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初一阶段英语教学的背景有了一些变化,老师们发现再完全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已经跟不上需要。在初一阶段,以
“兴趣,信心,习惯,基础,能力”作为指导方针,引导学生过好“音标入门关”、“单词拼写关”、“上课参与关”、“课文背诵关”、“习惯养成关”、“考后分析关“六大关为具体策略,能比较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初一英语学习,为接下来的初中、高中乃至将来的学习夯实基础、培养习惯和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关键词】新背景;基础;习惯;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7-0060-02
进入了21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英语作为人类的交际与沟通的桥梁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身边日益普及。根据国家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早开设,一般由三年级开始。但我国现在有许多地方,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甚至有的更是从幼儿园开始。此外,针对幼儿的英语培训也是遍地开花。
英语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城市里的低龄普及带来了多数孩子的英语水平提高和比较大的个体差异。从我校(外国语学校)孩子们入学时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来看,95%以上的孩子都接触过英语,甚至有长达7-8年的经历。
由此来看,目前我们的初一阶段英语教学的背景已有了一些变化。1.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不再是“zero beginner”——“零起点”学生。2.程度参差不齐。学习时间从0年到8年不等。
3.对接下来的初中英语学习有兴奋向往,有“审美疲劳”,也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自己并非信心满满,反而是担心颇多: 有的说自己发音不准,有的说自己记不住单词,有的说自己语法差,有的在担心全英文授课怎么听得懂。而走进教室后,作为初一的教师,我们更是发现如今的学习对象和以往的学生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发现全英文的教学指令与要求在有的同学理解和执行起来都很轻松,而有的同学却一片茫然,无所适从。他们对英语的掌握不规范、不到位,成了一锅“夹生饭 ”。在教授daily English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所教的东西容易理解,集体回答时感觉不错。可检查到每一对或每一个同学时,就发现读音的不规范、语音语调的不标准、语言的不准确等毛病了。比如说今天我教的“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ednesday.” 就发现有人在“what’s day”,有人在which day, 而单词的读音及整个句子的语音语调纠音就更是贯穿整堂课。
目前初中起始阶段英语教学的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新的英语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发展性和综合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提出要使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变化的新背景下,对学生的要求却在不断完善与提高。在近几年的初一教学中,我们的感受越来越明显。同样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现在的学生跟以外的学生反应大相径庭。他们现在很容易理解你的要求,但却似是而非,很多地方掌握不准确不到位,但却自以为是、自鸣得意,一副不愿再瞎耽误工夫练习的样子。让老师哭笑不得,为难不已。不仅如此,学生的参差不齐也让教学的设计增添了新的难度,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下”。此外,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退或无法将兴趣与学习任务落实相结合。上述问题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正常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及孩子恒久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带来了隐患。而处于入门阶段的初一却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和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黄金时间。我们无法也不能再眷念过去的教学程序及方法,尽管你对那一套已得心应手,它也曾经辉煌。但背景在变,我们也应怀着不断进取的心态“与时俱进”。是时候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与设计了。
俗话说“Well begun is half done”.如何打好这开门第一仗呢?我们以“兴趣,信心,习惯,基础,能力”作为五大指导方针,引导学生过好“音标入门关”、“单词拼写关”、“上课参与关”、“课文背诵关”、“习惯养成关”、“考后分析关”六大关为具体策略,尽量地带领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了初一英语学习,为接下来的初中、高中乃至将来的学习夯实了基础、培养了习惯和能力,更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1.首当其冲的是“音标入门关”。都说传统的英语和现在是两码事。以往的学生大多学成的是“哑巴英语”,能看不能说,让语言独具的交际功能打折不少。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出在音标上。不是吗?以往的英语教学往往忽略了国际音标教学,学生碰到生词不会读,记单词拼写也是费时费力还忘得快。可要是教会了音标,学生能拼读,碰到生词字典一翻甚至不翻字典也能读个“八九不离十”,记单词也是连读带拼还记得久,自然“事半功倍”,学习更加轻松有效。因此我们将音标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就泡在了48个音标上。俗语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自然要让学生音标学得好,要多练。可是说的简单,每天两节课加一节晚辅导,就那么4、5个音标,怎么让他们不厌倦、还要练得兴致盎然呢?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小老师”,“小组PK”、“男女生对抗友谊赛”、“音标卡片大赛”等若干互动性环节,让学生们在大量的拼读及拆分音标词练习中熟练认知及运用这些音标小精灵。这一关键的入门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来,我们完成了纠音的任务,(不再“南腔北调”)与此同时规范了课堂要求,教会了最必要的课堂用语,为接下来的“课堂参与关”与“课文背诵关”统一了规范的标准,埋下了铺垫。
2.第二关当属“单词拼写关”。学好语言需要的知识储备包括尽可能多的词汇。语言意义的基本单位是词。词汇排列而成句子。句子组成文章。“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由此可见单词拼写对英语学习的巨大作用。有了音标作铺垫,学生的单词拼读及识记拼写迎刃而解。他们会读也会拼,能化零为整,也能化整为零。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此理。第一个月打下的基础已初见成效并让他们开始受益了,并不断巩固最初所学。
3.第三关当属“课堂参与关”。还是前面说过的那句话
“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是我第一个月就教给班上孩子的英语名言。此外,我还教给他们另一句“In doing, we learn”.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朗朗上口,却让孩子们由衷地信服。从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值日报告或口语练习开始,到复习,新课引入,句型操练,复习小结,他们都争着发言,甚至欢呼雀跃地跳到你面前。那种感觉与氛围让你喜不自禁,更让班上的绝大多数孩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都动了起来。学过三年五年的、没学过的孩子都在参与,他们相互影响促进,由最初的怕羞、观望到吵着挤着要说话,声嘶力竭的“Let me try”,甚至埋怨老师没把这个机会给他(她),都让你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教学也能更“激情四射”。学生也是参与性越来越高,此时的他们俨然是看、听、说三条腿齐步走,在鲜活的语言运用中完成了大量的操练和“纯英语思维”。的的确确,我们两堂课里是几乎听不到一句中文的。当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他们的情绪反馈,我会及时帮助他们,尽量保证最大程度的参与化。比如初一下期我们的口语练习就由原来的句型及日常用语问答转入了话题谈论。很多学生心生怯意,不敢尝试。这时,我没有简单地鼓动学生参与进来。我知道他们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于是教给他们发言时的开场白及结束语。中间部分则让他们群策群力、想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说起。比如那天的话题是谈论“your mother ”.他们一人一句,“what is she ?What nationality ?Where does she live /come from ?What’s her job ?What’s her favorite sport/colour/sentence? How old ?How tall…”这样下来觉得“不难啊。我也能说好多”。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当时间到了不得不打断他们时,还颇不情愿呢!能否过好这一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当天的学习效果及后几关的顺利完成。
4.第四关当属“课文背诵关”。我校的英语教学要求孩子们每天必须进行课文过关。要求语言准确、语音语调规范、流畅度好、声音响亮。有了前面的三关作保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迅速的按要求完成。当然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过关,他们可能怕出错、害羞,这时我们总是鼓励为主,尽量肯定。为鼓励孩子们认真倾听、认真纠错,我们在过关时请另一位同学帮助纠正他的语音和语法错误。
5.第五关是“习惯养成关”。包括课堂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时自信大方、早晚认真听音模仿、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及时纠错改错、课外多读英文报刊等读物、规范工整书写、及时进行每天每周复习等好习惯。以认真倾听他人为例,我先启发学生看我们的教材名称《Look、listen and learn 》,让他们看分别摆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是什么,再告诉我为什么。他们顿时懂了。上课时我偶尔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提醒他们“Who is the centre now ? Look at him/ her。”“Are you a good listener today?”这样不仅教会了他们互相尊重更教会了他们互相学习。再以课外读英语读物为例,我从初一下开始就布置他们周末自主阅读,时间不宜长,(五分钟开始起步,逐步增加。)并完成摘录积累。并带领他们从《二十一世纪英文报初中版》入手,如何快速阅读了解大意,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我想,这样的一系列习惯才应是我们教给他们更重要的东西。正如一句老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 第六关则是“考后分析关”。我们都知道,考试在学习环节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对于孩子而言,每一次考试都是一个提高的契机。正所谓“考,然后知不足”,知道不足之后,才能改进提高。但是,这个“不足”只有通过合理的分析才能找到。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我们要求也不一样。对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我们在评讲结束以后让他们进行简单的知识及原因分析,要求弄清楚几个方面:我这次哪些题做得好?哪些做得不理想?原因何在?知识薄弱点在哪里?这样帮助他们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学会“不仅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将考后分析反思得到的经验教训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而针对部分“学困生”,我们则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激励和知识点补救。我们会逐个谈心,了解帮助,更会在集体评讲后单独开开小灶,把刚才讲过的东西鼓励他们自己再讲一遍。这样的评讲对他们更具针对性。这样的“考后分析关”尽可能地照顾到了学习较吃力的学生。
这就是我们在初一英语入门阶段教学所作的一些调整与探索。正是坚持“兴趣,信心,习惯,基础,能力”这五大指导方针,引导学生过好“音标入门关”、“单词拼写关”、“上课参与关”、“课文背诵关”、“习惯养成关”、“考后分析关”六大关为具体策略,我们的尝试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但正如像我们告诫学生的一样,“In doing, we learn”我们会继续坚持尝试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评价,多了几把尺子—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龚亚夫,《英语教学评估》,人民教育出版社。
[3]香港英语教学的六大特点,《英语世界》。
“兴趣,信心,习惯,基础,能力”作为指导方针,引导学生过好“音标入门关”、“单词拼写关”、“上课参与关”、“课文背诵关”、“习惯养成关”、“考后分析关“六大关为具体策略,能比较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初一英语学习,为接下来的初中、高中乃至将来的学习夯实基础、培养习惯和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关键词】新背景;基础;习惯;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7-0060-02
进入了21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英语作为人类的交际与沟通的桥梁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身边日益普及。根据国家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早开设,一般由三年级开始。但我国现在有许多地方,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甚至有的更是从幼儿园开始。此外,针对幼儿的英语培训也是遍地开花。
英语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城市里的低龄普及带来了多数孩子的英语水平提高和比较大的个体差异。从我校(外国语学校)孩子们入学时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来看,95%以上的孩子都接触过英语,甚至有长达7-8年的经历。
由此来看,目前我们的初一阶段英语教学的背景已有了一些变化。1.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不再是“zero beginner”——“零起点”学生。2.程度参差不齐。学习时间从0年到8年不等。
3.对接下来的初中英语学习有兴奋向往,有“审美疲劳”,也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自己并非信心满满,反而是担心颇多: 有的说自己发音不准,有的说自己记不住单词,有的说自己语法差,有的在担心全英文授课怎么听得懂。而走进教室后,作为初一的教师,我们更是发现如今的学习对象和以往的学生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发现全英文的教学指令与要求在有的同学理解和执行起来都很轻松,而有的同学却一片茫然,无所适从。他们对英语的掌握不规范、不到位,成了一锅“夹生饭 ”。在教授daily English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所教的东西容易理解,集体回答时感觉不错。可检查到每一对或每一个同学时,就发现读音的不规范、语音语调的不标准、语言的不准确等毛病了。比如说今天我教的“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ednesday.” 就发现有人在“what’s day”,有人在which day, 而单词的读音及整个句子的语音语调纠音就更是贯穿整堂课。
目前初中起始阶段英语教学的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新的英语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发展性和综合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提出要使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变化的新背景下,对学生的要求却在不断完善与提高。在近几年的初一教学中,我们的感受越来越明显。同样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现在的学生跟以外的学生反应大相径庭。他们现在很容易理解你的要求,但却似是而非,很多地方掌握不准确不到位,但却自以为是、自鸣得意,一副不愿再瞎耽误工夫练习的样子。让老师哭笑不得,为难不已。不仅如此,学生的参差不齐也让教学的设计增添了新的难度,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下”。此外,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退或无法将兴趣与学习任务落实相结合。上述问题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正常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及孩子恒久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带来了隐患。而处于入门阶段的初一却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和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黄金时间。我们无法也不能再眷念过去的教学程序及方法,尽管你对那一套已得心应手,它也曾经辉煌。但背景在变,我们也应怀着不断进取的心态“与时俱进”。是时候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与设计了。
俗话说“Well begun is half done”.如何打好这开门第一仗呢?我们以“兴趣,信心,习惯,基础,能力”作为五大指导方针,引导学生过好“音标入门关”、“单词拼写关”、“上课参与关”、“课文背诵关”、“习惯养成关”、“考后分析关”六大关为具体策略,尽量地带领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了初一英语学习,为接下来的初中、高中乃至将来的学习夯实了基础、培养了习惯和能力,更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1.首当其冲的是“音标入门关”。都说传统的英语和现在是两码事。以往的学生大多学成的是“哑巴英语”,能看不能说,让语言独具的交际功能打折不少。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出在音标上。不是吗?以往的英语教学往往忽略了国际音标教学,学生碰到生词不会读,记单词拼写也是费时费力还忘得快。可要是教会了音标,学生能拼读,碰到生词字典一翻甚至不翻字典也能读个“八九不离十”,记单词也是连读带拼还记得久,自然“事半功倍”,学习更加轻松有效。因此我们将音标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就泡在了48个音标上。俗语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自然要让学生音标学得好,要多练。可是说的简单,每天两节课加一节晚辅导,就那么4、5个音标,怎么让他们不厌倦、还要练得兴致盎然呢?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小老师”,“小组PK”、“男女生对抗友谊赛”、“音标卡片大赛”等若干互动性环节,让学生们在大量的拼读及拆分音标词练习中熟练认知及运用这些音标小精灵。这一关键的入门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来,我们完成了纠音的任务,(不再“南腔北调”)与此同时规范了课堂要求,教会了最必要的课堂用语,为接下来的“课堂参与关”与“课文背诵关”统一了规范的标准,埋下了铺垫。
2.第二关当属“单词拼写关”。学好语言需要的知识储备包括尽可能多的词汇。语言意义的基本单位是词。词汇排列而成句子。句子组成文章。“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由此可见单词拼写对英语学习的巨大作用。有了音标作铺垫,学生的单词拼读及识记拼写迎刃而解。他们会读也会拼,能化零为整,也能化整为零。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此理。第一个月打下的基础已初见成效并让他们开始受益了,并不断巩固最初所学。
3.第三关当属“课堂参与关”。还是前面说过的那句话
“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是我第一个月就教给班上孩子的英语名言。此外,我还教给他们另一句“In doing, we learn”.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朗朗上口,却让孩子们由衷地信服。从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值日报告或口语练习开始,到复习,新课引入,句型操练,复习小结,他们都争着发言,甚至欢呼雀跃地跳到你面前。那种感觉与氛围让你喜不自禁,更让班上的绝大多数孩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都动了起来。学过三年五年的、没学过的孩子都在参与,他们相互影响促进,由最初的怕羞、观望到吵着挤着要说话,声嘶力竭的“Let me try”,甚至埋怨老师没把这个机会给他(她),都让你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教学也能更“激情四射”。学生也是参与性越来越高,此时的他们俨然是看、听、说三条腿齐步走,在鲜活的语言运用中完成了大量的操练和“纯英语思维”。的的确确,我们两堂课里是几乎听不到一句中文的。当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他们的情绪反馈,我会及时帮助他们,尽量保证最大程度的参与化。比如初一下期我们的口语练习就由原来的句型及日常用语问答转入了话题谈论。很多学生心生怯意,不敢尝试。这时,我没有简单地鼓动学生参与进来。我知道他们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于是教给他们发言时的开场白及结束语。中间部分则让他们群策群力、想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说起。比如那天的话题是谈论“your mother ”.他们一人一句,“what is she ?What nationality ?Where does she live /come from ?What’s her job ?What’s her favorite sport/colour/sentence? How old ?How tall…”这样下来觉得“不难啊。我也能说好多”。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当时间到了不得不打断他们时,还颇不情愿呢!能否过好这一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当天的学习效果及后几关的顺利完成。
4.第四关当属“课文背诵关”。我校的英语教学要求孩子们每天必须进行课文过关。要求语言准确、语音语调规范、流畅度好、声音响亮。有了前面的三关作保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迅速的按要求完成。当然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过关,他们可能怕出错、害羞,这时我们总是鼓励为主,尽量肯定。为鼓励孩子们认真倾听、认真纠错,我们在过关时请另一位同学帮助纠正他的语音和语法错误。
5.第五关是“习惯养成关”。包括课堂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时自信大方、早晚认真听音模仿、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及时纠错改错、课外多读英文报刊等读物、规范工整书写、及时进行每天每周复习等好习惯。以认真倾听他人为例,我先启发学生看我们的教材名称《Look、listen and learn 》,让他们看分别摆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是什么,再告诉我为什么。他们顿时懂了。上课时我偶尔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提醒他们“Who is the centre now ? Look at him/ her。”“Are you a good listener today?”这样不仅教会了他们互相尊重更教会了他们互相学习。再以课外读英语读物为例,我从初一下开始就布置他们周末自主阅读,时间不宜长,(五分钟开始起步,逐步增加。)并完成摘录积累。并带领他们从《二十一世纪英文报初中版》入手,如何快速阅读了解大意,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我想,这样的一系列习惯才应是我们教给他们更重要的东西。正如一句老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 第六关则是“考后分析关”。我们都知道,考试在学习环节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对于孩子而言,每一次考试都是一个提高的契机。正所谓“考,然后知不足”,知道不足之后,才能改进提高。但是,这个“不足”只有通过合理的分析才能找到。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我们要求也不一样。对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我们在评讲结束以后让他们进行简单的知识及原因分析,要求弄清楚几个方面:我这次哪些题做得好?哪些做得不理想?原因何在?知识薄弱点在哪里?这样帮助他们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学会“不仅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将考后分析反思得到的经验教训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而针对部分“学困生”,我们则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激励和知识点补救。我们会逐个谈心,了解帮助,更会在集体评讲后单独开开小灶,把刚才讲过的东西鼓励他们自己再讲一遍。这样的评讲对他们更具针对性。这样的“考后分析关”尽可能地照顾到了学习较吃力的学生。
这就是我们在初一英语入门阶段教学所作的一些调整与探索。正是坚持“兴趣,信心,习惯,基础,能力”这五大指导方针,引导学生过好“音标入门关”、“单词拼写关”、“上课参与关”、“课文背诵关”、“习惯养成关”、“考后分析关”六大关为具体策略,我们的尝试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但正如像我们告诫学生的一样,“In doing, we learn”我们会继续坚持尝试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评价,多了几把尺子—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龚亚夫,《英语教学评估》,人民教育出版社。
[3]香港英语教学的六大特点,《英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