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大矛盾依然突出
局部地区生产要素供需不平衡矛盾。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发展过快,加上部分地区输配电网不配套,以及主要江河来水偏枯和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电力供需矛盾加剧。
据了解,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电力紧张。预计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后,紧张状况将更为加剧。
现阶段,铁路运力尚不能完全满足货物运输的需要。在客货运输高峰时段,以及边远地区和内陆口岸省区,运输矛盾比较突出。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与加工行业生产需求矛盾。今年以来,石油、化工产品、钢材、焦炭、棉花、羊毛等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一季度,生产资料平均价格同比上涨6.6%,其中石油及制品价格上涨了29.5%,化工产品价格上涨了8.4%,钢材价格上涨10.8%。
部分钢材品种价格涨幅过高,对下游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由于棉花产量下降,国际国内棉花供求趋紧,棉花价格上涨,给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扩大产品出口与三大压力之间的矛盾。去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出口成效超过预期。今年,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出口形势“喜中有忧”。
一是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会影响我国扩大出口;三是非典型肺炎疫情对我国今后出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发展仍不平衡
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目前的缺电现象,更多地表现为区域性时段性紧张。通过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减少缺电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是加强对电力运行的监测分析和调度安排,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电力供应中的突出问题。在用电紧张地区,优先保证重点用户和居民生活用电,安排好高峰负荷向低谷转移。
二是加强电力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同时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
三是密切关注违反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高耗能产业的重复建设问题,通过有效措施制约其盲目扩张。
四是加快在建电厂建设进度,抓紧现有骨干电厂的技术改造。输配电系统薄弱地区,要加快配套建设。
五是制定修改高耗能产品的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节能、节电技术。
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2002年,全国钢和钢材的产量高达1.82亿吨和1.92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9.7%和19.6%;同时,净进口钢材1904万吨,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高达2.11亿吨,比上年净增3800万吨。部分省区钢铁低水平产能扩张迅速、产量增长过猛。
我国钢材消费量约占全球的1/4,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生产、消费、进口的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又增长153.7%,部分地区钢材过快增长的势头不减。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一方面,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等品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解决。另一方面,以生产螺纹钢、线材等一般长线品种为主的企业仍在扩能增产。一批新上的百万吨级项目,违反项目建设审批程序,既不考虑外部生产条件,也不采取必要的环保和节能措施,单纯追求产量扩张,影响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钢铁产量过快增长不仅直接带动焦炭、废钢等原燃料大幅涨价,损害全行业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一些地区电力紧张、运输困难。更严重的是影响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部分品种钢材的社会库存量较大,对市场形成压力。华东等地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冶金企业一定要紧盯市场,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在当前产能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再盲目投资有较大风险。
电解铝行业出现盲目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电解铝生产量435万吨,比上年增长26.3%,销售量为414万吨,供大于求。同时,氧化铝资源短缺,2002年我国氧化铝进口量为457万吨,比上年增长36.4%。由于电解铝产能增长过快,今年以来国内氧化铝进口量剧增,导致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电解铝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但仍有一些地区和企业在准备大规模扩大产能,盲目扩张势头不减。这种趋势必将加剧原料供应和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造成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打造“汽车城”,不应无章无序。目前,不少地区都把汽车工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各自的“汽车城”,现有生产能力持续扩张,新的汽车项目纷纷上马,全国已有23个省市建成轿车(含微型车)生产线,产业结构趋同、规模小、布局散、秩序乱和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矛盾突出。
汽车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企业的发展必须经过详细论证,通盘考虑,科学决策,不可仓促上马。为此,国家将加快推进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发布和实施,深化车辆产品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整顿、规范、重组力度,鼓励自主开发,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
局部地区生产要素供需不平衡矛盾。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发展过快,加上部分地区输配电网不配套,以及主要江河来水偏枯和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电力供需矛盾加剧。
据了解,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电力紧张。预计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后,紧张状况将更为加剧。
现阶段,铁路运力尚不能完全满足货物运输的需要。在客货运输高峰时段,以及边远地区和内陆口岸省区,运输矛盾比较突出。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与加工行业生产需求矛盾。今年以来,石油、化工产品、钢材、焦炭、棉花、羊毛等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一季度,生产资料平均价格同比上涨6.6%,其中石油及制品价格上涨了29.5%,化工产品价格上涨了8.4%,钢材价格上涨10.8%。
部分钢材品种价格涨幅过高,对下游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由于棉花产量下降,国际国内棉花供求趋紧,棉花价格上涨,给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扩大产品出口与三大压力之间的矛盾。去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出口成效超过预期。今年,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出口形势“喜中有忧”。
一是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会影响我国扩大出口;三是非典型肺炎疫情对我国今后出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发展仍不平衡
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目前的缺电现象,更多地表现为区域性时段性紧张。通过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减少缺电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是加强对电力运行的监测分析和调度安排,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电力供应中的突出问题。在用电紧张地区,优先保证重点用户和居民生活用电,安排好高峰负荷向低谷转移。
二是加强电力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同时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
三是密切关注违反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高耗能产业的重复建设问题,通过有效措施制约其盲目扩张。
四是加快在建电厂建设进度,抓紧现有骨干电厂的技术改造。输配电系统薄弱地区,要加快配套建设。
五是制定修改高耗能产品的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节能、节电技术。
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2002年,全国钢和钢材的产量高达1.82亿吨和1.92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9.7%和19.6%;同时,净进口钢材1904万吨,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高达2.11亿吨,比上年净增3800万吨。部分省区钢铁低水平产能扩张迅速、产量增长过猛。
我国钢材消费量约占全球的1/4,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生产、消费、进口的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又增长153.7%,部分地区钢材过快增长的势头不减。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一方面,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等品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解决。另一方面,以生产螺纹钢、线材等一般长线品种为主的企业仍在扩能增产。一批新上的百万吨级项目,违反项目建设审批程序,既不考虑外部生产条件,也不采取必要的环保和节能措施,单纯追求产量扩张,影响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钢铁产量过快增长不仅直接带动焦炭、废钢等原燃料大幅涨价,损害全行业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一些地区电力紧张、运输困难。更严重的是影响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部分品种钢材的社会库存量较大,对市场形成压力。华东等地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冶金企业一定要紧盯市场,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在当前产能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再盲目投资有较大风险。
电解铝行业出现盲目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电解铝生产量435万吨,比上年增长26.3%,销售量为414万吨,供大于求。同时,氧化铝资源短缺,2002年我国氧化铝进口量为457万吨,比上年增长36.4%。由于电解铝产能增长过快,今年以来国内氧化铝进口量剧增,导致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电解铝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但仍有一些地区和企业在准备大规模扩大产能,盲目扩张势头不减。这种趋势必将加剧原料供应和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造成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打造“汽车城”,不应无章无序。目前,不少地区都把汽车工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各自的“汽车城”,现有生产能力持续扩张,新的汽车项目纷纷上马,全国已有23个省市建成轿车(含微型车)生产线,产业结构趋同、规模小、布局散、秩序乱和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矛盾突出。
汽车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企业的发展必须经过详细论证,通盘考虑,科学决策,不可仓促上马。为此,国家将加快推进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发布和实施,深化车辆产品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整顿、规范、重组力度,鼓励自主开发,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