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多元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次扩招后,高职院校面对年龄阶段、知识结构、技能储备、学习习惯各不相同的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扩招生源相对匮乏,培养机制不完善,管理和培养能力均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可实行“一生一案、一班一员双导师”管理制;一专业多方案,弹性学制培养方式;加速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完善“1+X”证书体系,以满足高职扩招背景下多元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其他文献
针对电子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理念滞后、考核指标基本无效、考核方式无法适用等问题,设计了以有效学习为标准的在线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适用于线上教学新形势的学习评价与考核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其可以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的效果,对于在线教学新模式的有效实施与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新工科专业双创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五级递进、五环相扣”的双创实践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多元开放的双创实训平台,建立早研机制,打造“2+2”师资队伍等,建立了一套新工科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谋划清晰明确的双创战略、制订全面系统的双创战术、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举措,孕育出硕果累累的育人成果,最终培育出敢闯会创的优秀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评价该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群为例,在整合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类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竞赛实践,再通过建立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为核心目标,加强专业人才的工程实施能力,是培养行业急需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依据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办学经验,提出6项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建设措施.在解决办学单位的资源条件限制、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的实践教学环节内涵建设提供思路.
生产实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但目前生产实习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没有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以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旨在通过分析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规范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实现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任职培训是军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分析了雷达专业任职培训的地位作用,总结了雷达专业任职培训学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理论教学在雷达专业任职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际培训实践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学员通过理论教学,可以掌握雷达的基本原理,为分系统、整装的学习奠定基础.研究结果为后续雷达专业任职培训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理论讲解很难完成知识的有效传授,切实的实践经历才能仰取俯拾、稇载而归,进而融会贯通.为应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提出基于课程集群的课程融合教学模式.以机械设计与CAD课程集群融合教学模式为例,基于知识链的内在联系设计相应的课程实训,通过课程融合、知识链串接,搭建知识的多维结构,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该模式为高等教育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从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特色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文献计量指标、非文献计量指标以及定性分析指标等评价因子,通过权重分析法建立高职院校科研项目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思想,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力量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职业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创新创业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本科生从以学习知识为目标的学生模式转变到以创造价值为目标的社会劳动者模式的衔接和过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讲授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发现社会的真需求,组成兴趣团队,提出解决方案;在项目实践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方案自主学习并完成产品原型的制造,模拟从创新到创业的过程.此外,合理设置多维度考核指标,督促学生及时总结,实现阶段性成果产出,从而激励学生团队协作互助攻克技术难题,共同完成团队目标.
为了克服现有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铁道车辆电气课程教学中.以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搭建实际电路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仿真分析及实物电路搭建能够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