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教育;爱;伤害
曾接到一名家长来电:“老师,请您帮帮我的孩子吧!我觉得他有心理问题,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言辞凿凿,情真意切,声音中透出电话那端一位母亲的心力憔悴和焦灼无助。的确,孩子是家长的软肋,这跟家长的事业成功与否无关,一旦心之所系出了一丁点的差池,对于家长而言,都是五雷轰顶,茫然替代了睿智,失措掩盖了沉着。
“的确,孩子的事总是牵动着我们家长的心!不要着急,你慢慢说,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我放缓语速,柔声劝道。因为,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知道,在任何一次的心理辅导中,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疏导一定是首当其冲的,共情可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而帮助来访者释放和缓解情绪则可能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也许是这句话攻破了对方心里最后那道名为“犹豫”的防线。颤抖的语音逐渐平复后,她向我讲述了问题的始末:她有一个正就读高二的儿子,孩子从小到大都很懂事,也很体贴,就是成绩老上不去。上高中了,竟然背着父母报名成为了一名篮球特长生,这怎么能行呢?父母怎么劝都没有用,而一向乖巧的他竟然还因为这件事情和父母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争吵,现在家庭氛围已是剑拔弩张,父母已使尽浑身解数,来劝说的亲戚朋友走了一拨又一拨,孩子却像着了魔一样,不肯回头。
问题逐渐浮出了冰山一角:其实,人生在世,我们总是会对自己经历的人生有些遗憾和不满意。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就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虽然生命无法重来,但幸运的是有子孙的繁衍,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希望的延续。这是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用自己或成功或失败的人生经历给孩子谋划好了一条自认为绝对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不能允许在任何环节有任何闪失,偏偏却出了问题,父母就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需要辅导和治疗,便找到了我。
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其实父母和孩子都没有错。父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怕孩子走弯路,而孩子基于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的是和父母不同的道路。
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期《鲁豫有约》,邀请的嘉宾是周华健。他谈到自己教育子女时说起一件事:我总是告诉孩子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否则你肯定会怎么样。但无论我说多少次,孩子总是不听,到最后,果然“怎么样”了,被我说中了吧!早该听我的吧!我洋洋得意,等着孩子来向我道歉,感谢我,可左等右等他都没来。最后我去找他,他正伤心呢,哭着说:“我正难受着呢,还要感谢你?!”
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其实都应该像周华健一样明白:孩子是有自由思想的个体,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他只属于他自己。而有些事情,是成长中必经的坎坷,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在幼年时多摔几跤,怎么能锻炼强健的肌肉,能在成年时健步如飞呢?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摔跤的地方,对于孩子来讲,反而是成长的巨大动力和成功的起跑线。
在和这位母亲的进一步交谈中,我得知,他的儿子并未因打篮球而旷过一节课,篮球教练对孩子的评价是:“很刻苦,专业成绩进步很快,很有潜力!”但父母却执意认为:“打篮球能有什么出息呢?”
这个孩子,其实并未犯什么大错,他只是想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因为家长们爱孩子,所以会事无巨细,谆谆教诲,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幸福和快乐,能够过得比自己更好。但是,成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即使只有一条,谁又能肯定,这一定是父母苦心规划的那一条呢!至少,从孩子主观上不愿意来说,这肯定就不是成功的一条。
世界在发展,大学生已经从十几年前的香饽饽逐渐变成了今天烫手的山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每天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的逐日攀升的失业人数已经让我们坐立不安。在这样的形式下,还执拗于让孩子被动学习而不去主动创造生活,才是对孩子前程最大的伤害。
卡耐基说过: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且从中赚到钱,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成功。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非“实现他人”的需要。只要让孩子发现自我的潜能、实现自我,他就能成功和幸福。也许有些孩子将来适合在科学上有所建树,但我们不应该排除也有些孩子会在运动场上驰骋的可能性。
父母们,爱孩子,就顺应他的成长,是一棵玫瑰,就让他开花;是一棵松树,就让他挺拔。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有成功的方向,放开束缚,别让爱成伤害!(稿件编号:081216003)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056002,电邮:taohui_forever@
126.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曾接到一名家长来电:“老师,请您帮帮我的孩子吧!我觉得他有心理问题,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言辞凿凿,情真意切,声音中透出电话那端一位母亲的心力憔悴和焦灼无助。的确,孩子是家长的软肋,这跟家长的事业成功与否无关,一旦心之所系出了一丁点的差池,对于家长而言,都是五雷轰顶,茫然替代了睿智,失措掩盖了沉着。
“的确,孩子的事总是牵动着我们家长的心!不要着急,你慢慢说,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我放缓语速,柔声劝道。因为,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知道,在任何一次的心理辅导中,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疏导一定是首当其冲的,共情可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而帮助来访者释放和缓解情绪则可能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也许是这句话攻破了对方心里最后那道名为“犹豫”的防线。颤抖的语音逐渐平复后,她向我讲述了问题的始末:她有一个正就读高二的儿子,孩子从小到大都很懂事,也很体贴,就是成绩老上不去。上高中了,竟然背着父母报名成为了一名篮球特长生,这怎么能行呢?父母怎么劝都没有用,而一向乖巧的他竟然还因为这件事情和父母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争吵,现在家庭氛围已是剑拔弩张,父母已使尽浑身解数,来劝说的亲戚朋友走了一拨又一拨,孩子却像着了魔一样,不肯回头。
问题逐渐浮出了冰山一角:其实,人生在世,我们总是会对自己经历的人生有些遗憾和不满意。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就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虽然生命无法重来,但幸运的是有子孙的繁衍,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希望的延续。这是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用自己或成功或失败的人生经历给孩子谋划好了一条自认为绝对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不能允许在任何环节有任何闪失,偏偏却出了问题,父母就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需要辅导和治疗,便找到了我。
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其实父母和孩子都没有错。父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怕孩子走弯路,而孩子基于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的是和父母不同的道路。
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期《鲁豫有约》,邀请的嘉宾是周华健。他谈到自己教育子女时说起一件事:我总是告诉孩子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否则你肯定会怎么样。但无论我说多少次,孩子总是不听,到最后,果然“怎么样”了,被我说中了吧!早该听我的吧!我洋洋得意,等着孩子来向我道歉,感谢我,可左等右等他都没来。最后我去找他,他正伤心呢,哭着说:“我正难受着呢,还要感谢你?!”
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其实都应该像周华健一样明白:孩子是有自由思想的个体,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他只属于他自己。而有些事情,是成长中必经的坎坷,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在幼年时多摔几跤,怎么能锻炼强健的肌肉,能在成年时健步如飞呢?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摔跤的地方,对于孩子来讲,反而是成长的巨大动力和成功的起跑线。
在和这位母亲的进一步交谈中,我得知,他的儿子并未因打篮球而旷过一节课,篮球教练对孩子的评价是:“很刻苦,专业成绩进步很快,很有潜力!”但父母却执意认为:“打篮球能有什么出息呢?”
这个孩子,其实并未犯什么大错,他只是想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因为家长们爱孩子,所以会事无巨细,谆谆教诲,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幸福和快乐,能够过得比自己更好。但是,成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即使只有一条,谁又能肯定,这一定是父母苦心规划的那一条呢!至少,从孩子主观上不愿意来说,这肯定就不是成功的一条。
世界在发展,大学生已经从十几年前的香饽饽逐渐变成了今天烫手的山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每天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的逐日攀升的失业人数已经让我们坐立不安。在这样的形式下,还执拗于让孩子被动学习而不去主动创造生活,才是对孩子前程最大的伤害。
卡耐基说过: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且从中赚到钱,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成功。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非“实现他人”的需要。只要让孩子发现自我的潜能、实现自我,他就能成功和幸福。也许有些孩子将来适合在科学上有所建树,但我们不应该排除也有些孩子会在运动场上驰骋的可能性。
父母们,爱孩子,就顺应他的成长,是一棵玫瑰,就让他开花;是一棵松树,就让他挺拔。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有成功的方向,放开束缚,别让爱成伤害!(稿件编号:081216003)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056002,电邮:taohui_forever@
126.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