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识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低段学生识字量大、任务重。同时,识字教学耗时多、效率低,导致了学生识字回生率高,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么,如何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以学为基点的教学视野下进行有效识字教学?如何建设和谐、有情趣的识字课堂?笔者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以学情分析为指引,创设情境,融字理文化于低段识字教学,并施以组块记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以学定教;创设情境;字理文化;组块记忆
汉字不仅外形美,而且内涵丰富。《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小学生来说,触摸汉字生动的个性关乎母语对他们心灵的吸引,也关乎他们未来的语文人生。那么,如何紧扣学段特点,大面积提升低段识字教学效率,让学生寻得字中密妙,萌生“识字”之芽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 以学定教,拥抱汉字温度
“要让孩子去哪里,首先要知道孩子在哪里。”其实,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汉字的怀抱中。此刻,需要教师张开慧眼,珍视学生的经验。
那么,又该如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呢?我在教授《棉花姑娘》(人教版一下)时做了这样的尝试,即在设计教案前,我做了如下的学情分析,以此来确定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本课共7个生字,其中“姑、娘、盼、治”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字,孩子们有广泛的生活基础,能正确认读的比例较高。
学生已认识的生字情况:姑(95%)、娘(93%)、蚜(86%)、盼(85%)、治(92%)、啄(55%)、斑(78%)。
有些生字在语境中学生能识记认读,但脱离词语单个人独有一定难度,如:盼。
有个别生字,在生活中和孩子的日常用语中都较少出现,的的确确是本课中的生字,如“啄”。
有些生字学生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进行认读,如“姑、娘、蚜”。
正是有了这样的学情分析,我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的识字教学,不必对所有生字一一讲解,有详有略,而学生也乐在其中,学得轻松扎实。
2 创设情境,丰富汉字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与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因此,我在落实识字教学时,除了认真了解学情分析学情外,还创设了相应的识字情境,让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去赏字、认字、辨字和记字。
2.1 创设图文情境,在赏中识字
对低段学生来说,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事物或者画面极具吸引力。为此,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这样的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2.2 创设故事情境,在引中识字
对于抽象的字词,学生的记忆并不稳定、长久。为此,我总是从孩子喜欢的故事中去构思情境,努力在字词与儿童认知意愿中建立联系。
2.3 创设音律情境,在辨中识字
汉字虽然不是表音文字,但也有非常有趣的字音现象。尤其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区别,多音字,轻声变调的规律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难点。
3 字理识字,感受汉字韵味
在孩子们经历了趣味识字后,我意识到汉字是一种文化,每一个汉字都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其实,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如“月”字甲骨文作,像一轮弯月;“目”字甲骨文作,像眼睛的形状。
汉字字理文化系统还具有系统性特征,将某些相同特点的汉字组合起来学习,不但可以较快掌握其音、形、义,而且能做到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组块记忆,品悟汉字雅趣
汉字80%是形声字。如果通过偏旁归类识字和字串识字法,学生可以成批地识字,还可以运用此方法自己分析汉字的音、形、义,同时随着不断积累,学到的汉字就不是碎片信息,而是被整合到一个汉字文化为主体的知识网中,互相交错联接。这和认知心理学谈到的组块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亦是对字理识字的有效补充。
在认知心理学中,把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而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位(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思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等。“组块”作为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可想而知,组块理论为识字教学结构化提供了儿童认知心理学上的依据。
学生是鲜活的、发展的、独立的个体,低段识字课堂只有努力靠近孩子发展的内在節奏,才能绽放出其不朽的魅力,实现以学为基点,开启学生识字的“大门”,让学生萌生出“识字”的嫩芽,将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褚勤.《增加识字内涵 积淀文字文化——“新课标”下识字教学新探》,《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选 (2013)》.
[2] 林秀珍.《实施字理教学的方法》,《教苑新篇章(七)》.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6.
[3] 何捷.《减缓“熟字返生”,重在环境营造》,《小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3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创设情境;字理文化;组块记忆
汉字不仅外形美,而且内涵丰富。《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小学生来说,触摸汉字生动的个性关乎母语对他们心灵的吸引,也关乎他们未来的语文人生。那么,如何紧扣学段特点,大面积提升低段识字教学效率,让学生寻得字中密妙,萌生“识字”之芽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 以学定教,拥抱汉字温度
“要让孩子去哪里,首先要知道孩子在哪里。”其实,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汉字的怀抱中。此刻,需要教师张开慧眼,珍视学生的经验。
那么,又该如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呢?我在教授《棉花姑娘》(人教版一下)时做了这样的尝试,即在设计教案前,我做了如下的学情分析,以此来确定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本课共7个生字,其中“姑、娘、盼、治”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字,孩子们有广泛的生活基础,能正确认读的比例较高。
学生已认识的生字情况:姑(95%)、娘(93%)、蚜(86%)、盼(85%)、治(92%)、啄(55%)、斑(78%)。
有些生字在语境中学生能识记认读,但脱离词语单个人独有一定难度,如:盼。
有个别生字,在生活中和孩子的日常用语中都较少出现,的的确确是本课中的生字,如“啄”。
有些生字学生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进行认读,如“姑、娘、蚜”。
正是有了这样的学情分析,我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的识字教学,不必对所有生字一一讲解,有详有略,而学生也乐在其中,学得轻松扎实。
2 创设情境,丰富汉字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与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因此,我在落实识字教学时,除了认真了解学情分析学情外,还创设了相应的识字情境,让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去赏字、认字、辨字和记字。
2.1 创设图文情境,在赏中识字
对低段学生来说,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事物或者画面极具吸引力。为此,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这样的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2.2 创设故事情境,在引中识字
对于抽象的字词,学生的记忆并不稳定、长久。为此,我总是从孩子喜欢的故事中去构思情境,努力在字词与儿童认知意愿中建立联系。
2.3 创设音律情境,在辨中识字
汉字虽然不是表音文字,但也有非常有趣的字音现象。尤其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区别,多音字,轻声变调的规律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难点。
3 字理识字,感受汉字韵味
在孩子们经历了趣味识字后,我意识到汉字是一种文化,每一个汉字都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其实,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如“月”字甲骨文作,像一轮弯月;“目”字甲骨文作,像眼睛的形状。
汉字字理文化系统还具有系统性特征,将某些相同特点的汉字组合起来学习,不但可以较快掌握其音、形、义,而且能做到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组块记忆,品悟汉字雅趣
汉字80%是形声字。如果通过偏旁归类识字和字串识字法,学生可以成批地识字,还可以运用此方法自己分析汉字的音、形、义,同时随着不断积累,学到的汉字就不是碎片信息,而是被整合到一个汉字文化为主体的知识网中,互相交错联接。这和认知心理学谈到的组块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亦是对字理识字的有效补充。
在认知心理学中,把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而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位(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思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等。“组块”作为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可想而知,组块理论为识字教学结构化提供了儿童认知心理学上的依据。
学生是鲜活的、发展的、独立的个体,低段识字课堂只有努力靠近孩子发展的内在節奏,才能绽放出其不朽的魅力,实现以学为基点,开启学生识字的“大门”,让学生萌生出“识字”的嫩芽,将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褚勤.《增加识字内涵 积淀文字文化——“新课标”下识字教学新探》,《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选 (2013)》.
[2] 林秀珍.《实施字理教学的方法》,《教苑新篇章(七)》.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6.
[3] 何捷.《减缓“熟字返生”,重在环境营造》,《小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