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它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活动,会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游戏运用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它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活动,会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既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数学”与“游戏”相结合,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1 游戏设计具有目标性
  数学课堂中游戏的设计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环节而设计不同的游戏。(1)引入式游戏。设计游戏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引入时,可以设计一个分豆类游戏。课前学生分小组准备好不同颗数的不同豆。上课时将本组的豆每人分5颗。学生分完后发现:15颗黄豆,每个人分5颗,可以分给3个人;16颗绿豆,每个人分5颗,可以分3个人,多了1颗,18颗豌豆, 每个人分5颗,可以分3个人,多了3颗……,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时,教师在适时引导,导入新课。从而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式游戏。如教学《认识角》一课中,可以设计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让学生对角有所认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在小組里比一比谁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大。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死板的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角的大小在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这样,既消除了课堂上教师机械的灌输教育和学生机械的接受学习,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应用式游戏。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课时,在学生学会了加法的计算后,为了让学生熟练计算,这时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加手指游戏。同桌相互出手指,然后把两人出的手指个数加起来,谁先加得对,算谁胜一局,最后看谁胜的局数多。通过游戏竞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计算能力。
  2 游戏设计要具有可开展性
  2.1 游戏设计是为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数学教育教学紧密联系,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必须达到数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所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如果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数学游戏便成了玩耍游戏了,其结果只是给孩子们带来一阵欢笑,表面闹热,却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这种为游戏而游戏的做法,失去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价值。数学游戏活动要具有数学味,数学性,通过活动要能学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丰富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品质,提高数学综合素养,达到数学教育教学目的。
  2.2 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游戏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层次性,以能调动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扑克牌的妙用”游戏,“玩扑克”是小孩大人乐此不倦的游戏,那就是因为它简单、有趣、好玩。
  3 游戏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1)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游戏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如果教师设计这样的游戏:选几位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做啦啦队,却不知道这样的游戏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然而真正参与游戏的只有几名学生。其余学生只是在座位上逍遥自在,打闹起哄,整个课堂看似热闹,实则混乱。而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收效甚微。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游戏,融入到游戏学习中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进行讨论与交流,当学生发生错误,教师适时予以指正。这样,枯燥无味的数学讲授变成了游戏教学,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知识。
  4 游戏设计要渗透对学生品德教育
  数学游戏设计渗透品德教育是指在游戏过程中或游戏结束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感悟道理。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长勺舀汤”的游戏:用一个长柄的勺子,拿着它的末端舀到汤放到自己的嘴里?在学生相互帮助下,完成任务后,教师在因势力导,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感悟到生活中有时我们不能直接为自己做事,但是如果通过互相帮助来做事,其收获的总和还是一样的道理,寻求到数学学习中的人生意味。
其他文献
【摘要】“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对现在的独生子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是其健康发展,使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要解决的问题;使他们既有博学的知识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和未来对他们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现代教育;心理健康;全面发展;适应社会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思想品德三维目标的实现。在互动教学中,要始终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把握互动的内容与时间,克服部分学生游离于互动过程之外的现象,这需要不断改进互动教学的设计并加以及时总结,真正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互动地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对于初中政治课,很多学生都有
期刊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好学生的表率;二是要提高认识,从点滴做起;三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强化;四是要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本文围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展开论述,要求懂得尊重他人,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从小练习礼仪举止规范。并且要求把神明礼貌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家庭教育,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期刊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新课程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完整的人”的发展,而这个“完整的人”便包含了诸多方面,如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心里素质;心里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真正实现道德的内化,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 情感  近年来,有识之士不断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 “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这些观点都提示了一个道理——思品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要让学生
期刊
【摘要】物理活动是物理课程目标体系的支点,在物理活动中,不论知识、技能,或者能力、情感,都将在主体与环境的碰撞和摩擦中经受检验,并得到完善和发展。物理活动最适合以自主探索、互助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开展发现、探究,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班级红色文化 “活动化”建设,达到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实质,确保红色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做一个诚实勇敢、勤奋向上、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关键词】红色文化; 活动化; 渗透; 德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精神,从源头上深入推进教育管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是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云南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中小学校解决好当前基础教育领域一系列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切入点和有效措施。全面减
期刊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二级院系档案管理存在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档案管理;院系;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合并或专科学校独立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
期刊
【摘要】根据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要把孩子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根据以往的应试,我们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却总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感受到学习的枯燥,无味,但并不是说应试教育就有弊端,我们就必须全盘否定,如何选择我们的教学方法,关系到我们有效课堂的构建,和谐教育的打造,在当今现代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