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肺结核咳血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统计58例肺结核咳血病人病例的临床护理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重点是在饮食及心理护理上。结果:两组患者的咯血持续时间及反复咯血次数有显著地差异。结论:中医护理对肺结核咳血病人的治疗效果有着提高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肺结核;咳血;护理干预;中医护理
正文
1.前言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累及到肺部为肺结核[1]。临床上肺结核可分为四型:I型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肺结核(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Ⅲ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2]。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常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呼吸系统症状为咳嗽,多为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且量增多。约三分之一病人有不同程度咯血,炎性病灶的毛细血管扩张可致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为100毫升以内);若小血管损伤或来自空洞的血管瘤破裂,可引起中等量以上的咯血(24小时咯血量为100--500毫升);重者可大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在500毫升以上,或一次咯血量大于300毫升),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3]。为提高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的治疗效果,以下是我院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肺结核咯血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修定的诊断标准「4」。经临床X线或CT检查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部分患者痰涂片查见结核杆菌。5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41.46±3.37岁。初次咯血者40例,反复咯血者18例。本组大咯血18例,中咯血32例,小量咯血8例。
2.2 护理方法
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止咳镇静药,密切观察用药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患者耐心解释,并调慢滴速或停止用药。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除肺结核咯血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外,给予肺痨止血方:川贝母6g,阿胶10g,桔梗10g,生、熟地各15g,百部15g,百合15g,元参15g,炒黄苓15g,丹参15g,白芨20g,仙鹤草20g,夜交藤30g,三七片3粒,每日三次。水煎服,日一剂。
2.2.1一般护理:减活动期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室内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防止感冒。告知病人咯血时不能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嘱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咯出。取头低脚高体位,轻拍背部,迅速排出在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做好口腔护理。被褥定期在阳光下暴晒,切记随地吐痰。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对疾病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2.2.2饮食护理:大量咯血者暂禁食,咯血停止后宜进少量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多进食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忌用浓茶、咖啡及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腹压增加而引起再度咯血,便秘时给予缓泻剂。
2.2.3心理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整洁干净,空气新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生大咯血时,患者由于突如其来的病变缺乏应变心理及防护措施,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我们及时向患者说明咯血量的多少与病情的严重无直接的关系,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在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治疗,使病人产生情绪变化,经神经调节减轻心理负担使机体技能到达健康状态。同时陪伴病人,与病人建立安全感,使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及时抢救治疗。
2.2.4中医护理:
(1)肺阴虚证
a 一般护理。
b 重视养生,起居饮食有规律,不易过度劳累。
c 已婚女暂不宜生育,已孕者应中止妊娠。
d 配合饮食疗,如冬季可用冬虫夏草炖母鸡,食肉喝汤,也可食甲鱼汤等。
(2)气阴两虚证:
a 一般护理。
b 肺气虚卫外功能降低,容易感冒,加强生活起居、观察气象、随天气变化而增衣物。
c 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应煎黄苓、浮小麦、红枣汤服用,有益气敛阴止汗之功效。
d 食少便溏,脾胃功能薄弱者,给予山药、桂圆、莲子、薏米。红枣等健脾益气之品。忌食甲鱼、鳗鱼等过滋腻碍脾之物。
(3)肺肾阴虚证:
a 一般护理。
b 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如觉得咽痒、烦躁、胸闷、口中有血腥味时,是有出血的先兆。当呛咳、咳血量多时,遵医嘱给予三七粉、白药粉冲服。
c 如发现大咯血,按血证护理常规给予处置。
d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e宜进食补益肺脾之阴的食品。如阿胶,银耳、百合、甲鱼、桑葚、丛草鸭子汤等。
3.结果
实验组咯血持续时间为(4.1±0.2)d与对照组(5.9±0.8)d比较,两组差别有显著差异(p小于0.02).反复咯血2次发生率明显降低,实验组3例,对照8例(p小于0.06)
4.讨论
咯血窒息,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大咯血危险时,需立即就地抢救,做到争分夺秒,不失时机。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沟通及结核相关知识的宣教。正确掌握各种止血药的作用机制,熟练运用抢救设备,以缩短患者的咯血时间,减少因咯血所致的死亡发生[5]。
中医认为,肺结核病咯血也叫“肺痨”,多为肺肾阴亏,虚火内扰所致,应养阴润肺,清热泻火。祖国医学认为肺结核咯血的基本病机系阴虚火旺上灼肺经而咯血[6]。同时咯血过程均会有淤血,均有机体组织的损伤,因此拟就抗涝止血基本方,并以百合、生、熟地、黄苓、元参养阴清肺为主药,佐以丹参、三七、白芨、阿胶、止血祛瘀兼有收敛生肌功能,少配以川贝母、百部镇肺杀虫,各患者兼证有别,或纳呆、或盗汗、或潮热,或心烦不安,均随证加减,常中有变。
总之,肺结核合并咯血的患者病情急,突然大量的咯血可引起出血性休克,需及时救治,以免发生危险[7]。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准确的判断力,才能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搶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立兴.国内外结核病流行概况[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2(2):84.
[2]何国钧.200133.肖和平. 肺结核病诊断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年05期
[3]董旭;李凤霞;李金梅;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6期
[4] 熊勇超,何广学,赵建忠,侯月云,洪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感染控制现况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04)
[5]罗延莉;周晓娥;肺结核咯血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4期
[6]叶品良、贾尚美、周晶。张松柏、“肺痨康”治疗肺结核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9)
[7]冯桂芹. 结核病病人治疗依从性调查及分层护理干预[J].青岛的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06)
关键词:肺结核;咳血;护理干预;中医护理
正文
1.前言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累及到肺部为肺结核[1]。临床上肺结核可分为四型:I型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肺结核(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Ⅲ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2]。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常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呼吸系统症状为咳嗽,多为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且量增多。约三分之一病人有不同程度咯血,炎性病灶的毛细血管扩张可致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为100毫升以内);若小血管损伤或来自空洞的血管瘤破裂,可引起中等量以上的咯血(24小时咯血量为100--500毫升);重者可大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在500毫升以上,或一次咯血量大于300毫升),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3]。为提高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的治疗效果,以下是我院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肺结核咯血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修定的诊断标准「4」。经临床X线或CT检查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部分患者痰涂片查见结核杆菌。5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41.46±3.37岁。初次咯血者40例,反复咯血者18例。本组大咯血18例,中咯血32例,小量咯血8例。
2.2 护理方法
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止咳镇静药,密切观察用药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患者耐心解释,并调慢滴速或停止用药。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除肺结核咯血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外,给予肺痨止血方:川贝母6g,阿胶10g,桔梗10g,生、熟地各15g,百部15g,百合15g,元参15g,炒黄苓15g,丹参15g,白芨20g,仙鹤草20g,夜交藤30g,三七片3粒,每日三次。水煎服,日一剂。
2.2.1一般护理:减活动期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室内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防止感冒。告知病人咯血时不能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嘱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咯出。取头低脚高体位,轻拍背部,迅速排出在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做好口腔护理。被褥定期在阳光下暴晒,切记随地吐痰。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对疾病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2.2.2饮食护理:大量咯血者暂禁食,咯血停止后宜进少量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多进食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忌用浓茶、咖啡及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腹压增加而引起再度咯血,便秘时给予缓泻剂。
2.2.3心理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整洁干净,空气新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生大咯血时,患者由于突如其来的病变缺乏应变心理及防护措施,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我们及时向患者说明咯血量的多少与病情的严重无直接的关系,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在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治疗,使病人产生情绪变化,经神经调节减轻心理负担使机体技能到达健康状态。同时陪伴病人,与病人建立安全感,使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及时抢救治疗。
2.2.4中医护理:
(1)肺阴虚证
a 一般护理。
b 重视养生,起居饮食有规律,不易过度劳累。
c 已婚女暂不宜生育,已孕者应中止妊娠。
d 配合饮食疗,如冬季可用冬虫夏草炖母鸡,食肉喝汤,也可食甲鱼汤等。
(2)气阴两虚证:
a 一般护理。
b 肺气虚卫外功能降低,容易感冒,加强生活起居、观察气象、随天气变化而增衣物。
c 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应煎黄苓、浮小麦、红枣汤服用,有益气敛阴止汗之功效。
d 食少便溏,脾胃功能薄弱者,给予山药、桂圆、莲子、薏米。红枣等健脾益气之品。忌食甲鱼、鳗鱼等过滋腻碍脾之物。
(3)肺肾阴虚证:
a 一般护理。
b 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如觉得咽痒、烦躁、胸闷、口中有血腥味时,是有出血的先兆。当呛咳、咳血量多时,遵医嘱给予三七粉、白药粉冲服。
c 如发现大咯血,按血证护理常规给予处置。
d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e宜进食补益肺脾之阴的食品。如阿胶,银耳、百合、甲鱼、桑葚、丛草鸭子汤等。
3.结果
实验组咯血持续时间为(4.1±0.2)d与对照组(5.9±0.8)d比较,两组差别有显著差异(p小于0.02).反复咯血2次发生率明显降低,实验组3例,对照8例(p小于0.06)
4.讨论
咯血窒息,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大咯血危险时,需立即就地抢救,做到争分夺秒,不失时机。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沟通及结核相关知识的宣教。正确掌握各种止血药的作用机制,熟练运用抢救设备,以缩短患者的咯血时间,减少因咯血所致的死亡发生[5]。
中医认为,肺结核病咯血也叫“肺痨”,多为肺肾阴亏,虚火内扰所致,应养阴润肺,清热泻火。祖国医学认为肺结核咯血的基本病机系阴虚火旺上灼肺经而咯血[6]。同时咯血过程均会有淤血,均有机体组织的损伤,因此拟就抗涝止血基本方,并以百合、生、熟地、黄苓、元参养阴清肺为主药,佐以丹参、三七、白芨、阿胶、止血祛瘀兼有收敛生肌功能,少配以川贝母、百部镇肺杀虫,各患者兼证有别,或纳呆、或盗汗、或潮热,或心烦不安,均随证加减,常中有变。
总之,肺结核合并咯血的患者病情急,突然大量的咯血可引起出血性休克,需及时救治,以免发生危险[7]。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准确的判断力,才能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搶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立兴.国内外结核病流行概况[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2(2):84.
[2]何国钧.200133.肖和平. 肺结核病诊断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年05期
[3]董旭;李凤霞;李金梅;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6期
[4] 熊勇超,何广学,赵建忠,侯月云,洪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感染控制现况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04)
[5]罗延莉;周晓娥;肺结核咯血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4期
[6]叶品良、贾尚美、周晶。张松柏、“肺痨康”治疗肺结核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9)
[7]冯桂芹. 结核病病人治疗依从性调查及分层护理干预[J].青岛的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