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前不久听了一位优秀青年教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中,课堂上没有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看似平淡平常的课堂中,涌动着学生理性思维浪花,让我顿生“思考让数学课回归本真”的感慨!
一、要“感悟”而不要“赶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助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但在实际中,教师引导、帮助有时过于提前介入,或过度介入,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上举手如林,气氛异常活跃,可是,在这热闹活跃的背后,数学课,是否还缺少点什么?我觉得还缺少安静,缺少理性的思维。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一门训练思维的学科,在数学课上少不了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在探索、推导体形面积公式环节,老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梯形的面积计算与以前学习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有什么异同;独自利用身边的梯形拼一拼,量一量,填一填;同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做法,让孩子们絮絮得诉说,静静地倾听,梯形面积推导过程;让孩子们大胆地尝试,体验梯形面积计算。本节课虽少了四人小组合作的热闹,更没有一些激动人心的游戏或生活场景,但老师给每位孩子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孩子们在观察思考中有了自己的发现,在安静倾听中分享了别人的学习成果,在默默感悟中体验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功,而孩子们理性思维的能力也在课堂的这一片“净土”中从容地得到了孕育、发芽、成长。
二、要“思路”更要“思想”
值得指出的本课教学中还蕴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说、写图形之间的联系,有一位同学在试验小报告中这样写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上底下底”,老师耐心地问:有谁比他写得更好?谁比他更合适?分别请了两名学生来修正这个结论,并追问: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水到渠成,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迎刃而解,难能可贵的是这时老师能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一个学生会说,不能以点盖面地认为全体学生都理解了,于是巧妙地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分析,照顾到班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知其所以然。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形成:问题—观察—操作—交流—思辨—质疑—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得“思想”与“思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实现“双赢”。当老师提出只用一个梯形,怎样来求证这个梯形计算公式时,学生思维达到了由扶到放的飞越。交流时发现有学生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质疑理清两个三角形与原梯形的关系,再分别计算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推到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有学生把一个梯形对折,让上底和下底重合,再沿折痕剪开成两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理清拼成的平行四边与原梯形的关系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又一巧妙推导方法的神秘面纱被学生揭开了。
三、要“反思”更要“提升”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不断地丰富、完善、提升自我。
最近我校以设问的方式引领每位教师在上课、听课过程中带着思考来关注教师的教学流程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行是否符合学科特质、体现年段特征、突出教材特点?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是否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参与面是否广?参与持久力是否强?参与积极性是否高涨?参与成效是否显著?课堂上是否有精彩生成?处置是否智慧?……
专家说:怎样教很重要!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为什么教比教什么还要重要!
当教师经常带着这些问题来反思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并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时,便能倾听到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拔节的美妙旋律!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一、要“感悟”而不要“赶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助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但在实际中,教师引导、帮助有时过于提前介入,或过度介入,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上举手如林,气氛异常活跃,可是,在这热闹活跃的背后,数学课,是否还缺少点什么?我觉得还缺少安静,缺少理性的思维。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一门训练思维的学科,在数学课上少不了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在探索、推导体形面积公式环节,老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梯形的面积计算与以前学习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有什么异同;独自利用身边的梯形拼一拼,量一量,填一填;同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做法,让孩子们絮絮得诉说,静静地倾听,梯形面积推导过程;让孩子们大胆地尝试,体验梯形面积计算。本节课虽少了四人小组合作的热闹,更没有一些激动人心的游戏或生活场景,但老师给每位孩子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孩子们在观察思考中有了自己的发现,在安静倾听中分享了别人的学习成果,在默默感悟中体验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功,而孩子们理性思维的能力也在课堂的这一片“净土”中从容地得到了孕育、发芽、成长。
二、要“思路”更要“思想”
值得指出的本课教学中还蕴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说、写图形之间的联系,有一位同学在试验小报告中这样写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上底下底”,老师耐心地问:有谁比他写得更好?谁比他更合适?分别请了两名学生来修正这个结论,并追问: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水到渠成,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迎刃而解,难能可贵的是这时老师能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一个学生会说,不能以点盖面地认为全体学生都理解了,于是巧妙地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分析,照顾到班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知其所以然。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形成:问题—观察—操作—交流—思辨—质疑—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得“思想”与“思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实现“双赢”。当老师提出只用一个梯形,怎样来求证这个梯形计算公式时,学生思维达到了由扶到放的飞越。交流时发现有学生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质疑理清两个三角形与原梯形的关系,再分别计算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推到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有学生把一个梯形对折,让上底和下底重合,再沿折痕剪开成两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理清拼成的平行四边与原梯形的关系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又一巧妙推导方法的神秘面纱被学生揭开了。
三、要“反思”更要“提升”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不断地丰富、完善、提升自我。
最近我校以设问的方式引领每位教师在上课、听课过程中带着思考来关注教师的教学流程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行是否符合学科特质、体现年段特征、突出教材特点?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是否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参与面是否广?参与持久力是否强?参与积极性是否高涨?参与成效是否显著?课堂上是否有精彩生成?处置是否智慧?……
专家说:怎样教很重要!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为什么教比教什么还要重要!
当教师经常带着这些问题来反思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并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时,便能倾听到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拔节的美妙旋律!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