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浅谈了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当多媒体被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其合理应用,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媒体 计算机教学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中。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一、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识记理论知识。课堂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练习实践操作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学习后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就应当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历史场面,模拟人机互动的真实场景,在网上进行计算机的学习,操作等训练,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计算机课堂交际环境。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利用多媒体增强记忆、巩固提高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综合性、虚拟性、超媒体性、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而合乎实际的直观材料。通过视、听觉等感官,促进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自己的认识过程。将所学计算机的文化背景,语言情景,通过录像变成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和谐、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教材。多媒体的直观、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运用多媒体渠道的信息传输,多形式多角度反复呈现所学教材,刺激并促进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巩固和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以上三方面中起着如此巨大的作用,但如果一味的过多过滥的运用多媒体,必将过犹不及,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也必须由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个转变呢?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正确的处理教师、学生、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是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简单地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而以多媒体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或取代学生的思维判断过程,取代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
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的关键在于课件。离开课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能成为一无是处的摆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形成本身固有的为大多数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当制作与自己教学风格一致的课件,切勿将多媒体课件放于主导地位,将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自身风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也唯有如此才能以情感、语言、神态感染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及时的进行交流并得到反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所谓“激生之疑,导生之思,启生之智,育生之能”,从而逐渐引导学生达到“识记、复用、操作”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反之则必将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也就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媒体运用的频度目前存在着一个认知上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能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忽视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必将使计算机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在引入或呈现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多用些,在其它环节少用一些。但无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目标明确,明确每一步多媒体的应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避免过多过滥的使用多媒体。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
网络上有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对学生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计算机网络可以递送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学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以更好地体现。
又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观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课堂、教材等都可以成为变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求教对象,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更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意愿。
总之,多媒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同时,多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工作实践,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网络教学尝试,建设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环境。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多媒体和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祥翊.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兴梅.计算机辅助教学新思路及注意问题[J]
[3]陈维嘉.对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关键词:多媒体 计算机教学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中。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一、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识记理论知识。课堂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练习实践操作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学习后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就应当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历史场面,模拟人机互动的真实场景,在网上进行计算机的学习,操作等训练,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计算机课堂交际环境。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利用多媒体增强记忆、巩固提高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综合性、虚拟性、超媒体性、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而合乎实际的直观材料。通过视、听觉等感官,促进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自己的认识过程。将所学计算机的文化背景,语言情景,通过录像变成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和谐、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教材。多媒体的直观、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运用多媒体渠道的信息传输,多形式多角度反复呈现所学教材,刺激并促进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巩固和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以上三方面中起着如此巨大的作用,但如果一味的过多过滥的运用多媒体,必将过犹不及,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也必须由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个转变呢?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正确的处理教师、学生、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是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简单地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而以多媒体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或取代学生的思维判断过程,取代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
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的关键在于课件。离开课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能成为一无是处的摆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形成本身固有的为大多数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当制作与自己教学风格一致的课件,切勿将多媒体课件放于主导地位,将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自身风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也唯有如此才能以情感、语言、神态感染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及时的进行交流并得到反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所谓“激生之疑,导生之思,启生之智,育生之能”,从而逐渐引导学生达到“识记、复用、操作”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反之则必将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也就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媒体运用的频度目前存在着一个认知上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能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忽视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必将使计算机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在引入或呈现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多用些,在其它环节少用一些。但无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目标明确,明确每一步多媒体的应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避免过多过滥的使用多媒体。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
网络上有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对学生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计算机网络可以递送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学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以更好地体现。
又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观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课堂、教材等都可以成为变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求教对象,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更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意愿。
总之,多媒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同时,多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工作实践,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网络教学尝试,建设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环境。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多媒体和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祥翊.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兴梅.计算机辅助教学新思路及注意问题[J]
[3]陈维嘉.对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