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董事的制度悖论、缺陷与解决途径r——对“康美药业案”引发的独立董事辞职潮的思考

来源 :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复杂人”的假设引发了其人格的矛盾和分裂,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悖论,造成独立董事责、权、利严重失衡,预设的职能无法充分和有效地发挥.消解独立董事制度的悖论,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仍然要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权责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必须要求独立董事承担适度的法律责任,以制约其渎职或滥用职权,督促其勤勉尽责;另一方面应改善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适度提高其薪酬待遇和声誉,激励其积极履行义务.此外,采取减轻、分散其风险责任的配套措施,吸引、留住独立董事,积极探索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路径,合理开发和使用独立董事人才资源,确保独立董事制度可持续发展,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其他文献
我国抵押权预告登记为大陆法系预告登记制度与英美法系按揭制度的本土化结合,主要适用于预售商品房按揭场景.《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52条虽首次明确抵押权预告登记的优先受偿性,但《民法典》第221条却以“所有权”为预告登记制度的设计基础.担保物权体系与不动产登记规范的制度脱节造成抵押权预告登记的内生性矛盾,现行规范的瑕疵指引及相关效力规则的缺失导致抵押权预告登记的制度罅隙.在“类型化”规范原则下,应当以“物上之债”为理论供给,以“双重担保属性”为核心特征,高效推进抵押权预告登记制度的独立性建构.抵押权预告登记的体
语言安全问题是语言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面对当前维护语言安全中存在的价值认知失衡、制度逻辑脱耦和行动机制不畅等诸多治理问题,引入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行动体系”三位一体的语言安全体系,能够促进语言治理多元主体形成共同的价值遵循,增进制度体系的耦合,提升治理行动的效能,推动语言安全的维护更加行稳致远.
在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慢性病发生率持续增长的现实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在该战略引领下,国家倡导健康优先,把体医深度融合作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通过聚焦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厘清体医深度融合的学理逻辑,并从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卫生供给与国民健康需求矛盾纾解等方面探究体医深度融合的价值蕴意,文章基于“整体政府”理论提出了体医深度融合的推进路径.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何谓实体经济?若要把握实体经济内涵,辨明实体经济属性,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就必须回到《资本论》语境中,因为《资本论》既在实体经济的原生家庭——资本主义制度中论析了劳动者、物质生产资料、科学技术、资本积累等实体经济内涵及其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也以超越资本的原则高度勾勒了社会主义实体经济形态.《资本论》的实体经济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体现在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在科学把握近代以来中国价值生成发展的基础上,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旗帜,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断丰富价值观的内涵,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价值观的理念,使得新民主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彰显.
基于2008年—2019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惰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削弱了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消极惰性与积极惰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削弱了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消极惰性与周边地区的积极惰性.则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的结果则不显著.
“名+名”形式单位形简意赅,基于对比视角探讨汉英同一语境同一客体“名+名”形式单位的认知共性及双方意合的差异,发现汉英同一语境同一客体“名+名”形式单位共有的体认属性有四个:体验基础、宏观的意合机制、宏观的制约因素、意合的结果;汉英同一语境同一客体“名+名”形式单位意合存在概念类型、凸显对象、具体路径三个层面的差异.对汉英“名+名”形式单位认知共性和意合差异的探讨有助于挖掘其意合的一般规律,以更好地认识其实质.
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气禀”之说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朱熹认为,“气禀”既是指“血气”之充,更是指滋养人们道德的浩然之气.由探讨“气禀”出发,朱子强调,“气禀”与“气质之性”是彼此互相关联的两个概念.人们禀受之气固化于意识之中,形成了“气质”;而所禀得之气的清、浊则形成了“气质之性”.由此,朱熹又提出了“气禀之偏”的论题,提出“性本是清,但因气禀而生善恶之性”的观点,并对孟子“四端”之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证.在回答如何才能取气之清者的工夫论问题时,朱子提出了持其志、守其气、正其心的原则,并主张通过格物穷理
人们作为社会群体,在面临灾难时往往表现出正性、中性、负性三类社会心理.灾难社会心理具有集群性和共振性、无序性和匆迫性、同时性和阶段性、阵发性和继发性、正反应和误反应等特征.由于事发风险不确定、多元主体反应不一、信息沟通传播不畅、社会环境公平信任缺失等原因,人们对风险的感知也有很大差异,有的甚至表现出与风险实际不符的变异性.要从灾难社会心理转向正性的应急社会心理,必须发挥多元主体的理性合力作用,体现出韧性成熟、有序参与、合作互助、安全共识的应急社会心理力场效应,包括融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此间内在地具有学理衍化
对于中国古代小说而言,一个集团个性化的内部矛盾冲突,应该比其团结和谐的共性特征更值得关注.在《三国志演义》中,蜀汉集团内部有限的矛盾冲突中最具文化意蕴的是其君臣矛盾.这主要体现在诸葛亮与刘备父子的关系上.刘备登帝位后,围绕“伐吴”大计,君臣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其中深潜的文化意蕴颇为丰厚,值得深入探讨.蜀汉集团后期的君臣矛盾主要体现在是否北伐的战略分歧上,诸葛亮连年北伐,而刘禅则渴望太平.其中某些问题应置于当时文化背景下重新加以评价.对蜀汉君臣矛盾新的文化解读,可管窥《三国志演义》文化意蕴的丰厚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