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生存组男性比例、年龄60岁及以上比例、乳酸、hs-CRP、血肌酐、NT-proBNP、APACHE II评分均小于死亡组,而GCS评分、有创通气率、血清蛋白、尿素氮则显著大于死亡组(P<0.05);两组PaO2、FT3、FBG、体温、PaCO2、WBC、pH、PAS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相关因素,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此类患者将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因此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本文将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56至89岁,平均年龄(70.29±2.11)岁,病程4至23年,平均病程(10.27±2.54)年,治疗结局:存活78例(生存组)、死亡22例(死亡组)。
1.2 方法 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APACHE I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实验室检查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蛋白、尿素氮、空腹血糖(FBG)、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肌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体温、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将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 ±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生存组男性比例、年龄60岁及以上比例、乳酸、hs-CRP、FBG、血肌酐、NT-proBNP、APACHE II、有创通气率、血清蛋白、尿素氮评分均小于死亡组,而GCS评分则显著大于死亡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FT3、体温、PaCO2、WBC、pH、PAS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例(%)]
组别 男性 年龄60岁及以上 有创通气
生存组(n=78) 42(53.85)* 47(60.26)* 39(50.00)*
死亡组(n=22) 17(77.27) 18(81.82) 15(68.18)
注:*表示与死亡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PACHE II、GCS评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s)
项目 生存组(n=78) 死亡组(n=22)
APACHE II(分) 15.23±4.51* 29.86±8.34
GCS(分) 16.78±2.23* 8.07±3.45
乳酸(mmol/L) 0.91±0.37* 1.62±0.58
血清蛋白(mmol/L) 36.72±4.24* 29.87±2.98
体温(0C) 36.69±0.72 36.80±0.69
FBG(mmol/L) 7.35±1.89* 10.02±6.54
PaCO2(mmHg) 68.92±19.88 65.47±20.35
WBC(×109) 9.25±4.17 10.36±4.52
PaO2(mmHg) 68.92±11.34 72.63±10.56
FT3(ng/L) 2.10±0.49 1.98±0.56
hs-CRP(mg/L) 19.87±11.50* 42.34±15.63
血肌酐(umol/L) 72.76±21.35* 183.47±34.62
NT-proBNP(ng/L) 567.89±187.36* 3092.68±566.81
尿素氮(mmol/L) 8.35±3.26* 5.43±3.81
PASP(mmHg) 38.25±8.46 40.91±9.61
pH 7.32±0.10 7.30±0.11
注:*表示与死亡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仅可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且死亡率较高,对其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近年来,随着周围环境、生活结构等因素不断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本文选取不同治疗结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可知,生存组男性比例、年龄60岁及以上比例显著小于死亡组,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此外男性患者吸烟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是男性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疗效的不利因素;APACHE II评分可反映机体近期健康状态,生存组该评分显著小于死亡组,提示其健康状态较好,为预后创造有利条件;乳酸、hs-CRP、血肌酐、NT-proBNP属于临床常用的特异性标志物,可反映机体炎症、心肌状态、肌肉状态等基本情况,上述指标水平越低,则相应组织或器官病变程度也越低,生存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死亡组,提示相应组织或器官健康状态则优于死亡组;GCS评分常用于评价昏迷状态,其评分结果越低则患者昏迷程度越重,本文中生存组GCS评分远大于死亡组;有创通气将开放上呼吸道,对细菌入侵创造有利条件,血清蛋白及空腹血糖是反应血液中糖含量的主要指标,其检测结果越高,则提示发生糖尿病可能性越大,而糖尿病可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及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尿素氮是反应机体肾功能的主要指标,若其水平偏高则肾功能随之降低,本文中生存组上述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相关因素,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此类患者将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因此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本文将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56至89岁,平均年龄(70.29±2.11)岁,病程4至23年,平均病程(10.27±2.54)年,治疗结局:存活78例(生存组)、死亡22例(死亡组)。
1.2 方法 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APACHE I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实验室检查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蛋白、尿素氮、空腹血糖(FBG)、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肌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体温、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将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 ±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生存组男性比例、年龄60岁及以上比例、乳酸、hs-CRP、FBG、血肌酐、NT-proBNP、APACHE II、有创通气率、血清蛋白、尿素氮评分均小于死亡组,而GCS评分则显著大于死亡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FT3、体温、PaCO2、WBC、pH、PAS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例(%)]
组别 男性 年龄60岁及以上 有创通气
生存组(n=78) 42(53.85)* 47(60.26)* 39(50.00)*
死亡组(n=22) 17(77.27) 18(81.82) 15(68.18)
注:*表示与死亡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PACHE II、GCS评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s)
项目 生存组(n=78) 死亡组(n=22)
APACHE II(分) 15.23±4.51* 29.86±8.34
GCS(分) 16.78±2.23* 8.07±3.45
乳酸(mmol/L) 0.91±0.37* 1.62±0.58
血清蛋白(mmol/L) 36.72±4.24* 29.87±2.98
体温(0C) 36.69±0.72 36.80±0.69
FBG(mmol/L) 7.35±1.89* 10.02±6.54
PaCO2(mmHg) 68.92±19.88 65.47±20.35
WBC(×109) 9.25±4.17 10.36±4.52
PaO2(mmHg) 68.92±11.34 72.63±10.56
FT3(ng/L) 2.10±0.49 1.98±0.56
hs-CRP(mg/L) 19.87±11.50* 42.34±15.63
血肌酐(umol/L) 72.76±21.35* 183.47±34.62
NT-proBNP(ng/L) 567.89±187.36* 3092.68±566.81
尿素氮(mmol/L) 8.35±3.26* 5.43±3.81
PASP(mmHg) 38.25±8.46 40.91±9.61
pH 7.32±0.10 7.30±0.11
注:*表示与死亡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仅可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且死亡率较高,对其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近年来,随着周围环境、生活结构等因素不断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本文选取不同治疗结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可知,生存组男性比例、年龄60岁及以上比例显著小于死亡组,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此外男性患者吸烟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是男性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疗效的不利因素;APACHE II评分可反映机体近期健康状态,生存组该评分显著小于死亡组,提示其健康状态较好,为预后创造有利条件;乳酸、hs-CRP、血肌酐、NT-proBNP属于临床常用的特异性标志物,可反映机体炎症、心肌状态、肌肉状态等基本情况,上述指标水平越低,则相应组织或器官病变程度也越低,生存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死亡组,提示相应组织或器官健康状态则优于死亡组;GCS评分常用于评价昏迷状态,其评分结果越低则患者昏迷程度越重,本文中生存组GCS评分远大于死亡组;有创通气将开放上呼吸道,对细菌入侵创造有利条件,血清蛋白及空腹血糖是反应血液中糖含量的主要指标,其检测结果越高,则提示发生糖尿病可能性越大,而糖尿病可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及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尿素氮是反应机体肾功能的主要指标,若其水平偏高则肾功能随之降低,本文中生存组上述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相关因素,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