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讲授完世界历史的一战后,许多学生看到宏大的战争场面视频时,不禁惊呼,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甚至有同学直言:“很爽!”,这怪异的现象引起了我深度思考:学生是带着一种看好戏的旁观者心态看待战争的; 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种潜在“暴力美学”倾向。这个结论的得出,使我又联想了史学的德育教化功能,不禁为教育的愿景与现实的骨干之大相径庭陷入了深思。因此,在准备上二战时,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二战内容的处理上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失魂”的二战找回灵魂?
我开始了寻找二战灵魂的探索之旅,把二战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战前的形势分析——战中法西斯的暴行”,第二课时进行“战后的反思”,穿插翔实史料,情感的定位是让学生体会“法西斯的暴行”,认识“和平来之不易!”我主要阐述一下在第二课时如何巧妙引导学生直面生命教育。
首先,我分析了教材,选定了材料。 如果按照传统的宏观历史平铺直叙来授课,在战争进程中穿插史料,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只见战役,不见士兵,只见国家,不见百姓,感受到的只是刀光剑影,炮声隆隆,二戰中微观的小人物命运就掩盖在战争的鸿篇叙事中,学生对宏大的国家概念距离太遥远,就无法对战争有更全面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法西斯的暴行的感受深刻。为此,整节课分成两部分讲述两个真实的人物故事:小女孩安妮的故事和钢琴家斯皮曼的经历。 其次,制定运用真实的历史细节丰富课堂,我把安妮的故事分为三段:生不逢时——密室生活——走出密室。第一步:让学生观看BBC《安妮日记》和文字版《安妮日记》,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几类材料。A类材料:体现的是犹太人被歧视和迫害的材料:“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命令犹太人身上要佩一颗黄星;……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 这也不准,那也不准……。B 类材料:体现安妮对未来生活确充满向往的材料,如:“我得学习,才不会变成蠢人,我要上进,将来要当个新闻记者或者作家,这是我的愿望!”。第二步:通过提问构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在学生观看玩资料后,我发问:同学们想一下:安妮在密室里生后要解决什么重要的问题?小安妮的愿望是什么?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关于斯皮曼的经历,我选用的呈现方式是视频再现主人公从家庭巨变——艰难求生——再见钢琴的经历:德国人用坦克摧毁城市建筑,杀清剩下的平民,而斯皮曼九死一生的惊险场面;斯皮曼在饥寒交加和死亡威胁中为一位德国军官弹奏钢琴,证明自己是钢琴师的场面。让学生通过观察斯皮曼的外貌、动作、心理状态来体会战争的深层问题。学生都被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大家被安妮的故事深深震撼,在安妮故事的充分酝酿下,聆听斯皮曼钢琴演奏的高潮部分学生们的表情显示投入而紧张,好像都懂了—斯皮曼弹出了人的尊严!从学生们投入的神态和课堂气氛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已经融入其中。 故事讲完的时候,我布置了一道短文,主题为:“学习了安妮和钢琴家的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从学生上交的短文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收获的是主人公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有的学生收获一个人应该保有作为人的尊严的态度,有的学生收获要珍惜和平的想法,更有学生在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等等。如王红丽同学写道:钢琴家的故事中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逃难、面对生死的无奈,都是因为战争啊!如果没有战争,一幕幕悲剧有怎会上演?。 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叹:学生灵魂的唤醒,并非铿锵有力的口号或者激越的号笛就能凑效,只有直击学生灵魂深处的柔软地带,并在课堂上大胆留白,给学生思维的起点,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人文追求。
通过这次磨课,我认识到,当一门客观的学科以一种非常主观的解读呈现的时候,价值已经不在于事件的本身,而在于如何解读。从这个角度看来,解读历史的教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授课与学生分享了阅读,分享了人生,很难想象没有悲悯情怀的人会对二战进行深度思考, 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键在于教师心中有丘壑,求真不伪善。
我开始了寻找二战灵魂的探索之旅,把二战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战前的形势分析——战中法西斯的暴行”,第二课时进行“战后的反思”,穿插翔实史料,情感的定位是让学生体会“法西斯的暴行”,认识“和平来之不易!”我主要阐述一下在第二课时如何巧妙引导学生直面生命教育。
首先,我分析了教材,选定了材料。 如果按照传统的宏观历史平铺直叙来授课,在战争进程中穿插史料,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只见战役,不见士兵,只见国家,不见百姓,感受到的只是刀光剑影,炮声隆隆,二戰中微观的小人物命运就掩盖在战争的鸿篇叙事中,学生对宏大的国家概念距离太遥远,就无法对战争有更全面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法西斯的暴行的感受深刻。为此,整节课分成两部分讲述两个真实的人物故事:小女孩安妮的故事和钢琴家斯皮曼的经历。 其次,制定运用真实的历史细节丰富课堂,我把安妮的故事分为三段:生不逢时——密室生活——走出密室。第一步:让学生观看BBC《安妮日记》和文字版《安妮日记》,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几类材料。A类材料:体现的是犹太人被歧视和迫害的材料:“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命令犹太人身上要佩一颗黄星;……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 这也不准,那也不准……。B 类材料:体现安妮对未来生活确充满向往的材料,如:“我得学习,才不会变成蠢人,我要上进,将来要当个新闻记者或者作家,这是我的愿望!”。第二步:通过提问构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在学生观看玩资料后,我发问:同学们想一下:安妮在密室里生后要解决什么重要的问题?小安妮的愿望是什么?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关于斯皮曼的经历,我选用的呈现方式是视频再现主人公从家庭巨变——艰难求生——再见钢琴的经历:德国人用坦克摧毁城市建筑,杀清剩下的平民,而斯皮曼九死一生的惊险场面;斯皮曼在饥寒交加和死亡威胁中为一位德国军官弹奏钢琴,证明自己是钢琴师的场面。让学生通过观察斯皮曼的外貌、动作、心理状态来体会战争的深层问题。学生都被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大家被安妮的故事深深震撼,在安妮故事的充分酝酿下,聆听斯皮曼钢琴演奏的高潮部分学生们的表情显示投入而紧张,好像都懂了—斯皮曼弹出了人的尊严!从学生们投入的神态和课堂气氛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已经融入其中。 故事讲完的时候,我布置了一道短文,主题为:“学习了安妮和钢琴家的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从学生上交的短文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收获的是主人公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有的学生收获一个人应该保有作为人的尊严的态度,有的学生收获要珍惜和平的想法,更有学生在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等等。如王红丽同学写道:钢琴家的故事中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逃难、面对生死的无奈,都是因为战争啊!如果没有战争,一幕幕悲剧有怎会上演?。 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叹:学生灵魂的唤醒,并非铿锵有力的口号或者激越的号笛就能凑效,只有直击学生灵魂深处的柔软地带,并在课堂上大胆留白,给学生思维的起点,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人文追求。
通过这次磨课,我认识到,当一门客观的学科以一种非常主观的解读呈现的时候,价值已经不在于事件的本身,而在于如何解读。从这个角度看来,解读历史的教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授课与学生分享了阅读,分享了人生,很难想象没有悲悯情怀的人会对二战进行深度思考, 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键在于教师心中有丘壑,求真不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