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非洲动物园的管理者,害怕鹿群被狼群吃掉而把园里的狼群全部杀掉。过不了多久,他发现由于没有鹿群的天敌——狼群的存在,鹿群开始过上懒惰、缺少运动的生活。没有狼的存在鹿反而更少了,并且出现了种群退化的现象。后来他又引进了狼群,鹿群又出现了勃勃的生机。“没用压力,就没有动力”在自然界中得到很好的诠释。作为长期抓信息学奥赛的我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严”。“严”字有两层意思:一是“严厉”,二是“严谨”。严师才能出高徒,严师就是教学管理上“严厉”,教学的教风“严谨”:知识结构的“严谨”与语言表达的“严密”。
我先来讲一讲教学上如何“严厉” 管理。“响鼓需要重捶敲”,在没有狼的日子里,鹿群过上懒惰、缺少运动的生活。在信息学奥赛小组人员的初级选拔中,基本上个个都是班级的“精英”,他们都有较强的优越感。有几个学生都是科任教师的“宝贝”,他们有点说不得、动不得的。怎样才能让这些骄傲的“小鹿”动起来呢?教师只好扮演那只“饿狼”了。首先,要把每一位学生纳入管理的日程中,帮助每一位学生确立个人发展的规划(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上学期结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到最后都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其次,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筛选淘汰制度,也就是说从招收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始,就公布半学期后的指定一天进行相应的考试,考核成功进级,不成功者则淘汰。比如在信息学的初级logo语言的比赛中,主要以考核学生的命令掌握与过程的应用上。具体的实例是:首先请学生们在10分钟内编写一个风车的程序。学生通过分析图形,然后进行编写,其次调试,最后运行程序。经过一序列的综合实践进行考评,让学生像一群“小鹿”在考试筛选淘汰制度这只“狼”的追赶下不断前进。
虽说“响鼓需要重捶敲”,但是也不能把教师和学生死死地框住。不管是“严”师还是“严”徒都必须讲究方法的。因此,再来说说教风的“严谨”性。教风的“严谨”性就是知识结构要有严谨性。教师要认真究读课本、考纲、比赛规则等等与比赛相关的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认为教学应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活用教材,立足于日常的教学,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着手,不拘于老套,力求有所突破。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不只是针对学习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对知识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有用的留下来,没用的一定要去掉。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不能只是一味地为了上课而教学。教学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防止教学偏离知识点,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上。教师还要尽力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从而在教学上进行妥当的处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精心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要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因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个作品,教师都需要严格的点评。
二要“导”。“严”是前提,像大禹治水一样,“严”是规范出河流的走向,它是河流两旁的堤坝。但是只有堤坝的“严堵”还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引导”。教师的关键作用就是“引导”的作用。
“鹿”被“狼”抓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造成学生在考试筛选中被淘汰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该了解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处于不同的年级、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帮助他渡过难关。兴趣小组活动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创立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这样就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和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因为这对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魅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将学生从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自我评价。我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简化讲解,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注意采用小组协作和个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平时,只要学生能“发现”一些细小的进步或有不同常规的思路,我都给予表扬,称之于“发明”并以其“大名”加以命名,以示鼓励。由此,学生的积极性大增。例如我在教学《画图》一课时,要求内容自定(但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为了完成作业,我鼓励学生自己去采集一些题材新颖、趣味性、科学性强的资料,鼓励学生上网,去图书馆,去翻书本,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学生精心设计的作品完成后用打印机打印出,张贴在教室里交流汲取别人的长处,互相“切磋”经验。通过这样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开发智力,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进而通过“小课堂”体现“大社会”科技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们在40分钟的计算机学习中感受到思维的力量,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注意树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可以让榜样带动全体学生走上良性而有效的学习轨道。教师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筛选淘汰过程中,势必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对于拔高的学生一定要“喂饱”他们,他们往往是历届的学生(老队员),也是本届市、区级比赛的夺冠选手。其次对于知识点半知不解的学生(中青队员),教师要采取“扶一扶”的策略,对他们不懂的知识点要加大力度进行讲解,对于他们会的知识点要跳过去讲,一则教师省些力气,二则学生不会厌烦。最后对于知识点完全不懂的学生,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如果是学生努力而学不好的,经过多次指点而不奏效的,委婉劝其退出兴趣小组。如果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吊儿郎当的学生,经过多次指点而不奏效的也委婉劝其退出兴趣小组。其余情况,教师都可以采用“提携”的办法让他们跟上来。一句古话“学业有所长,术业有专攻”。教师在“提携”的过程中,可以让相关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来辅导其他学生进步。
“导”的另一个层次的体现就是鼓励教学与“兴趣”引导。我从教几年来一直勉励学生的一句话是“心有多大,舞台就要有多宽。”只要学生要来秀一把,我都会尽力提供给学生一个较为完美的舞台。首先,我在学生通过各个阶段的考核后,对于前几名学生相应的会给予一些小奖品作为鼓励。其次,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他们较为拿手的知识点,就直接让他们作为小老师来讲解授课,从而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并且,不管他们讲解如何,我只作表扬与补充。学生从精神上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的《word的排版》时,就让学生来台上讲解如何布局,如何更改文字的字体,有不少学生在讲解后对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要“压”。在学习的时间上“压”一“压”,在学习的任务上“压”一“压”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快马加鞭”,更何况是要派出去参加奥赛的学生。我通过各种渠道的“压”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就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过的,学习要只争朝夕。通过班与班之间的竞赛,校内竞赛,校与校之间的联赛及区级比赛和市级比赛等等活动来给学生加压力;通过家校的联系,让学生家长对于此事的关注来给学生增加压力;通过校领导的座谈来增加他们学习的压力;通过赛前的动员工作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另外,我还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通过比赛来为校、为班级争光”的思想,从而增加了学生的使命感。
就像挪威人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后,在鱼槽内放一条鲇鱼,鲇鱼四处游动,带动沙丁鱼不断游动,便会活着回到港口,从而卖个好价钱。我们教师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教学的“鲇鱼”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寨上小学)
一要“严”。“严”字有两层意思:一是“严厉”,二是“严谨”。严师才能出高徒,严师就是教学管理上“严厉”,教学的教风“严谨”:知识结构的“严谨”与语言表达的“严密”。
我先来讲一讲教学上如何“严厉” 管理。“响鼓需要重捶敲”,在没有狼的日子里,鹿群过上懒惰、缺少运动的生活。在信息学奥赛小组人员的初级选拔中,基本上个个都是班级的“精英”,他们都有较强的优越感。有几个学生都是科任教师的“宝贝”,他们有点说不得、动不得的。怎样才能让这些骄傲的“小鹿”动起来呢?教师只好扮演那只“饿狼”了。首先,要把每一位学生纳入管理的日程中,帮助每一位学生确立个人发展的规划(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上学期结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到最后都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其次,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筛选淘汰制度,也就是说从招收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始,就公布半学期后的指定一天进行相应的考试,考核成功进级,不成功者则淘汰。比如在信息学的初级logo语言的比赛中,主要以考核学生的命令掌握与过程的应用上。具体的实例是:首先请学生们在10分钟内编写一个风车的程序。学生通过分析图形,然后进行编写,其次调试,最后运行程序。经过一序列的综合实践进行考评,让学生像一群“小鹿”在考试筛选淘汰制度这只“狼”的追赶下不断前进。
虽说“响鼓需要重捶敲”,但是也不能把教师和学生死死地框住。不管是“严”师还是“严”徒都必须讲究方法的。因此,再来说说教风的“严谨”性。教风的“严谨”性就是知识结构要有严谨性。教师要认真究读课本、考纲、比赛规则等等与比赛相关的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认为教学应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活用教材,立足于日常的教学,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着手,不拘于老套,力求有所突破。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不只是针对学习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对知识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有用的留下来,没用的一定要去掉。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不能只是一味地为了上课而教学。教学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防止教学偏离知识点,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上。教师还要尽力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从而在教学上进行妥当的处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精心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要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因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个作品,教师都需要严格的点评。
二要“导”。“严”是前提,像大禹治水一样,“严”是规范出河流的走向,它是河流两旁的堤坝。但是只有堤坝的“严堵”还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引导”。教师的关键作用就是“引导”的作用。
“鹿”被“狼”抓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造成学生在考试筛选中被淘汰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该了解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处于不同的年级、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帮助他渡过难关。兴趣小组活动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创立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这样就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和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因为这对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魅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将学生从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自我评价。我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简化讲解,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注意采用小组协作和个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平时,只要学生能“发现”一些细小的进步或有不同常规的思路,我都给予表扬,称之于“发明”并以其“大名”加以命名,以示鼓励。由此,学生的积极性大增。例如我在教学《画图》一课时,要求内容自定(但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为了完成作业,我鼓励学生自己去采集一些题材新颖、趣味性、科学性强的资料,鼓励学生上网,去图书馆,去翻书本,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学生精心设计的作品完成后用打印机打印出,张贴在教室里交流汲取别人的长处,互相“切磋”经验。通过这样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开发智力,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进而通过“小课堂”体现“大社会”科技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们在40分钟的计算机学习中感受到思维的力量,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注意树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可以让榜样带动全体学生走上良性而有效的学习轨道。教师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筛选淘汰过程中,势必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对于拔高的学生一定要“喂饱”他们,他们往往是历届的学生(老队员),也是本届市、区级比赛的夺冠选手。其次对于知识点半知不解的学生(中青队员),教师要采取“扶一扶”的策略,对他们不懂的知识点要加大力度进行讲解,对于他们会的知识点要跳过去讲,一则教师省些力气,二则学生不会厌烦。最后对于知识点完全不懂的学生,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如果是学生努力而学不好的,经过多次指点而不奏效的,委婉劝其退出兴趣小组。如果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吊儿郎当的学生,经过多次指点而不奏效的也委婉劝其退出兴趣小组。其余情况,教师都可以采用“提携”的办法让他们跟上来。一句古话“学业有所长,术业有专攻”。教师在“提携”的过程中,可以让相关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来辅导其他学生进步。
“导”的另一个层次的体现就是鼓励教学与“兴趣”引导。我从教几年来一直勉励学生的一句话是“心有多大,舞台就要有多宽。”只要学生要来秀一把,我都会尽力提供给学生一个较为完美的舞台。首先,我在学生通过各个阶段的考核后,对于前几名学生相应的会给予一些小奖品作为鼓励。其次,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他们较为拿手的知识点,就直接让他们作为小老师来讲解授课,从而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并且,不管他们讲解如何,我只作表扬与补充。学生从精神上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的《word的排版》时,就让学生来台上讲解如何布局,如何更改文字的字体,有不少学生在讲解后对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要“压”。在学习的时间上“压”一“压”,在学习的任务上“压”一“压”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快马加鞭”,更何况是要派出去参加奥赛的学生。我通过各种渠道的“压”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就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过的,学习要只争朝夕。通过班与班之间的竞赛,校内竞赛,校与校之间的联赛及区级比赛和市级比赛等等活动来给学生加压力;通过家校的联系,让学生家长对于此事的关注来给学生增加压力;通过校领导的座谈来增加他们学习的压力;通过赛前的动员工作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另外,我还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通过比赛来为校、为班级争光”的思想,从而增加了学生的使命感。
就像挪威人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后,在鱼槽内放一条鲇鱼,鲇鱼四处游动,带动沙丁鱼不断游动,便会活着回到港口,从而卖个好价钱。我们教师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教学的“鲇鱼”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寨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