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本文主要探讨研究性学习理论指导下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最高效能。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保持学生良好个性和充分发挥自身个体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合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面对此种现象,研究性学习的完善和进步显得格外迫切。本文试图对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做一简单的陈述。
一、研究性学习
(一)何谓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与传统的教育课程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1、自主性。这是研究性学习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课题组成员的组合、指导教师的选择、研究内容的确定和实施、研究成果的评价及交流展示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只起参谋的作用。
2、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手段,由学生自主研究知识的发生过程。整个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3、过程性。研究性学习把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当然,研究性学习也看结果,但是结果对学生而言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研究一般问题的流程和方法。
二、合作学习及其现状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组授课制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与不足
常见问题一: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有效的互动。有的小组一看就知道是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常见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常见问题三;教师为了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让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造成了如下情况:(1)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2)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常见问题四: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要么就坐享其成,要么人去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
常见问题五: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的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常见问题六: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乱七八糟,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
而这些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都可以相应的得以解决。
三、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1、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研究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突破和拓展。课题小组的组建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为主,教师适度调控为辅的办法,使相同兴趣、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一个合理搭配,确保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各课题小组自己推选组长。
2、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角色分工
研究性学习指导下的小组合作有两个要点:一是鼓励合作:二是责任到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前进行必要的陈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插入适时的引导;在小组合作的结束后对其优缺点进行合理的评价。
3、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确定
研究性学习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上,每个小组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开展研究活动的需要,由小組自己决定聘请教师、家长或专业人员为指导教师,但所有主要的、具体的研究都有学生自己完成。
4、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
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般采用“异质”混合小组为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5、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潜在性。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和研究内容,并不彰显于传统课程的教科书或固定的教学载体上,而是,潜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各个方面,需要学习者独到的视角和全面视角。
(2)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对具体的学习对象和课题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能力,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避免和防止了传统的学科课程和课程教学中单向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弊端,更多的是靠学生自主选择选题。主动参与、亲身调查、亲自动手来实施和完成的。
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本质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我们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便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宝.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 新校园:理论版, 2011(11):87-87.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保持学生良好个性和充分发挥自身个体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合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面对此种现象,研究性学习的完善和进步显得格外迫切。本文试图对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做一简单的陈述。
一、研究性学习
(一)何谓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与传统的教育课程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1、自主性。这是研究性学习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课题组成员的组合、指导教师的选择、研究内容的确定和实施、研究成果的评价及交流展示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只起参谋的作用。
2、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手段,由学生自主研究知识的发生过程。整个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3、过程性。研究性学习把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当然,研究性学习也看结果,但是结果对学生而言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研究一般问题的流程和方法。
二、合作学习及其现状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组授课制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与不足
常见问题一: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有效的互动。有的小组一看就知道是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常见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常见问题三;教师为了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让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造成了如下情况:(1)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2)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常见问题四: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要么就坐享其成,要么人去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
常见问题五: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的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常见问题六: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乱七八糟,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
而这些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都可以相应的得以解决。
三、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1、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研究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突破和拓展。课题小组的组建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为主,教师适度调控为辅的办法,使相同兴趣、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一个合理搭配,确保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各课题小组自己推选组长。
2、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角色分工
研究性学习指导下的小组合作有两个要点:一是鼓励合作:二是责任到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前进行必要的陈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插入适时的引导;在小组合作的结束后对其优缺点进行合理的评价。
3、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确定
研究性学习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上,每个小组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开展研究活动的需要,由小組自己决定聘请教师、家长或专业人员为指导教师,但所有主要的、具体的研究都有学生自己完成。
4、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
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般采用“异质”混合小组为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5、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潜在性。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和研究内容,并不彰显于传统课程的教科书或固定的教学载体上,而是,潜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各个方面,需要学习者独到的视角和全面视角。
(2)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对具体的学习对象和课题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能力,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避免和防止了传统的学科课程和课程教学中单向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弊端,更多的是靠学生自主选择选题。主动参与、亲身调查、亲自动手来实施和完成的。
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本质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我们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便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宝.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 新校园:理论版, 2011(11):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