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676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创新教育的任务呢?首先应该了解现时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其次应该明确创新的理念并通过有效的创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新一代人的创造潜能,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关照下,反思现时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诸多弊端:
  其一,语文教学失去了人文关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为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偏重于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极力追求训练的科学化。过度地进行语言文字的技能练习。使语文教学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课。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在大量的练习中被割裂了、被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语文学习自然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
  其二,语文教学远离了生活实际。目前。语文教学中唯教材、教参、教案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学生的语文学习窄化成了书本世界的学习,语文与生活成了学生面对的两个互不相关的世界。生活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语文教育资源无法与语文教材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十分狭窄;生活中鲜活的语文问题情境也无法即时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时机,学生语文实践的时空十分狭窄。
  其三,语文教学忽视了个性体验。语文学习是个体的个性化行为,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知识经验、情感世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占优势的学习方式,对同一篇文章有他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然而,语文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以成人的理解替代学生的理解,“答案的唯一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其四。语文教学缺少了综合实践。我们习惯于单项的语文训练,总以为通过单项训练可以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然而,语文素养不等于单项能力的简单总和。烦琐、复杂的单项训练肢解了活生生的教材内容。弱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听说读写”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转化,削弱了语言的整体功能。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理念
  
  一切教学改革源于教学思想的变革,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创新理念走向语文教学实践呢?
  1 走向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然而现时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纳人类一切进步文化的营养,及时更新、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2 走向综合
  我们的语文教学习惯于单项的语言训练,“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被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烦琐、复杂、机械的语言训练项目,既肢解了活生生的课文,又弱化了语文的人文性。“听说读写”之间。“语言、形象、情感、思想”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转化。削弱了语言的整体功能。学生获得的零散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由于缺乏综合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而难以整合。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下。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当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在不同程度上综合听说读写的因素。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助,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一个教学活动综合多项语言实践,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3 走向运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尤其是语文运用能力,而不必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解轻运用、重分析轻感悟,语文教学犹如简单的“搬运”:将书本上的语言知识通过训练搬运到学生的笔头下、考卷上。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脱离社会生活的需要,这些语言知识和技能往往是零碎的、缺乏活泼性的。很难在生活情境中中实现迁移,“高分低能”的现象因而相当普遍。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语文教学可以运用“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等教学策略。加强创新教育。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确立教学目标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两种性质:
  (1)发展性。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一课时,当我讲到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后,田忌很扫兴,便问道:“田忌为什么会输?他输在哪?”这时,有位男同学举手回答:“老师,我认为田忌输在不了解双方马匹的能力上,他贵为齐国大将,在与齐威王比赛失败之后,应及时总结失败原因。可他却没有。而是等孙膑献策之后,他还对第二次比赛能否赢齐威王持怀疑态度。可见,田忌是有勇无谋。”我赞许地说:“你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得非常好,观察得也很仔细,那你认为田忌他所缺少的是什么呢?”学生思索了一会儿说:“我觉得他缺少孙膑的计谋和策略。”接着,我又问:“那么,从《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学生接着说:“我从这件事中,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善于观察、分析,积极开动脑筋,才能寻求最佳方案。”接着,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得异常活跃,不仅善于独立思考,还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在热烈的讨论中理解了许多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体性。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 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2 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1)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忍、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2)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为此,教学要求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故事生动有趣,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极富个性。非常适宜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先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揣摩“小稻秧、杂草、喷雾器”的动作和语言,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文改为剧本,当堂进行排练、表演。从理解课文内容到改写剧本再到现场表演,在亲身的体验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创造力得到开发。
  3 激励学生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思维:
  (1)培养批判精神。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教育是被动性的教育,“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鉴别知识。将批判精神有机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将知识变成创新的源泉;一方面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将批判精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不故弄玄虚。
  (2)引导质疑问难。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
  4 开放课堂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制订开放性教学的策略,主要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
  (2)开拓教学内容。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以上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旨在从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社会科学检索是按照国家要求,在开展社会科学成果的申报与鉴定中必须经过的程序.通过查新检索对保证社会科学成果的合理管理、公正评价、正确监控和合理推广提供有偿的参考与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是中考的主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充分认识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的历史,古老的中华民族曾称雄于世界千年之久,而今强国之梦任重而道远。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挑战,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不管其主观意志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现举几个例子,便可见一斑。1.床前明月光
沈阳鑫通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内,成立于1988年,主要从事金属全密封液压阻尼器、各类阀门、限流孔板、各类波纹膨胀节(管)、阀门远距离操纵机构及铝行业阳
沈阳通世达冷却系统有限公司自2009年10月成立以来,克服了创建时间短、企业规模小、竞争压力大、研发资金少等诸多困难,大力实施科技先行、自主创新、科学管理、
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新形势,生物工程领域的人才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在充分认清本专业应用范围及求职面的基础上,还要正确认识其职业生涯及其发展规律。只有突破传统的就业观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如何教好古诗,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来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法。    一、 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诗人的诗风。诗风是指诗人创作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格。初中生通过朗读、感悟可
中国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主要由劳动卫生学教研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尘肺研究室、地球化学性疾病研究室组成。1998年被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述之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发展,尤其是在金融动荡的今天,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中小企业都将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