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中国词史上的人文风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nwo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多才多艺,在诗歌和词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自成一家,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淬炼明白易懂的语言,喜用叠字,使她对于家、对于国的生动反映更深刻和真实。
  关键词: 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语言 叠字 艺术特色
  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既是诗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更是词、散文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意境浑然一体,读后回味无穷,从中能够感受到美的境界和情调。她也因此而备受历代词论家的仰慕和敬佩,被不少评论家推为婉约派的正宗。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王士祯曾指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李清照词的内容由于受生活和时代的限制,所摄取的题材大多是前辈词人所吟熟嚼烂的离愁别绪,但是李清照善于运用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从极微细处状物传情,从而在传统题材的土壤中开拓出闪烁着独特光彩的绿洲。她创造了独抒性情、空灵奇特的意境,其词作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可谓空前绝后。
  一、诗词是情感的表现
  词是她的情感的真实表现,因此语言也就清新明晓,浅俗易懂。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清照创作的空灵意境源于她洁净的心灵。她出身于上层社会,婚于世家,父亲是宋代名学者李格非,母亲是状元之孙女,必然受到影响,又无需为一日三餐奔波,故诗词中没有封建社会的庸俗之气,而是清新向上之感。李清照用词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字字用心琢磨,淬炼却不露痕迹。她的词的语言风格独具,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在她的作品中,“俗字为雅”,即她所用的都是平常句或是直接口语。且看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最后一点睛之笔“应是绿肥红瘦”,用“肥”、“瘦”形象地写出了雨后绿叶繁茂、红花凋谢的景象。这两个浅显的字在清照的淬炼下变得神奇,所以人们常说清照字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清照词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明白好懂,生动活泼,不但让人欣赏其中描绘的形象美,还让人感受她的语言美。如她少女时代写的一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词不事雕琢、语言晓畅,整首词读来节奏轻快,却表现得清新隽永,意味盎然,体现了一位少女的风雅悠闲的生活情趣,洋溢着少女的活力,富于自然之美。李清照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虽然短小却足以给人美的享受。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李清照的词正如她的人品,胸怀坦荡,性格坦率爽朗,明白地说,明白地写,不用浮词艳彩来装饰,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情感真实。她明显受南唐后主李煜《花间集》的影响,但是李煜的情感格调却不及她。
  二、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李清照词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不寻常的意境。李清照词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她的词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俗为雅。但李清照“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恪守词律又能挥洒自如,充分说明李清照语言功力的娴熟精深。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此外,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表达特定的情感,并且特别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
  三、浅白明了的音律声调
  词起源于民间小调,六朝民间小乐府是它的前身,词是配合音乐的文学。清照清新曼妙的抒情词,让人感动,很大一个原因是她成功地运用了声律音调,重视音律、字声。她南渡后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看似平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取得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揪心,犹如感同身受。还有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的痛苦凯止这些呢?文章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格调看起来低沉,语言通俗自然,运用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层层铺垫,极力渲染,给人更多思索的空间,满纸尽荒凉。
  总之,李清照是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词中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技巧的完善,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成就,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居婉约派之首,当时就广为流传,在词坛中独树一帜。李清照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面对礼教范,她敢于追求美,敢于蔑视陋习。不仅她的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而且她的某些思想品格至今仍大放光彩。她不但热爱大自然和生活,而且敢于藐视传统的封建观念,更有着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伤世忧时之社会责任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抒情词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才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她也凭着这种高超的艺术成为中国词史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五年制大专教材的选择更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五年制大专教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高职教材选择的基本原则构建体现五年制大专教育特点的新教材体系。  关键词: 五年制大专教材 存在问题 机制  教育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知识被传承、被理解、被掌握,进而被吸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任何一种知识体系都有它相应的教材,只有教材选择得科学合理,学生才可
摘 要: 教材习题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精选习题,挖掘习题的内涵,适当地进行变化、拓展、引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本文以一道习题为例谈谈教材习题内涵的挖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习题 内涵 挖掘  教材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教材习题,一味地寻找课外资料.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陷入“题海”,而且出现教学中浅尝辄止,过于追求数量
利用酸化法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包覆SiO2膜,制备了Fe3O4/SiO2复合粒子.然后将该复合粒子超声分散在尿素和铝盐的混合溶液中,利用油中成型法制备出球形纳米磁性Al2O3复合
摘 要: 美术教材不能忽略与各学科的基础交叉特点,要用教材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生活、带着疑问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不能停留在口头,应从生活与课堂实践入手,认知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审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要体现人文情怀,在创造力审美个性的挖掘上,强调创新与社会、个人生活经验、状态的结合,既然美术关心当下生活中的种种
摘 要: 绝句属近体诗,贵在“言微旨远,语浅情深”。赏读研究唐人绝句,在领略其无尽的艺术魅力之余,还可以在艺术方面得到诸多启示,唐人绝句简约含蓄美的奥秘所在:一是以小见大,情节典型。二是以虚藏神,虚实相济;三是以景衬情,以景结句;四是比兴象征,托物寄意;五是前后对比,相互映衬;六是引用典故。理解了唐人绝句的奥秘,赏析唐人绝句时,学生便可对手法的赏析有更全面的理解,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唐人绝句的深邃情感
受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土地退化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已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等问题造成了严重威胁,最终可能影响人类的生存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的桥梁。“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调动求知的积极性;启发思维的创造性;培养技能训练的应急性;增进师生情感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