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就业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最新的技能,初入行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较多,就业技能不足。此现状促进应用型本科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为应用型本科的信息技术专业培养IT产业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借鉴方向,在培养方案修订中,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计,逐步完善为IT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机制。
【关键字】双元制;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基金支持】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JGJX2018D223】基于双元制的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引言: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培训制度,要求从业人员首先在职业学校(专科)或应用大学(本科)学习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再经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的职业技能专业培训,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就业。
在公立本科院校中,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近些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校企合作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我校在此期间比较成功的合作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工程师培训,网络工程专业的H3C网络工程师和华为网络工程师的培训等。
2015年我校成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整体转型试点高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根据信息技术专业特色,与相关企业建立“专业共建、人才双元培养”的产业学院。从2015级新生开始,根据信息技术就业“岗位技能更新快,从业人员持续学习多”的特点,为学生打造继续学习的坚实基础,在本科阶段的前五个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后三个学期进入产业学院学习就业岗位技能。学院同期推出师资提高计划,派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双元制本土化师资培训研修班,通过名师指导充分学习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精髓,并组建课题组进行双元制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教学案例的研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设计。
1. 构建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的调研,我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近五年的就业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网络运维及实施、电子产品设计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等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特点是薪资高,待遇好,工作时间长,岗位技能更新快,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针对以上特征,根据各个专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课题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1.1 专业基础课程
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构建过程中,遵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深造需求,为各个专业打造扎实的理论基础。根据学校的指导方针,实验课时的比例为30%以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在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综合布线系统、网络工程、无线网络应用技术、网络操作系统、信息与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实践、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电子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微机原理与系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本着为学生从业后继续学习打基础和考研深造打基础的原则,经过行业专家和校外专业教学名师的充分论证,为毕业生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岗位技能课程
在岗位技能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遵从就业岗位技能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修订。在学生完成五个学期的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实践后,进入产业学院进行后三个学期岗位就业技能的实训,所有的课程均在校内外实训岗位上进行。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参加岗位技能课程的培训,根据就业技能的变化,4届毕业生的培训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在岗位技能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产业学院和各专业负责人提前一年进行就业岗位技能的调研,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的调整。其中,2016年5月4日开始为2013级学生进行试点开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进行跨专业选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移动互联,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网络运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2017年3月6日开始为2014级学生试点开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调整为JavaEE开发,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仍为网络运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调整为嵌入式系统开发。各专业课程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了调整。2018年3月5日开始为2015级学生正式开课,三个专业的就业岗位基本稳定,课程进行微调。2019年3月4日开始为2016级学生开课,课程进行了局部微调。
3.结束语
对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设计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的调研,邀请企业和校外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一定的困难,公立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运行周期是四年,但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岗位技能更新快,每年调研后都需要微调,请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学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论证。课题组成员也在继续研究培养方案的调整方法,在教学规律允许的范围内,期望可以将专业基础课程和岗位就业课程进行独立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赵玉兰等.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 01:155.
[2]韩树明.基于“双元制”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12:39-42.
[3]余莉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235-236.
【关键字】双元制;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基金支持】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JGJX2018D223】基于双元制的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引言: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培训制度,要求从业人员首先在职业学校(专科)或应用大学(本科)学习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再经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的职业技能专业培训,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就业。
在公立本科院校中,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近些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校企合作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我校在此期间比较成功的合作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工程师培训,网络工程专业的H3C网络工程师和华为网络工程师的培训等。
2015年我校成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整体转型试点高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根据信息技术专业特色,与相关企业建立“专业共建、人才双元培养”的产业学院。从2015级新生开始,根据信息技术就业“岗位技能更新快,从业人员持续学习多”的特点,为学生打造继续学习的坚实基础,在本科阶段的前五个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后三个学期进入产业学院学习就业岗位技能。学院同期推出师资提高计划,派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双元制本土化师资培训研修班,通过名师指导充分学习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精髓,并组建课题组进行双元制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教学案例的研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设计。
1. 构建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的调研,我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近五年的就业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网络运维及实施、电子产品设计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等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特点是薪资高,待遇好,工作时间长,岗位技能更新快,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针对以上特征,根据各个专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课题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1.1 专业基础课程
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构建过程中,遵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深造需求,为各个专业打造扎实的理论基础。根据学校的指导方针,实验课时的比例为30%以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在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综合布线系统、网络工程、无线网络应用技术、网络操作系统、信息与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实践、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电子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微机原理与系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本着为学生从业后继续学习打基础和考研深造打基础的原则,经过行业专家和校外专业教学名师的充分论证,为毕业生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岗位技能课程
在岗位技能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遵从就业岗位技能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修订。在学生完成五个学期的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实践后,进入产业学院进行后三个学期岗位就业技能的实训,所有的课程均在校内外实训岗位上进行。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参加岗位技能课程的培训,根据就业技能的变化,4届毕业生的培训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在岗位技能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产业学院和各专业负责人提前一年进行就业岗位技能的调研,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的调整。其中,2016年5月4日开始为2013级学生进行试点开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进行跨专业选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移动互联,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网络运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2017年3月6日开始为2014级学生试点开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调整为JavaEE开发,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仍为网络运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调整为嵌入式系统开发。各专业课程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了调整。2018年3月5日开始为2015级学生正式开课,三个专业的就业岗位基本稳定,课程进行微调。2019年3月4日开始为2016级学生开课,课程进行了局部微调。
3.结束语
对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设计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的调研,邀请企业和校外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一定的困难,公立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运行周期是四年,但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岗位技能更新快,每年调研后都需要微调,请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学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论证。课题组成员也在继续研究培养方案的调整方法,在教学规律允许的范围内,期望可以将专业基础课程和岗位就业课程进行独立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赵玉兰等.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 01:155.
[2]韩树明.基于“双元制”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12:39-42.
[3]余莉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