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下地方知识的规范价值及其实现方式——以黔东南竹坪村侗款为例

来源 :凯里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当下乡村治理的时代背景,以地方知识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黔东南竹坪村侗款的田野调查研究,揭示侗款作为一种地方知识在侗寨治理中,其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探究地方知识在乡村治理中的规范价值及其实现方式,有助于其他地区以此来重视和借鉴地方知识去维护乡村稳定、促进乡村发展的乡土经验和民间智慧,进而为乡村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摘要〕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代。周代的启蒙,突出表现为以“人的觉醒”取代了殷商的“神本”蒙昧。周代“人的觉醒”的思想启蒙是从对“人”的本性、作用、地位的自我意识开始的。它涉及人的生死论、平等人性论、人性内涵论、人性价值论、人性作用论、人的地位论。周人普遍认为,“人”为“精气”所生,是有“智虑”的生物。人性相同且平等。人性包括情欲与理性二重性。人的情欲本性是恶的,人的天赋理性是善的。情欲虽
〔摘要〕16、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国内统治阶层腐败堕落,国外天主教势力不断渗透。借助帕拉塞尔苏斯药理学的以毒攻毒理论,政论家使用女巫毒舌隐喻天主教徒,称之为渗入政治身体但对其具有疗效的毒药。作为戏剧《埃德蒙顿女巫》源文本,古德科尔小册子再现了这种女巫意识形态的生产过程:女巫咒语类似毒药,与新教文书相对立;女巫受恶魔指使则类似国内天主教徒为罗马教廷服务,猎杀女巫能有效治疗患病的政治身体。然而,古德
〔摘要〕20世纪20年代,国际宣教会从创立伊始即将“帮助人类摆脱毒瘾”视为长期奋斗目标。一方面,它接续前辈传教士的传统,在传教地区自觉担负起道德教化的责任,通过舆论宣传唤醒公众的反鸦片意识。另一方面,在基督教国际主义思想的感染下,国际宣教会不仅成为初创时期的国际联盟的拥护者,而且试图影响国际联盟建构下的世界新秩序。在反鸦片领域,国际宣教会积极参与国联鸦片咨询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以及1924-1925
〔摘要〕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记载了不少“树神”崇拜活动。“树神”崇拜活动具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教化意旨,其祭祀礼仪、巫术舞蹈中蕴藉着审美意味,整个崇拜活动与初始生态审美教化是合一的,应该属于生态审美教化的一种初始形态。崇拜活动多以“巫术”为主,“巫”表演图腾舞蹈,“事神人之事”,以向所有参与者潜移默化地传达出一种敬畏“树神”,尊崇自然、爱护树木、保护生态、顺应自然,不得破坏树木的生态审美意
嘉兰属百合目百合科攀援植物,是津巴布韦的国花;其花瓣向后反卷是重要的特征,瓣緣呈波状的花瓣。嘉兰的根状茎块状、肉质,常分叉,粗约1cm。茎长2~3m或更长。叶通常互生,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