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发展,外地人员不断增加,我们幼儿园的外地小朋友人数也逐年增加。因此,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孩子的个人卫生问题、家庭教育、常规教育等。作为教师,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外地民工的孩子,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在人地生疏的第二故乡,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爱。
一、真诚相待,解除界限
刚入园,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难免有些恐慌,不能适应新环境。来园时见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躲躲闪闪,有的甚至大声哭闹。另外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地区,家庭条件都比较差。刚开学时,当地小朋友一身新装,在看看那些外地孩子,身上的衣服大多皱皱巴巴,当本地小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时,他们自然会产生自卑感。活动时那躲闪的目光、胆怯的声音就说明了这一切。作为教师,我有责任消除这种隔阂。在活动中,我有意走近这些孩子,和他们手拉手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小青蛙捉害虫”等。在笑声中,孩子们的心不知不觉的贴近了,和小朋友也能友好相处了。记得开学初,有一次,请幼儿进行自我介绍,如“把自己的名字、年龄、最喜欢的人、长大后想干的事”说一说。我首先请能力强的本地小朋友来讲述,并给予表扬,然后让从来不主动表现自己的非常胆小的外地小朋友马斌上来讲述,他虽然讲得不是很流利,声音也较低,但比以前有所进步了,我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看得出来他特别高兴。经过逐步地锻炼,在以后的活动中他就慢慢变得积极了,上课时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友善、向上的心,教师要相信孩子,和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尤其是那些平时内向、胆小、沉默寡言的外地孩子,不能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二、尊重人格,耐心引导
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外地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要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外地孩子。对他们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这些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由于家庭因素、邋遢、好动、贪玩等坏习惯往往也伴随着他们。怎样才能使他们扬长避短呢?在一日生活中,当这些孩子出现错误时,不是过多地去干涉孩子的活动,不是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而是尊重孩子,让他们自己来尝试。尊重他们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外地孩子,使这些孩子不断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因为碰触是孩子探求新知的途径,不能让那一声声断喝声喝退孩子求知的欲望。当然,正确的引导是不能缺少的,好听的童话故事、老师的以身作则、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等都是教育他们的好途径、好方法。教师要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只要你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
有人说:教师不是法官,不要把孩子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教师应该是一名播种者,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容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中。对待外地学生犹是如此。因此,在孩子(尤其是外地孩子)犯错、或情绪低落时,我总是及时鼓励他们,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快乐成长。
关爱孩子,是教师的职责。关爱外地孩子,更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给外地孩子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同一片蓝天下,让流动的花朵享受同一片阳光!
一、真诚相待,解除界限
刚入园,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难免有些恐慌,不能适应新环境。来园时见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躲躲闪闪,有的甚至大声哭闹。另外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地区,家庭条件都比较差。刚开学时,当地小朋友一身新装,在看看那些外地孩子,身上的衣服大多皱皱巴巴,当本地小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时,他们自然会产生自卑感。活动时那躲闪的目光、胆怯的声音就说明了这一切。作为教师,我有责任消除这种隔阂。在活动中,我有意走近这些孩子,和他们手拉手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小青蛙捉害虫”等。在笑声中,孩子们的心不知不觉的贴近了,和小朋友也能友好相处了。记得开学初,有一次,请幼儿进行自我介绍,如“把自己的名字、年龄、最喜欢的人、长大后想干的事”说一说。我首先请能力强的本地小朋友来讲述,并给予表扬,然后让从来不主动表现自己的非常胆小的外地小朋友马斌上来讲述,他虽然讲得不是很流利,声音也较低,但比以前有所进步了,我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看得出来他特别高兴。经过逐步地锻炼,在以后的活动中他就慢慢变得积极了,上课时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友善、向上的心,教师要相信孩子,和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尤其是那些平时内向、胆小、沉默寡言的外地孩子,不能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二、尊重人格,耐心引导
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外地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要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外地孩子。对他们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这些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由于家庭因素、邋遢、好动、贪玩等坏习惯往往也伴随着他们。怎样才能使他们扬长避短呢?在一日生活中,当这些孩子出现错误时,不是过多地去干涉孩子的活动,不是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而是尊重孩子,让他们自己来尝试。尊重他们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外地孩子,使这些孩子不断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因为碰触是孩子探求新知的途径,不能让那一声声断喝声喝退孩子求知的欲望。当然,正确的引导是不能缺少的,好听的童话故事、老师的以身作则、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等都是教育他们的好途径、好方法。教师要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只要你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
有人说:教师不是法官,不要把孩子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教师应该是一名播种者,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容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中。对待外地学生犹是如此。因此,在孩子(尤其是外地孩子)犯错、或情绪低落时,我总是及时鼓励他们,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快乐成长。
关爱孩子,是教师的职责。关爱外地孩子,更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给外地孩子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同一片蓝天下,让流动的花朵享受同一片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