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健康丰富的科技和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探究兴趣养成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游戏、谜语、船模、科技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可以培养学生思路敏捷、判断正确、反映灵活等智力品质。
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创新能力的人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对问题的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
(3)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4)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与抱负,希望能面对更复杂的工作,能摆脱传统和习俗,不怕风险和压力。
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示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给学生多讲科学家持之以恒探求科学知识的故事,如讲述牛顿在伽利略的实验探究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事例,激励学生创新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个体创造性的高低不仅跟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等非智力因素也有关。独立、勤奋、自信、有恒心、谦虚、细致、好进取、好探究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如学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阻值时,分别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进行测量,比较测量结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汽车尾部的链条提出问题,通过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
三、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灌输方式,学生阅读实验内容,学生根据教材设计的实验步骤和设计的表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更无法想出其他实验方法,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极为不利,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营当有意识地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个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让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做测定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要阅读课本内容,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如有的学生可能让测定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停止一定时间,再让它运动起来,测出的结果跟课本的方法测出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学生的方法也是正确的。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采取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挥,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即兴做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试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独创性是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特征之一,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激励直觉思维和大胆想象,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去探究问题,鼓励他们用超出书本的知识去进行试验,使他们在自己思想认识和行动表现上与众不同时,不是感到不安,而是感到自豪。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使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紧密相关。好奇心强的人对新奇事物总要主动探究,好奇心是激励人们进行创造的内部动力;求知欲旺盛的人,对所面临的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书本上的结论,而是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试图发现新问题,做出新解释。可见,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对培育和发展学生创造力十分必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不断创设变化的、能激起新异感的生活,启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寻求答案。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做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参与过研究性学习的同学谈道:“研究性学习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发展的方法,完全是一中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物理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不能轻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环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放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创新能力的人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对问题的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
(3)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4)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与抱负,希望能面对更复杂的工作,能摆脱传统和习俗,不怕风险和压力。
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示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给学生多讲科学家持之以恒探求科学知识的故事,如讲述牛顿在伽利略的实验探究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事例,激励学生创新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个体创造性的高低不仅跟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等非智力因素也有关。独立、勤奋、自信、有恒心、谦虚、细致、好进取、好探究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如学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阻值时,分别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进行测量,比较测量结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汽车尾部的链条提出问题,通过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
三、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灌输方式,学生阅读实验内容,学生根据教材设计的实验步骤和设计的表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更无法想出其他实验方法,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极为不利,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营当有意识地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个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让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做测定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要阅读课本内容,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如有的学生可能让测定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停止一定时间,再让它运动起来,测出的结果跟课本的方法测出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学生的方法也是正确的。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采取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挥,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即兴做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试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独创性是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特征之一,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激励直觉思维和大胆想象,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去探究问题,鼓励他们用超出书本的知识去进行试验,使他们在自己思想认识和行动表现上与众不同时,不是感到不安,而是感到自豪。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使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紧密相关。好奇心强的人对新奇事物总要主动探究,好奇心是激励人们进行创造的内部动力;求知欲旺盛的人,对所面临的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书本上的结论,而是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试图发现新问题,做出新解释。可见,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对培育和发展学生创造力十分必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不断创设变化的、能激起新异感的生活,启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寻求答案。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做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参与过研究性学习的同学谈道:“研究性学习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发展的方法,完全是一中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物理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不能轻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环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放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