了她所期待的人生轨道,她会发自内心的沮丧。她内心的真正渴望是:成为她所处时代中的模范;辅佐宝玉也成为社会价值体系下的模范。这两个出发点是曹雪芹为袭人的人物设定的,因此指导着她的一切行为,她的一切战斗都因此而展开:进谗言隔离宝黛、清除一些怡红院中行为不端的丫鬟……不同于对李纨“不积德”的直白呵斥,曹雪芹对袭人的概括更多是一种遗憾:你温柔明理,但最终 还是白白优秀了一场。丫鬟对于主人的忠诚,固然出于主仆之义,但也并不乏对主人本身的感情。也许从“金玉良缘”缔结的那一天起,袭人就必然成为王夫人的弃子。一个人所追求和渴望的,恰恰是最后不能宽容她并给她一丝温暖的,矛盾所在才是袭人的命运悲剧吧。
  再来说说晴雯,张爱玲说她不守女婢的本分,可以是任何时代的女子。她的角色原型,有一种魏晋风流的态度,很多文人钟爱晴雯,说她身上代表一种风流不羁的精神原型。但殊不知判词中所说的“寿夭多因诽谤生”,嵇康如此,生活在贾府中的晴雯,同样也是如此。宝玉和晴雯有着撕扇之谊,晴雯撕扇也引出了著名的宝玉审美论,大意就是:外物可以为美好的一瞬间而殉葬,在那短暂之美中即使化为灰烬也是极其绚烂的。这证明二人的感情并非是主仆之交。但她骄傲自负的性格,为悲剧命运埋下了隐患。所以宝玉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断然想不到,晴雯会像那些美好的事物一样,在最美丽的年纪骤然消散。“风流灵巧招人怨”显然是有出处的,在前80回中,晴雯撵走了金钏导致金钏的死……这些都引起了王夫人和贾母的不满。晴雯骨子中的反抗精神让她想以平等、相互尊重的地位与他相处。晴雯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悲剧,没有人可以为自己而活。曹雪芹用言简意赅且有更多留白空间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秉性真实可爱的女子的性格。最后的生命时光在小屋里大口喝水的晴雯,知道时日无多的她,还原了她那一类女性形象的本真。
  晴雯之死是她的个性悲剧,也是人性悲剧。曹雪芹笔墨中有一种难以比拟的遗憾,他笔下的死亡总是让人猝不及防。读者刚理解了人物的美与错,下一瞬间便烟消云散。上帝视角的现代人看着一个个美好的少女一步步走向灭亡,却再也不愿意承认,女性的悲剧真凶是时代。一部《红楼梦》写尽了中国古代的社会,超凡脱俗,举世无双。张爱玲说她人生有三恨:恨红楼未完。如果晴雯和袭人能看到后人对她们的多番评价,她们也许会笑着抬头看一眼怡红院的牌子,去和宝玉下一盘棋,然后轻轻地道一句“年来多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君相思意。”
其他文献
由中央电视台首开先河,从1983年开始逐步升温的“过大年,看晚会;守着电视辞旧岁”的“春节晚会现象”,已延续二十年了。二十年来,从中央台到各省台、地市台,规模越办越大,观
ΠBNP—250型电磁防爆起动器适用于具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具有远控安全火花电路,可用于直接起动和停止交流电动机,并且还可以用来保护馈电线路上因短路、漏电等所造
澳大利亚根据亚洲市场对面粉品质的要求进行小麦品质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这些研究包括建立适宜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和以小麦粉为基础的食品质量评价等。正在研究的食品有白盐面
摘 要:短篇小说《骑马》主人公破落贵族格力白林的骑马之旅以悲剧结尾,延宕的两次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主人公不会骑马,二是被撞老妇人撒谎。延宕的信息是小说中的叙事断点,引发了故事的两次转折。在故事中,伴随着事件和人物的行动,声音的描写引发人的联想,由故事最初的无声至声音的高潮,最后到老妇人的“声音霸权”,小说中的音景不容忽略。  关键词:信息延宕;叙事断点;音景  作者简介:黄茜(1987-),女
摘 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以下简称《多崎作》)是村上春树2013年的新作,此作品讲述36岁的工程师多崎作在名为自我的意识初次觉醒的那些年,在混沌的充满矛盾的情感漩涡中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存在地标、认可和意义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形象的刻画,经历痛苦与挣扎,自我救赎和最终成长的过程。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并探究其思想根源,剖析“泡沫经济”崩溃后青年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村上春树
某地的一个错误做法被新闻单位曝光后,该地领导竟对新闻单位的报道做出规定:批评副科长以上干部,必须征求领导的意见。此“规定”一出,这个地方的干部要么拒绝采访,要么接受采访也
摘 要:奥斯汀是当今文学评论界的研究热点,虽然其作品数量不多,但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在奥斯汀所处的18、19世纪之交,英国社会正处于向工业化过渡时期,“资本”成为当时社会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奥斯汀小说中的核心问题——青年男女的婚嫁问题。本文试图以奥斯汀作品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从“资本”的视角探究其作品中体现的现代婚姻关系的价值标准。  关键词:奥斯汀;资
德富芦花通过《黑潮》中东三郎和喜多川贞子两个性格、地位迥异人物的悲剧,揭露、抨击了日本处于国力上升的明治时代的残酷,以其人道主义情怀映照了当时的日本社会,唱出了一
摘 要:在中国,人们对《圣经》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它是一部宗教的经典。但是在西方社会《圣经》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的经典,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学手法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圣经》与西方文学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渊源以及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英美文学;西方文学;深渊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方方的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其文通过农村青年涂自强的个人奋斗悲剧直击当今时代症候:农村孩子的上升渠道日益收窄,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然而,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