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关键词:思维;多样性;个性;创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平时人们说的思考,考虑,揣度,反省,设想等都是思维活动的形式。而在儿童绘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不同思维方式的孩子在画面中的表现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而定式思维也时常让我们看见千篇一律的画面。
在近期学校组织的绘画教学实践中,我们接触到了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儿童,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也感受到了不同孩子对于美术的不同表达。然而面对画蓝天就应该搭配白云;画夜空就要有星星和月亮;画彩虹就一定要用上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如此现象,我们常可称之为定势思维,那该如何打破儿童在绘画中的思维定势呢?
教学实践中,我遇到这样一个小女孩:清清,喜穿粉色衬衫,头戴粉色发卡,直观看来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喜欢粉色的小女孩。在第一课《秋天》中,我们把清清领进校园,让她观察秋天的色彩,刚开始还是谨慎小心介绍自己的清清在得知要逛校园后开始放松,在一棵大枫树前我们停下了脚步,“清清,抬头看看上面!”在幼儿的观察视线里,常常受到身高的限制而看到的大多是树的枝干,当抬头仰望树叶与蓝天在同一画面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视线多停留了几秒钟。“看看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再次发出疑问,“是红色的!”除了红色呢?我们引导着清清去看见更多的颜色,“就是红色的呀!”“那如果让你画树叶你会画什么颜色呢?”“红色!”“那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呀?”“粉红色”“那可不可以画粉红色的树叶呢?”“不行,没有粉色的树叶。”在一系列的对话中,我们看到清清的严谨,可以说平日里的她一定是乖巧认真,按部就班的,那该如何打破她的这种思维模式呢?
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我们常常在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会因思维定势而导致问题不能够马上解决,然而在绘画中也时常遭遇着思维定势的阻碍。
面对上述案例,我们马上找出应对方案。首先,原型启发非常重要,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任何一个人对某一项目发明创造火革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开始时总要受到某种类似的事物或模型的启发。例如鲁班被带齿的茅草划破了手而发明了锯子,瓦特看到水烧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了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人们通过对鸟翅膀构造的研究设计了飞机机翼,人们通过对蝙蝠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等都体现了原型启发。因此在观察一片树叶或是一棵树,甚至是一片树林时,都要善于观察与发现独特的原型,就校园中的树林来说,不是每一棵树都是笔直向上生长的,也有充满力量倾斜生长的树;不是所有的树就一定是要长满树叶的,也有稀疏甚至光秃秃的树。当我们的生活中有更多的独特原型出现,才能拥有更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对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活动方式,从一个目标出发研究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而绘画中也需要这种发散思维的突破。
面对清清的定势思维,我们在第二节课上马上做出调整方案,为了打开清清的思维,我们首先从绘画的材料出发,画纸,是绘画当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的绘画纸张都是从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开始。我们从白纸出发,将白纸裁成各种形状的图形,任孩子选择绘画,从开始就让孩子感受到绘画的多样性。在此之后,每节课的用纸我们都会与前一节课不同。在让孩子感受丰富的材料魅力同时,也让她们体会着思维的丰富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在从事文艺创作,科学发展,技术发明等创造性活动时,创造性思维表现的特别重要。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者,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即灵活性,变通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其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即独特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象出不同寻常的答案,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为了打开清清的创造性思维,在平日的教學中我们会潜移默化的灌输新颖独特的思考角度,绘画方式等多种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比如在水果的写生课上,教师在观察角度的方式上会做独特的讲解,站在凳子上俯瞰水果的样子,凑近观察水果表皮的纹路,各种方向的观察摆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储备量,为其创作提供丰富的思维方向。
然而只有教师的显性教学也不能够充分打开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引导。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的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的局限于某一问题解决的方案中。例如在《庆鼠年》一课中,就不应该局限老鼠的样子,所处的位置。应鼓励学生从正面画老鼠,侧面画老鼠,多种角度画老鼠。画各种不一样的老鼠,画在各种情境中的老鼠。以此来打开孩子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绘画与生活结合,并在画面中体现生活。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和各种方法的优劣。对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也就是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有效地调控问题解决的过程。比如学生在使用马克笔时,如何使用细头与粗头像结合的绘画形式,如何在不同的纸张中使用马克笔,短时停留与长时停留的马克笔色彩的区别。都需要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来认识。
儿童绘画是再现生活与自我表达的最直接的方式,而在千篇一律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孩子的个性,如何打破孩子的定式绘画思维,首先就需要教师的自我革新。善于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个性表达的天地。让每一幅画都是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呈现!
关键词:思维;多样性;个性;创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平时人们说的思考,考虑,揣度,反省,设想等都是思维活动的形式。而在儿童绘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不同思维方式的孩子在画面中的表现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而定式思维也时常让我们看见千篇一律的画面。
在近期学校组织的绘画教学实践中,我们接触到了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儿童,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也感受到了不同孩子对于美术的不同表达。然而面对画蓝天就应该搭配白云;画夜空就要有星星和月亮;画彩虹就一定要用上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如此现象,我们常可称之为定势思维,那该如何打破儿童在绘画中的思维定势呢?
教学实践中,我遇到这样一个小女孩:清清,喜穿粉色衬衫,头戴粉色发卡,直观看来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喜欢粉色的小女孩。在第一课《秋天》中,我们把清清领进校园,让她观察秋天的色彩,刚开始还是谨慎小心介绍自己的清清在得知要逛校园后开始放松,在一棵大枫树前我们停下了脚步,“清清,抬头看看上面!”在幼儿的观察视线里,常常受到身高的限制而看到的大多是树的枝干,当抬头仰望树叶与蓝天在同一画面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视线多停留了几秒钟。“看看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再次发出疑问,“是红色的!”除了红色呢?我们引导着清清去看见更多的颜色,“就是红色的呀!”“那如果让你画树叶你会画什么颜色呢?”“红色!”“那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呀?”“粉红色”“那可不可以画粉红色的树叶呢?”“不行,没有粉色的树叶。”在一系列的对话中,我们看到清清的严谨,可以说平日里的她一定是乖巧认真,按部就班的,那该如何打破她的这种思维模式呢?
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我们常常在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会因思维定势而导致问题不能够马上解决,然而在绘画中也时常遭遇着思维定势的阻碍。
面对上述案例,我们马上找出应对方案。首先,原型启发非常重要,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任何一个人对某一项目发明创造火革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开始时总要受到某种类似的事物或模型的启发。例如鲁班被带齿的茅草划破了手而发明了锯子,瓦特看到水烧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了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人们通过对鸟翅膀构造的研究设计了飞机机翼,人们通过对蝙蝠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等都体现了原型启发。因此在观察一片树叶或是一棵树,甚至是一片树林时,都要善于观察与发现独特的原型,就校园中的树林来说,不是每一棵树都是笔直向上生长的,也有充满力量倾斜生长的树;不是所有的树就一定是要长满树叶的,也有稀疏甚至光秃秃的树。当我们的生活中有更多的独特原型出现,才能拥有更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对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活动方式,从一个目标出发研究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而绘画中也需要这种发散思维的突破。
面对清清的定势思维,我们在第二节课上马上做出调整方案,为了打开清清的思维,我们首先从绘画的材料出发,画纸,是绘画当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的绘画纸张都是从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开始。我们从白纸出发,将白纸裁成各种形状的图形,任孩子选择绘画,从开始就让孩子感受到绘画的多样性。在此之后,每节课的用纸我们都会与前一节课不同。在让孩子感受丰富的材料魅力同时,也让她们体会着思维的丰富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在从事文艺创作,科学发展,技术发明等创造性活动时,创造性思维表现的特别重要。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者,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即灵活性,变通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其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即独特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象出不同寻常的答案,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为了打开清清的创造性思维,在平日的教學中我们会潜移默化的灌输新颖独特的思考角度,绘画方式等多种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比如在水果的写生课上,教师在观察角度的方式上会做独特的讲解,站在凳子上俯瞰水果的样子,凑近观察水果表皮的纹路,各种方向的观察摆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储备量,为其创作提供丰富的思维方向。
然而只有教师的显性教学也不能够充分打开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引导。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的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的局限于某一问题解决的方案中。例如在《庆鼠年》一课中,就不应该局限老鼠的样子,所处的位置。应鼓励学生从正面画老鼠,侧面画老鼠,多种角度画老鼠。画各种不一样的老鼠,画在各种情境中的老鼠。以此来打开孩子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绘画与生活结合,并在画面中体现生活。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和各种方法的优劣。对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也就是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有效地调控问题解决的过程。比如学生在使用马克笔时,如何使用细头与粗头像结合的绘画形式,如何在不同的纸张中使用马克笔,短时停留与长时停留的马克笔色彩的区别。都需要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来认识。
儿童绘画是再现生活与自我表达的最直接的方式,而在千篇一律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孩子的个性,如何打破孩子的定式绘画思维,首先就需要教师的自我革新。善于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个性表达的天地。让每一幅画都是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