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必须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决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落伍掉队。中央下如此大的决心,将脱贫工作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体现了党中央对消除贫困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党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吹响了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的冲锋号,是我国反贫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一、关于脱贫攻坚的紧迫性问题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但也要看到,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中西部一些地区贫困人口规模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贫困问题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二、关于脱贫攻坚的目标问题
会议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定好目标,方能为之奋斗。会议提出的脱贫攻坚总目标,既彰显了中央搞好脱贫工作的坚定决心,又让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有的放矢,为之而努力奋斗。如何确保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会议提出了“六大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这“六个坚持”当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政府主导是落实关键,精准扶贫是基本方略,保护生态是重要屏障,群众主体是内生动力,体制机制是激励手段。必须始终遵循这“六个基本原则”,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三、关于脱贫攻坚的方略问题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往,一些地方在扶贫过程中习惯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甚至采取“用手榴弹炸跳蚤”的办法,结果事倍功半。贫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现象,倘若不深入贫困地区,不了解贫困群体所思所想所需,所制定的政策与具体贫困环境不相符合,没有针对性,脱贫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次会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战略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现阶段贫困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我国特色扶贫体系的特征提出的,其核心要义是集中注意力和各种资源,正视贫困问题,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改善和提高脱贫工作的效益和质量,从而顺利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实践中,一些地方通过“六看一算”,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怏怏、六看有些啥家当、算一算家庭年收入账”,从而准确掌握脱贫对象的贫困底数、贫困状况、贫困成因、脱贫需求,为下一步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打下基础。这些做法值得借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真正了解贫困户盼望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确保贫困地区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会议特别强调:“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之所以把这一问题作为关键,是基于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创新意蕴的举措。要把谁是贫困人口通过有效的程序识别出来,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完成,制定贫困人口识别的办法。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以后,针对贫困情况进行定责任人和帮扶的措施,确保脱贫的效果,并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贫困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当中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脱贫对象有进有出,脱贫信息真实可靠。
四、关于脱贫攻坚的方式问题
脱贫攻坚方式实际上是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会议提出了“九大脱(扶)贫方式”。一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实现靠技能脱贫。三是实施易地搬迁脱贫。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四是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五是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六是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七是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八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九是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扶贫。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救助水平,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五、关于脱贫攻坚的保障问题
一是政治保障。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二是政策保障。在财政政策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在金融政策上,根据专家的测算,算上征地费用、基建投入、新房建设等,贫困地区平均搬迁一户需要20万元左右的费用,按每户3个人计算,1000万人就需要5000亿元~6000亿元的资金。这么大的资金需求,必须创新金融政策予以支持。要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脱贫工作的金融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两大政策性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其他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撬动信贷资金投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要加强脱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脱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在用地政策上,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脱贫攻坚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脱贫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科技、人才政策上,加大科技脱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脱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三是基础设施保障。加快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执笔人:李喆、周玉婷)
责任编辑:章 立
一、关于脱贫攻坚的紧迫性问题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但也要看到,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中西部一些地区贫困人口规模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贫困问题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二、关于脱贫攻坚的目标问题
会议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定好目标,方能为之奋斗。会议提出的脱贫攻坚总目标,既彰显了中央搞好脱贫工作的坚定决心,又让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有的放矢,为之而努力奋斗。如何确保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会议提出了“六大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这“六个坚持”当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政府主导是落实关键,精准扶贫是基本方略,保护生态是重要屏障,群众主体是内生动力,体制机制是激励手段。必须始终遵循这“六个基本原则”,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三、关于脱贫攻坚的方略问题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往,一些地方在扶贫过程中习惯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甚至采取“用手榴弹炸跳蚤”的办法,结果事倍功半。贫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现象,倘若不深入贫困地区,不了解贫困群体所思所想所需,所制定的政策与具体贫困环境不相符合,没有针对性,脱贫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次会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战略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现阶段贫困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我国特色扶贫体系的特征提出的,其核心要义是集中注意力和各种资源,正视贫困问题,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改善和提高脱贫工作的效益和质量,从而顺利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实践中,一些地方通过“六看一算”,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怏怏、六看有些啥家当、算一算家庭年收入账”,从而准确掌握脱贫对象的贫困底数、贫困状况、贫困成因、脱贫需求,为下一步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打下基础。这些做法值得借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真正了解贫困户盼望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确保贫困地区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会议特别强调:“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之所以把这一问题作为关键,是基于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创新意蕴的举措。要把谁是贫困人口通过有效的程序识别出来,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完成,制定贫困人口识别的办法。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以后,针对贫困情况进行定责任人和帮扶的措施,确保脱贫的效果,并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贫困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当中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脱贫对象有进有出,脱贫信息真实可靠。
四、关于脱贫攻坚的方式问题
脱贫攻坚方式实际上是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会议提出了“九大脱(扶)贫方式”。一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实现靠技能脱贫。三是实施易地搬迁脱贫。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四是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五是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六是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七是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八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九是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扶贫。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救助水平,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五、关于脱贫攻坚的保障问题
一是政治保障。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二是政策保障。在财政政策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在金融政策上,根据专家的测算,算上征地费用、基建投入、新房建设等,贫困地区平均搬迁一户需要20万元左右的费用,按每户3个人计算,1000万人就需要5000亿元~6000亿元的资金。这么大的资金需求,必须创新金融政策予以支持。要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脱贫工作的金融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两大政策性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其他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撬动信贷资金投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要加强脱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脱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在用地政策上,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脱贫攻坚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脱贫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科技、人才政策上,加大科技脱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脱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三是基础设施保障。加快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执笔人:李喆、周玉婷)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