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精神与文化品质并重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3342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定位为“大型礼仪脱口秀节目”的《天天向上》,自开播以来收视扶摇直上,成为中国综艺节目的“黑马”。依托于悠远厚重的传统文化的《天天向上》,既能够传播社会价值又能够逗乐观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档节目一改娱乐节目的风向,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本文将会从三个方面探析《天天向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天天向上》 栏目定位 文化品质 主持人
  
  湖南卫视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开播于2008年8月,大半年之后,在中国内地的一份新锐杂志《新周刊》的一年一度的中国电视榜的评比中,《天天向上》就荣获了2008年度最佳娱乐秀,《天天向上》主持人群荣获最佳娱乐秀主持人,欧弟获年度新人;2009年度综艺节目及电视人评选活动中,《天天向上》成为最大赢家,囊括了网友最喜欢的电视节目、12大年度节目、年度主持人(汪涵)、年度制片人(张一蓓)等四个奖项。除了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外,《天天向上》在运作一年之后,也迅速上位,成为湖南卫视的又一档主打节目,其收视率直逼已有十几年积蓄之功的《快乐大本营》。收视率并不是衡量节目好坏的终极标准,但收视率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档节目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天天向上》现在已经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娱乐节目,这在国内是极为难得的。一档娱乐节目同时受到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和观众的喜爱,这在目前中国娱乐节目行业里绝对堪称异类,但《天天向上》确实缔造了这样一个电视奇迹,而这个电视奇迹的产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节目的定位;二是节目的策划;三是节目主持人的自身魅力。
  
  一、独特的栏目定位为《天天向上》的成功打下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曾经指出:中国的娱乐节目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娱乐节目令人堪忧的现状:首先,节目数量虽然极为惊人,但节目类型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一旦某种节目获得关注,模仿者便不计其数;其次,中国的大多数娱乐节目仍然停留在“娱乐”阶段,公众将之解读为“愚乐”,将低俗、打闹、损人成为节目的卖点。“搞好节目定位, 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生存之本, 是电视栏目品牌经营的必要条件。”[1]而在中国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与众不同的节目定位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这是节目取得成功的基础所在。
  《天天向上》开播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节目的创意点就是在这样一个举世关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和文化礼仪也同样成为“举世”的焦点。而现实是中国虽然有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虽然被称之为文化礼仪之邦,但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礼仪风范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里已很难体现。因此,传承中华传统礼仪,“寓教于乐地向观众介绍更多传统文化知识,使国人更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有所裨益,也方便外国人了解中国”[2],这种理念最终促成了“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的诞生。《天天向上》的节目定位首先就奠定了它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为一身的特点,向公众传播中华文化和礼仪,承担了电视媒体的社会道义,发挥了其社会职责,这一点恰是当下的电视业内人士们笔下所抨击的现象的反例,能够为他们所接受和认同。同时,《天天向上》是“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与“礼仪公德”相并列的是“脱口秀”,即《天天向上》是以娱乐的、轻松的形式集结各种方式向观众传播中华文化礼仪,让观众在嬉笑之余感受中国文化传统,认识和接受中华文化礼仪,使其在观看节目之后能够收获一些知识性的熏陶,这相比通过娱乐节目单纯的娱乐一把,知识性的收获能够使观众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愉悦感和踏实感,因此为观众所喜欢。
  
  二、节目策划屡出新招,剑走偏锋却诚意十足。
  
  湖南卫视改变了一般电视台对“黄金时段”的定义,将20-24点都当作“黄金时段”,而电视剧则被安排在22点以后,20点-22点之间主打娱乐节目。娱乐节目的成功也成为湖南卫视一直领跑于其他卫视的原因之一。一档娱乐节目的成功离不开事先的精心策划,湖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独树一帜,《天天向上》的节目策划更是做到了“炉火纯青”,嘉宾选择、主持人的服装、开场音乐、场景设计、插播音乐、与观众的现场互动等各个环节都与节目主题相得益彰。比如在《梅葆玖首登娱乐节目现场》这期节目中,节目场景布置以“梅”为主题,现场大屏幕显示的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大大的“梅”字,同时现场朵朵梅花像雪花一样慢慢地飘落,既漂亮又典雅;同时,这一期几位主持人的服装是根据梅兰芳先生生活的时代的服装设计的,很有点“穿越”的感觉,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梅葆玖老先生的距离,还能够凸显主题,增强节目效果。除此之外,《天天向上》在策划上还有两点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首先,节目主题往往剑走偏锋,关注一些极具特色却很少被大众媒介关注的群体,比如中国杂技团、中国棒球队、火车乘务人员、医院医生护士、微软员工等等。如2011年5月6日这一期,关注高校的理科女生,请来了各大著名高校的理科女生,了解这个在一般人看来相对特殊的群体。在《天天向上——少儿体操》 这一期中,请来了一个少儿体操学校的小朋友及老师作为嘉宾,通过对他们的采访让观众了解到这些从小从事体操学习的小朋友的生活状貌,同时也知道了体操队员的一些选拔标准和要求;《天天向上——微软公司专辑》则通过邀请微软公司员工作为嘉宾以及对他们的采访,让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但大多数人都无缘亲见的国际公司直接、真实地呈现于公众眼前,让观众们了解到了这些IT精英们的生活和工作;而像《天天向上——神奇瑜伽》这期节目,就请到了泰国的瑜伽大师和国内的一些瑜伽教练,向观众展示瑜伽的神奇之处,带着观众在瑜伽世界中畅游了一回,获得了很多与瑜伽有关的知识,了解到瑜伽健身的种种好处和瑜伽训练的要领。总的来说,《天天向上》通过特殊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一个个特殊的群体以及他们那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开拓观众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其次,加强了主持人与嘉宾、观众之间的互动,创新了节目互动的形式。互动是综艺节目中一个相对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因为互动的度很难把握,一旦失去控制,那么节目的时间可能会被延长,节目主题可能会有所偏离,甚至还会出现节目现场混乱的局面。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控节目,一般的综艺节目互动时间都较少,互动方式比较单一,尤其是主持人与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就更为简单。但《天天向上》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虽然这应该更多地归功于现场主持人对节目的把握能力,但这方面的突破也离不开事先的策划。比如,2011年5月6号播出的《天天向上—梅葆玖首登娱乐节目现场》中,节目安排了一些时尚的模特手持一些有关于梅葆玖先生的父亲梅兰芳老先生的问题和介绍走秀,然后再停下来提问。这种方式是极为新颖的,让观众耳目一新。在2011年4月29日播出的《天天向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家有女初长成》中,主持人就让现场的观众上台来与嘉宾和主持人们对戏。而且《天天向上》的嘉宾们经常会带来一些独具特色的小礼物,在适当的时候送给现场的观众们,这也是与观众互动的方式之一。
  
  三、主持人的魅力是《天天向上》成功保证
  
  在中国以往的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理念中,主持人的地位并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主持人在一档节目中常常所担当的只是“起承转合”的角色,由主持人A或者是主持人B来主持这档节目没有明显的差别。随着国外电视节目的创作理念和凤凰卫视等“主持人中心制”节目模式的成功运行,中国大陆也逐渐重视了主持人对于一档节目的效用,开始关注并充分开掘主持人的自身特色,这一点在《天天向上》上尤其能够体现。
  《天天向上》是一档娱乐脱口秀节目,脱口秀节目的魅力与主持人思维的活跃、知识的丰富、语言的幽默和独到、对节目现场的调动能力以及即兴发挥等素质密切相关。在《天天向上》之前,以张一蓓为首的一个节目制作团队打造的一档湖南经视节目《越策越开心》在湖南长期保持着高收视率,而汪涵正是主持人之一,并由于此节目赢得了“策神”的称号。而《天天向上》几乎就是为汪涵量身定做的,事实证明,汪涵并没有让制片方失望。
  由于节目定位是将“脱口秀”与“公德”并收于内,因此,节目不仅要娱乐观众,同时也要保证其节目在一定的水准范围内,并向公众传达一定的知识。汪涵在《天天向上》中,一方面可以一如既往地发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力,一方面又可以凭借自己广博的知识储备不失时机的向观众传达知识。同时,也因为汪涵长年的主持经验以及自身的文化修养,使他能够在采访上至精英下至草根的过程中,表现得收放自如。除汪涵之外,《天天向上》还有六位充当绿叶的年轻主持人,每个人都独具特色,在节目主持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与汪涵一起造就了这个节目的成功。欧弟能说会唱,舞蹈功底好,而且模仿能力超强,且主持经验丰富,反应敏捷,在节目中担当了逗笑和调动节目气氛的作用;钱枫长相乖巧,时不时爆出的冷“言”冷“语”也凸显了这个大男孩的可爱;田源属于北方人,性格方面更加粗放一点,能够获得许多北方人的认同和接受;快男出身的俞灏明虽然在主持上尚是新人,但其人气不可忽视,能吸引一大批少男少女;来自日本的矢野浩二和来自韩国的金恩圣的异国身份则使得这档节目更加国际化,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看点。《天天向上》各个主持人的明确的身份定位一方面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一方面也使得各个主持人之间进行较好合作,形成互补。对于看《天天向上》的观众来说,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不同于他们的生活、社会层面的展示,也同样是一场生动有趣的主持人群体的个人秀,他们在其中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主持人,并予以长期关注。
  
  四、结语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一贯依靠简单地模仿国外优秀的节目而生存,但是在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中,“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浅层的娱乐了,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3], 这对中国电视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天天向上》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标杆”,脱离 “愚乐”,娱乐节目可以走出一条全新的融合娱乐精神和文化品质的“新路”。
  
  注释
  [1]于宝莹.《天天向上》 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建设的独特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46
  [2]金文雄,俞虹,张一蓓,陈晓夏.由《天天向上》看电视节目娱乐精神与文化品质的融合[J].电视研究,2010(05):19
  [3]付豫蓉.浅谈电视娱乐类节目的良性转向[J].新闻传播,2010(08):90
  
  作者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
  责任编辑:傅先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我国媒体的市场化趋势谈起,指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市场需求很大,但同时觊觎这个市场的资本正积极活动,准备加入这个行业的竞争。我国媒体要么提升自我,要么就被市场淘汰。笔者提出向西方主流媒体学习是提升我国媒体自身素质的捷径。通过对亚洲《华尔街日报》的几篇评论与报道的分析,指出西方媒体对读者信息需求的满足是其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新闻采访权 网络新媒体 多层次报道 评论 专业
期刊
2012年,对于湖北影视频道来说,是极富挑战性的一年,因为湖北广播电视台编委会已决定:“要把影视频道作为第二阵营来打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湖北影视频道已吹响奋力突围打造中间频道的号角。在新年的节目改版中,湖北影视秉承“电视剧支撑,品牌栏目点亮”的指导思想,五大剧场进一步明晰特色定位,五个自办节目主打“影视”系列特色概念,力争全面提升频道价值。  目前,湖北广播电视台所属七个地面电视频道,两强超
期刊
动作、谍战、黑衣人、国际导演、一线明星。这些元素听起来挺像好莱坞大片——但你见过90秒的好莱坞大片吗?这个名为《一触即发》的“大片”是“微家族”的新成员:一部时长仅90秒的微电影。从微博客、微小说再到微电影,“微”字大行其道,在带来更多表达的同时,也映照着我们的浮躁。我们迎接“微时代”的到来,也应反思“微”的极限。  近两年,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不仅改变着大众的消费体验,也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北京
期刊
日前,我跟我的研究生讨论手机广播发展模式时产生了分歧。这位学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她坚称央广采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是最佳的手机广播运营模式,她认为这种基于“三网融合”基础上的运营模式代表着手机广播发展的方向。我戏称她是“屁股决定脑袋”。  我在散步的时候,时常往手机里插入耳机来收听广播节目。我认为这种内置FM广播调谐器的手机广播十分便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运营模式。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
期刊
摘要:数字内容产业是融合传统媒体、互联网及新媒体等传播方式,以内容与科技相结合为特点的新型产业。传媒集团价值链不断拓展,已经由内容生产拓展到内容增值。本文以数字报业为例,对数字报业内容增值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目前数字报业的内容增值服务包括移动终端接收的内容服务、数字化报纸或互动多媒体报、多元化出版、新闻线索供应服务、弱势受众专属内容服务等。  关键词:数字内容产业 数字报业 内容增值  德克萨斯大学
期刊
摘要:电视角标,糅合了广告、节目预告、群众互动于一体,是频道自我营销的窗口。近年来,几乎所有卫视和地面频道,都开辟了新的角标——广告角标。广告角标以其灵活小巧、内容多样,迅速为广大观众所认可,成为电视角标的一种创新。  关键词:广告 电视角标 角标编排 自我营销  “角标”,如果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即为“出现在角落处的标志”。最早、最常见的电视角标,是频道角标,也就是频道的LOGO,它位于电视屏幕的
期刊
摘要:电视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不断地发展,谈话节目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谈话节目炙手可热,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艺术人生》的成功因素与发展瓶颈,进而提出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谈话节目 弊端 发展对策  一、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内涵  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迅猛,已然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各式各样的谈话节目充斥着荧屏,
期刊
摘要:新闻报道与外交活动相辅相成,外交活动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反映并影响着外交活动,同时,“媒体外交”也是一种新型的外交手段,是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中国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为例,通过搜索、分析国际重要媒体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理清新闻报道与外交活动的关系,试图为日后新闻报道和外交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新闻报道 外交活动 媒体外交  外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新闻媒体
期刊
荆山楚水,人杰地灵。风云激荡的新民主主义时期,湖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信仰不倒,前仆后继,铁血忠魂铸丰碑。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八集首部高清文献纪录片《丰碑》,7月1日在湖北卫视黄金档陆续播出。担任该片第三集编导的本文作者,结合采访拍摄过程中所了解到的真实史料,撰写此文,以此表达对那些年轻的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和普通百姓在如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新京报》“逝者”版和《纽约时报》“讣闻”版2009年全年的讣闻报道为研究样本进行文本和内容分析,辅以对操作讣闻报道的记者进行定性采访获取的一手材料,以及对相关访谈资料做二次分析,旨在从新闻生产流程的采访与写作等多个细微环节透视中美讣闻报道的差异。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和《新京报》在“讣闻”版面设置、记者身份、逝者对象选取、报道线索、微观报道话语、范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纽约时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