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校临床分子生物学与检验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来源 :中国当代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在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描绘了新的蓝图,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刻挖掘临床分子生物学与检验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应用,更好地利用该课程发挥协同育人效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方针。笔者从临床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PBL教学模式等手段,探讨如何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讲述事例、播放小视频等),将思想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激励青年学生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课程,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渠道。因此,有必要把时政热点与思政课教学联系起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更好地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讲深、讲透、讲活,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要明确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内容,讲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经验启示以及新征程上中
“五个牢牢把握”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的集中概括,为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精髓;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帮助大学生明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牢牢把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课程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围绕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与教师合力育人的意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交流、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协作效果评估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等着力点,从完善学校党委领导的育人组织体系、构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交流制度、建立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制度、确立协作效果评估制度与激励制度4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机制。
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对我国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前,高校面对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高校党委要以建设“三大”队伍、制定“三大”制度、坚守“三大”阵地为抓手,全面推进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正>市场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5G技术的发展应用,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场景之间更有效的连接,众多产业随之革新,向数字化转型。同时,世界各国也都拟定了生活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倡导和指引未来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高质量发展的终级目标是为了满足高品质的生活,
期刊
<正>不孕症"一站式"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简称"一站式"超声造影)是指将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宫腔水造影、输卵管超声造影有机整合,必要时辅以盆腔水造影等技术,对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在内的女性生殖系统或盆腔相关的常见不孕原因进行系统性筛查,从而为临床提供相对全面的诊断信息,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针对人工收集、统计、分析卷包车间质量数据效率低、易出错、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研究小组通过C#编程语言和开源库NPOI开发了一款集质量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报表功能于一体的应用程序。结果表明,该应用程序能够节省质量数据收集、统计时间,满足车间质量管理对质量数据统计的需求,提高质量数据分析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车间质量数据的管理,为车间质量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作为街道界面管控的重要量化指标,贴线率在规划实践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算法多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贴线率的概念发展溯源,明确其以街道界面的连续性管控为根本目的。进而从地块、街区两个层面建构算法公式,并从常用范围、个案调整原则与极值情况对公式中分母分子的计算方式做出设定。最后基于理论取值梳理,针对南京江宁土山路项目开展公众偏好视角下的贴线率取值实验与调查,提出地块层面贴线率主要针对单个地块范围内的街道长
期刊
十九大以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成为区域治理的主要问题,促进相对平衡、追求共同富裕成为区域政策的目标。“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一系列区域政策的推行显示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缓和当前社会主要矛盾、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的关键所在。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省域视角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