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说起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不得不提起古典舞,其中高校的古典舞教学,便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杰出的人才。然而在全面审视后发现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比如基本功训练问题,这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古典舞教学的基本特点,高校古典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对问题的解决给予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基本功训练;古典舞;特点;不足;改正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92-02
身为一名从事中国古典舞教育专业的教师,笔者深感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重要性和基础训练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认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一次深刻的思考。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建立在戏曲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借鉴芭蕾舞科学系统整理教材方法,经过提炼和发展形成一套适合培养中国舞蹈演员的基本训练课。尤其是大学阶段,是整个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最重要阶段。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是中国舞蹈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为了培养高质量、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中国舞蹈演员,必须经过科学、系统、规范而全面的训练,才能达到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一、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基本特点
(一)古典舞的基本特点概述
特点就是指一件事情独有的、与众不同的性格及特质。特点可以辨别出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特点是某事物具有的独特特性,体现其与众不同。在笔者看来,当今中国古典舞的基础性便是基本功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高校古典舞教材中发现其真谛,毫无疑问,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是围绕“基础”这两个字来进行的。在普通高校大学本科阶段,无论是低年级教学还是高年级教学都体现着这一特点。比如在低年级阶段便注重对学生身体条件进行改造,其中包括纠正自然体态、训练软开度、韧带的拉长、弹性的增强等。身体部位幅度问题的解决,也少不了规范舞姿等要求。中年级则加强训练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和力量的提升。高年级阶段则注重培养学生各种技术技巧、训练学生的审美意识等,虽然训练内容不同,但是都可以概括为基础教学。这里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教学是一架架飞机从滑行到起飞的过程,可以实现由慢到快的最后升空。那么升空之前则是基础教学,即便是再快也是基础。必须把这个基础打牢才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飞得更远、飞得更久。
(二)古典舞的德育性和职业性
笔者要以德育和职业教育作为舞蹈基础性教育的论点进行补充。在笔者看来,德育和职业教育也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当今大部分大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吃不了苦。而专业舞蹈训练是很苦很累、很枯燥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怕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劳动,勇于实践。因为舞蹈教学特殊性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都是以专业训练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很少甚至忽略对学生进行德育和职业教育。专业老师既要教授学生舞蹈专业知识,又要指导日常的舞蹈专业训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社会,能保持一颗“艺术”的心是相当有必要的。老师有必要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要以积极明朗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价值,要提倡执着和敬业的基本精神和奉献精神,这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下迫不及待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喜爱舞蹈,乐于为舞蹈付出努力,才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更高效地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同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意识:良好的德育和职业教育能够促进舞蹈训练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德育与职业教育也是舞蹈教学基础性特点的重要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
二、古典舞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不足之处
(一)認识方面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其中技术是艺术的前提。因此,基本功的训练相当重要,当下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基本功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多人不重视基本功,急于追求成果。这一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一些不好的后果,有学生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在训练中受伤,有学生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没有艺术表现力,这些都制约了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二)内容方面
第一内容是割裂的,缺乏一致性,在大环境背景下,一些老一辈的高校舞蹈家在训练基本功时,借鉴了西方芭蕾舞蹈的训练方式,这一理念起初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其合理性,然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古典舞有其独特的审美风格,芭蕾舞的表演与古典舞的表演,在风格上是有偏差的。第二,训练的内容不符合生活,在中国古典舞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涌现出大量的舞蹈大赛,古典舞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层出不穷,然而,这对基本功训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美感,没有从学生的水平出发,只是训练高难度的动作,未能达到训练效果,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三)风格方面
第一,风格不明确。芭蕾舞和中国戏曲对古典舞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古典舞受益匪浅,这使得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风格上出现了认知的偏差,一些高校古典舞训练的时候混淆了古典舞和芭蕾舞的风格。芭蕾舞是“合”的风格,古典舞是“开”的风格。第二,无法形成个人风格的古典舞表演,需要发挥舞蹈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做不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而给了所有学生一样的标准和做法,造成学生的风格雷同,无法突出其个性化的特征和风格。 三、对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一)正确的认知方式
认知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指导着后续的行为方式,对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首先要认识到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并去实践才可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兼具技术性,只有具有极强的基本功才可收获艺术效果,获得观众的欣赏。如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则无法实现流畅的、到位的和富有表现力的表演。针对此问题,中国古典舞教学可借鉴和学习俄罗斯的芭蕾舞教学。俄罗斯舞蹈和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时,学院需进行统一的集中训练,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将训练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作为最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后续的舞蹈学习和表演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要认识到具备扎实基本功的必要性,沉下心来,一点一滴提升基本功,稳步前进。所以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应该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基本功训练是古典舞学习的基础,古典舞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就像是一座房子的根基,没有了根基,不但不坚固,而且可能会倒塌。教师要和学生达成共识,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古典舞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提供准确而清晰的示范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模仿。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基本功的扎实。
(二)精选教学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规范。古典舞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统一而规范的训练,因为学生具有差异性,特征不同,统一而规范的训练可以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素质。训练学生的手形和脚形,头和脚的基本位置,尤其要注意站姿和舞步。这些基本功的训练是进一步学习的准备和铺垫。第二个阶段是强化训练,也称组合强化阶段,也是实现基础階段到高级阶段的过度。舞蹈语言具有从单一动作和连接工作搭配组合而成的动作语句,简洁性、流畅性、重复性是舞蹈语言的实际特征,在强化训练阶段,要做好单个动作还有训练动作之间的连贯,由学生深刻把握以下问题:气息、意识、节奏、劲力等问题。这是在为日后学习做铺垫,打基础。第三个阶段是综合表现。此阶段是最高阶段,此阶段整合了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是全面而综合的表现阶段。在该阶段为了保证学生动作的熟练和流畅,教师要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和帮助,实现其个性化的表演艺术,这有助于学生今后的长久发展。教师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选择,改善古典舞训练和芭蕾舞、音乐戏的混淆。选择合适的加以借鉴,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
(三)艺术风格的确定
第一,辩证地认识艺术风格。芭蕾舞和戏曲都是优秀的舞蹈艺术,因此,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可以从两者身上获得借鉴。之所以后来出现了两者混淆的情况,关键在于没有树立一种辩证的认识,即没有从辩证的角度来认识芭蕾舞和戏曲,而是简单地做出了是或不是的选择。芭蕾舞的审美观建立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上,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建立在收、屈、舍等方面,虽然审美追求上近乎相反,但是两者在基本功训练要求上不谋而合,表演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身体姿态。因此要树立辩证的认识,选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盲目跟风,要有所舍弃,遵循科学而合理的借鉴原则。第二,树立民族化追求。中国古代舞蹈在当代的复兴便是古典舞,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舞蹈艺术,具备鲜明的民族风格。因此在基础训练中要突出其特点。其中科学而合理的方式便是将身韵融入基本功训练。相对于传统基本功训练的枯燥和乏味,学生感到无聊。融入了身韵的现代基本功训练树立了新的目标,是一种美的展现。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追求美和展现美,实现从外形到神态的转变,从气息到情感的磨炼。让学生具备更多的舞蹈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接受力、领悟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且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古典舞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不可或缺的是德育性和职业性的教育。人们充分认可高校对古典舞的发展和传承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古典舞的发展取得如今成果相当不易。当下在古典舞良好发展势态下,应当冷静,深入思考,做到扬长避短。我们深信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高校古典舞教学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乐.舞蹈基本功训练方法与教学方式探究:评《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130.
[2]许娜.浅谈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J].东京文学,2016(5):94.
[3]陈晓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价值探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8.
[4]陈娜.对附中古典舞基础训练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文艺家,2019(3):184.
◎编辑 鲁翠红
[关 键 词] 基本功训练;古典舞;特点;不足;改正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92-02
身为一名从事中国古典舞教育专业的教师,笔者深感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重要性和基础训练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认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一次深刻的思考。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建立在戏曲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借鉴芭蕾舞科学系统整理教材方法,经过提炼和发展形成一套适合培养中国舞蹈演员的基本训练课。尤其是大学阶段,是整个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最重要阶段。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是中国舞蹈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为了培养高质量、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中国舞蹈演员,必须经过科学、系统、规范而全面的训练,才能达到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一、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基本特点
(一)古典舞的基本特点概述
特点就是指一件事情独有的、与众不同的性格及特质。特点可以辨别出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特点是某事物具有的独特特性,体现其与众不同。在笔者看来,当今中国古典舞的基础性便是基本功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高校古典舞教材中发现其真谛,毫无疑问,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是围绕“基础”这两个字来进行的。在普通高校大学本科阶段,无论是低年级教学还是高年级教学都体现着这一特点。比如在低年级阶段便注重对学生身体条件进行改造,其中包括纠正自然体态、训练软开度、韧带的拉长、弹性的增强等。身体部位幅度问题的解决,也少不了规范舞姿等要求。中年级则加强训练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和力量的提升。高年级阶段则注重培养学生各种技术技巧、训练学生的审美意识等,虽然训练内容不同,但是都可以概括为基础教学。这里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教学是一架架飞机从滑行到起飞的过程,可以实现由慢到快的最后升空。那么升空之前则是基础教学,即便是再快也是基础。必须把这个基础打牢才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飞得更远、飞得更久。
(二)古典舞的德育性和职业性
笔者要以德育和职业教育作为舞蹈基础性教育的论点进行补充。在笔者看来,德育和职业教育也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当今大部分大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吃不了苦。而专业舞蹈训练是很苦很累、很枯燥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怕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劳动,勇于实践。因为舞蹈教学特殊性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都是以专业训练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很少甚至忽略对学生进行德育和职业教育。专业老师既要教授学生舞蹈专业知识,又要指导日常的舞蹈专业训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社会,能保持一颗“艺术”的心是相当有必要的。老师有必要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要以积极明朗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价值,要提倡执着和敬业的基本精神和奉献精神,这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下迫不及待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喜爱舞蹈,乐于为舞蹈付出努力,才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更高效地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同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意识:良好的德育和职业教育能够促进舞蹈训练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德育与职业教育也是舞蹈教学基础性特点的重要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
二、古典舞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不足之处
(一)認识方面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其中技术是艺术的前提。因此,基本功的训练相当重要,当下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基本功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多人不重视基本功,急于追求成果。这一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一些不好的后果,有学生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在训练中受伤,有学生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没有艺术表现力,这些都制约了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二)内容方面
第一内容是割裂的,缺乏一致性,在大环境背景下,一些老一辈的高校舞蹈家在训练基本功时,借鉴了西方芭蕾舞蹈的训练方式,这一理念起初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其合理性,然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古典舞有其独特的审美风格,芭蕾舞的表演与古典舞的表演,在风格上是有偏差的。第二,训练的内容不符合生活,在中国古典舞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涌现出大量的舞蹈大赛,古典舞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层出不穷,然而,这对基本功训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美感,没有从学生的水平出发,只是训练高难度的动作,未能达到训练效果,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三)风格方面
第一,风格不明确。芭蕾舞和中国戏曲对古典舞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古典舞受益匪浅,这使得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风格上出现了认知的偏差,一些高校古典舞训练的时候混淆了古典舞和芭蕾舞的风格。芭蕾舞是“合”的风格,古典舞是“开”的风格。第二,无法形成个人风格的古典舞表演,需要发挥舞蹈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做不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而给了所有学生一样的标准和做法,造成学生的风格雷同,无法突出其个性化的特征和风格。 三、对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一)正确的认知方式
认知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指导着后续的行为方式,对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首先要认识到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并去实践才可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兼具技术性,只有具有极强的基本功才可收获艺术效果,获得观众的欣赏。如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则无法实现流畅的、到位的和富有表现力的表演。针对此问题,中国古典舞教学可借鉴和学习俄罗斯的芭蕾舞教学。俄罗斯舞蹈和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时,学院需进行统一的集中训练,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将训练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作为最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后续的舞蹈学习和表演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要认识到具备扎实基本功的必要性,沉下心来,一点一滴提升基本功,稳步前进。所以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应该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基本功训练是古典舞学习的基础,古典舞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就像是一座房子的根基,没有了根基,不但不坚固,而且可能会倒塌。教师要和学生达成共识,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古典舞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提供准确而清晰的示范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模仿。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基本功的扎实。
(二)精选教学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规范。古典舞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统一而规范的训练,因为学生具有差异性,特征不同,统一而规范的训练可以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素质。训练学生的手形和脚形,头和脚的基本位置,尤其要注意站姿和舞步。这些基本功的训练是进一步学习的准备和铺垫。第二个阶段是强化训练,也称组合强化阶段,也是实现基础階段到高级阶段的过度。舞蹈语言具有从单一动作和连接工作搭配组合而成的动作语句,简洁性、流畅性、重复性是舞蹈语言的实际特征,在强化训练阶段,要做好单个动作还有训练动作之间的连贯,由学生深刻把握以下问题:气息、意识、节奏、劲力等问题。这是在为日后学习做铺垫,打基础。第三个阶段是综合表现。此阶段是最高阶段,此阶段整合了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是全面而综合的表现阶段。在该阶段为了保证学生动作的熟练和流畅,教师要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和帮助,实现其个性化的表演艺术,这有助于学生今后的长久发展。教师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选择,改善古典舞训练和芭蕾舞、音乐戏的混淆。选择合适的加以借鉴,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
(三)艺术风格的确定
第一,辩证地认识艺术风格。芭蕾舞和戏曲都是优秀的舞蹈艺术,因此,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可以从两者身上获得借鉴。之所以后来出现了两者混淆的情况,关键在于没有树立一种辩证的认识,即没有从辩证的角度来认识芭蕾舞和戏曲,而是简单地做出了是或不是的选择。芭蕾舞的审美观建立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上,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建立在收、屈、舍等方面,虽然审美追求上近乎相反,但是两者在基本功训练要求上不谋而合,表演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身体姿态。因此要树立辩证的认识,选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盲目跟风,要有所舍弃,遵循科学而合理的借鉴原则。第二,树立民族化追求。中国古代舞蹈在当代的复兴便是古典舞,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舞蹈艺术,具备鲜明的民族风格。因此在基础训练中要突出其特点。其中科学而合理的方式便是将身韵融入基本功训练。相对于传统基本功训练的枯燥和乏味,学生感到无聊。融入了身韵的现代基本功训练树立了新的目标,是一种美的展现。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追求美和展现美,实现从外形到神态的转变,从气息到情感的磨炼。让学生具备更多的舞蹈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接受力、领悟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且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古典舞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不可或缺的是德育性和职业性的教育。人们充分认可高校对古典舞的发展和传承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古典舞的发展取得如今成果相当不易。当下在古典舞良好发展势态下,应当冷静,深入思考,做到扬长避短。我们深信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高校古典舞教学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乐.舞蹈基本功训练方法与教学方式探究:评《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130.
[2]许娜.浅谈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J].东京文学,2016(5):94.
[3]陈晓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价值探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8.
[4]陈娜.对附中古典舞基础训练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文艺家,2019(3):18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