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雅绘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文学与绘画的关系,阐明文学修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影响与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具备的文学修养更好地发挥潜能用于创作。深入把握中国美术的这一特点是解析中国绘画历史、画家特点、创作特性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画家;文学修养;创作
  绘画是造型艺术,但仅仅能准确描绘出事物形状却并非为绘画的最终目的,借助一定对象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才是绘画艺术之所以长久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人类的情感是复杂的、多变的、丰富的,各种情感都只能借助一定的形式与载体加以传递,并在人群中形成共鸣。在绘画过程中画家要将特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显然不能使用抽象符号,而必须采用各种艺术形象作为媒介。绘画中对艺术形象的选择与加工,既是对画家专业技能的考验,也是对画家文学修养的考验。画家若是没有长时期大量的文学阅读、没有对自身文学修养的明确要求、没有将文学与美术相互导通的能力,显然不能出类拔萃、不能创思如泉、不能佳作感人。
  一、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在艺术领域之中,文学与绘画是比肩而立相携共进的姊妹艺术。中国传统绘画常常以“文人画”自诩,其实就是要强调绘画的主体是文人、是饱读诗书的有学之士,而绝非为了解一些笔墨语言的卖艺人,要强调绘画的主题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性、文学性、哲理性,而绝非是一些手头功夫的炫耀,要强调绘画的历史都与文化史、文学史、哲学史密切相关,而绝非是率性涂抹、随意解说、偶然拾得。因此要了解中国绘画的精髓,从文学与绘画的关系梳理入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毕竟绘画原本是中国文化人的一种话语体系或话语方式。
  在人类文明语言体系中,绘画与文学的思维理念是素来相通的。尽管二者在表层符号体系上有着重大差异,但在深层语义、语法、语用上却有着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重叠之面。只是文学是用“文字”表达,而绘画是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无论立意、修辞手法、层次都是相同的。做为一个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怎样决定主题、表现主题,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表达主题。
  在文学与绘画两个姊妹艺术之间从来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楚河汉界,相反却有着许多奇妙的连理枝。若是仅从绘画的角度观测,就可以发现文学所给予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一个画家是否有这种理论自觉将直接决定其艺术之路的长度、发展之步的跨度、精神之境的广度。在文学世界中对绘画具有最大影响的应该属诗。“诗言志”且言简意赅,能够使用最少的符号表达最深刻的寓意、最复杂的情感。将诗的精神、诗的技巧、诗的语汇引入绘画,就能够使得绘画的面貌焕然一新。诗在画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就有“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诗与画是不能分割的。中国的古典优秀诗词是“诗中有画”“诗情画意”的典范,人们通过诗句的吟咏在脑际中浮现出优美动人的诗情画意的意境,如“月落乌啼霜满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等。这些诗词可以启示画家的创作构思,触发创作欲望,达到感人的艺术境界。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使画面的内容立体起来。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因此,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此外,在画上题诗,也可以起到点题作用。如人们面对一幅山水画或花鸟画作品时,有时很难猜透画者的心思,但通过画上的题诗题款,就比较容易把握作者的意图。所以,绘画与诗歌的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共通的思维理念,但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深厚的文学修养对艺术创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绘画在传播中获得生命。绘画能够广泛传播的秘诀无非是“生动”与“深刻”二词,“生动”在于其笔墨技巧、构图奇妙,“深刻”在于其寓意深邃、解读精到,前者展现着画家的灵性,后者考验着画家的水平。因此每一位画家必须具有较广泛的艺术爱好、较深厚的艺术修养。对此笔者有深切体会,从小我就喜爱文学,也曾做过作家梦,现在依然喜欢,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把这份喜爱融进了自己的画作里。笔者觉得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有意境,人物形象会更形象、更生动。笔者的许多作品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提取的形象,如《小凤仙传奇》《白蛇传》《牡丹亭》等。
  古人在欣赏画作时常称之为“读画”,因为每幅佳作都应该是“诗、书、画、印”四绝之作。我也尽力朝这个方向努力,给每一幅画都配了题画诗,力图用文化点睛之笔体现作品的完整性。比如《采莲染指香》中说“碧波荡轻舟,秀色掩伊幽,采莲染指香,不闻世间愁。”《红蜻蜒》中说“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莲谁家女,歌起蜻蜒舞。”又如《花语》中说“蝶舞花间戏,春浓四月天。独赏满庭芳,心入桃源生。”等等。文学作品是人们心中的风景,画家如果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借助文学中的比喻,借助与思想感情同化的形象语言在画面中体现出来,便能够把作者对人生的慨叹融入画作中去,这样,绘画作品便成了形象的文学,凝固了的语言艺术。
  三、内含精神底蕴的作品,才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绘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向更高境界跋涉的过程。画家的境界建构与提升必须要仰仗画外的许多功力,因此那些名垂青史的大画家无一不是大学问家、大文学家,往往集多种身份于一体、存多个领域为标杆。唐代诗画结合的创始人王维不仅诗写得清新自然,而且在绘画方面也开创了先河,被称作田园诗人,苏东坡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诗词享誉古今,绘画重神似,尤擅画墨竹,明代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不仅诗文出众,更是著名的画家,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近现代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李苦禅、任伯年、林风眠等一大批艺术家,他们无一不在国画上闪耀着极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光芒。可以说真正的中国画名家,必须具有非同一般的真才实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时代精神、志向情趣都在其作品中或藏或露,有所表现。纵观古今中外历代大师的作品,无不透着他们高超的文化底蕴,或恢宏壮观、或意趣妙生,画中有诗。白石老人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他的许多画都富有诗情,而诗作尤其是题画诗充满画意,《题鸡冠花》的题画诗便很有意境:“老眼朦胧看作鸡,通身毛羽叶高低。客窗一夜如年久,听到天明汝不啼。”仅仅28个字就将画面的景与情介绍得清清楚楚,诗中有画。有时寥寥几个词语的组合就可以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如唐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这些诗句落入我们眼帘的同时,一幅生动的画面则进入了我们的心灵,将我们带入某种情境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当我们欣赏“踏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些诗句的画面时,我们体味到了一种深刻的文学性的东西。
  四、结语
  艺术创作需要不竭的灵感,而灵感的激发则需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任何在艺术方面的开创性发现,都离不开艺术经验的历史积累。没有艺术经验的累积,艺术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文学修养为画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题材、素材和借鉴经验,从而让他们思绪飞扬,灵感涌动,创作出了一幅幅才气横溢、美感无穷的艺术作品。离开了深厚的文学素养,要成为影响深远的绘画大师就无从谈起。可见,任何人要想在艺术创作研究上精进不休,不妨从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入手,让自己先具有一颗“文心”,然后让自己的绘事充满雅趣、具有雅致、达成雅赏。
其他文献
付文龙,1982年生于陕西长安。201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专业(山水方向)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曹桂生教授。现受聘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局,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自2003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展览中入展及获奖8次,20余幅作品及论文发表于国家艺术类核心及重要期刊,举办个展3次,出版画册2部,编著书法教材2部(合作)。书画作品被陕西美术博物馆、吴道子艺术馆等单位收藏。
期刊
【摘要】1950年胡一川创作的油画《开镣》是建国初年最早出现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之一,文章围绕该作品,分析了延安美术传统和模式在建国初年的延续与变迁,认为那个年代形成的深入生活、表现真实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仍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关键词】胡一川;《开镣》;生活源泉  以历史为题材的主题性创作是1949年以来美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在这一领域首先取得成就的是来自解放区的美术家。他们以自
期刊
受过专业绘画教育的人都知道,自近代西方写实绘画引入中国之后,学院美术教学始终和写实密不可分,虽然画家的创作手法有很多选择,但求真写实始终是最基础,但也是最难的一种手法。当更多的年轻人在不断放弃写实而反复“实验”以寻求变革之际,吴甲明却用他的画笔,执着、勤恳、砥砺,甚至满怀喜悦的悄悄开拓他的写实水彩风景画疆土。  甲明生于广西浦北,家乡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民艺事象更是丰富多姿,自幼受其影响喜欢图绘,
期刊
马瑜唯,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师从著名画家蔡智教授。  2012年11月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摄影书画大赛,作品《竹石图》入选。  2013年10月作品《畅想》入选正立阳光——“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作品展。  2014年4月作品《轻舞飞扬》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期刊
下个月才到“五一国际劳动节”,但我还是写下这个题目,因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段时间雨水多,田里水满了,农民要春插了。  为此,我们“专题”栏目专门组了一篇《水田,心田》的文章,看看历代画家是如何反映春插、描绘水田的。这类作品不多,但基本上历代都有,专业画家和民间画家都画过,取材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让我们得以从这一窄小的视角,去窥视历代美术表现手法、审美情趣的嬗变。  南方除了种植水稻,另一大经济
期刊
2015.3.7  常说:如影随形,这是虚和实的关系。  形,是物质性的。影是虚无性的,变幻的。  有形才有影,影随形而动,形因影而有了立体空间。  文艺复兴之后,发明了透视学,绘画中的物体有了明暗与透视空间,油画得以细腻地表现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  影子既是物理的现象,也是心理的现象,它可以使画面充满各种情绪的戏剧性效果,加强主题的感染力。  后来,我发现:  有光才有影。  无光的世界是灰暗的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山东地区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嘉祥汉代画像石两种民间艺术的形成原因,探寻了艺术表现手法之间的相同之处,分析了两者构图方式的共同特点,得出了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及社会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关。民间艺术所反映的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民间艺术;木版年画;汉画像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民间艺术作为民间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期刊
何二民,艺名何人,生于60年代初,长于湖南湘潭,一方水土养就了质朴率真的性格,他常用自己的名字来自谦自嘲为“二等公民”。当年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的他,擅长工笔人物,兼攻写意花卉。1994年,随着滚滚而来的经济大潮,把他冲到了广西北海,而他凭着艺术的技能和敏感开始投入装饰设计领域,并在这里得到了许多创作灵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勤奋,不久便在装饰界声名鹊起,在北海民航机场大厦有他的浮雕《追梦曲》,在
期刊
仁海是个北方汉子,样子长得很粗犷豪放内心却是很精致的一个人,我们去看他的画就能真切地感觉出来,没有一颗品味生活和细研技艺的心无论如何是画不出来那样沁人心脾的绿来的仁海的画尤其容易让北方人对南方的世界产生梦幻般的遐想,那当会是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净土、是我们的梦——绿色的、一个让我们依恋不舍的精神家园。  我和仁海相识已经快20年了,那时候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我当时也不过就是30来岁的光景,1990年我
期刊
“丰富多彩”无疑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与社会的一种常态与真实写照,里面既有灯红酒绿、喧嚣浮躁、尔虞我诈,又有甘于寂寞、平淡沉静、质朴善良;而这些都门结于人的一种“存在”。人的“丰富多彩”构成了世界的“无奇不有”。  人的“存在”以及“存在”的这种多样性深深吸引着我。一直以来,我的创作都是以人为主要题材与探究对象。我喜欢人,喜欢观察人,喜欢观察生活中不同的人。比如在坐火车时,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