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教学是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的科学精神。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也应运而生,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有着非常多的优势特征,如用途广泛、主题突出、使用方便、情景真实以及交互性强等,因此,其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借力可视化的微课资源,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微课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科学课堂实验难以解决的问题
实验教学已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大多实验已经进入课堂,但由于受各种实验条件的限制,一些无法短时间在课堂上实现实验目标的实验,老师一般选择用讲述法开展,由于学生对这些实验没有体验,听起课来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微课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些实验问题。
1. 微课解决了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实验问题
在六年级上册《做酸奶》这一课中,有两个实验耗时比较长,无法在一节课中完成,这时引入微课记录的实验过程,教学效果则很好。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做酸奶的整个过程约需要6个小时,再把制作过程拍成视频。第二个实验是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由于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如果繁殖到第八代细菌,最少也要2.5小时。这个实验由老师来完成,在视频中把20分钟用20秒来模拟,让学生通过视频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最后把师生的视频融合成一个微课,融入一些文字说明,在课堂中展示,很容易突破教学难点。由于该实验难度不大,只是需要长期观察、记录,学生在家里就可完成,现象也比较明显,学生兴致很高,都积极地投入到实验中。
2. 微课解决了黑暗环境下的实验问题
在五年级上册《七色光》这一课中有一个滤光实验,这个实验分别用罩着红、蓝、绿三种颜色滤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当这三种颜色的光照在有这种颜色的图案时又会出现什么状况。我在上课时,拉上窗帘做这个实验,结果与课本描述的情况不一样,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改在晚上的时候做这个实验,实验效果立刻呈现。于是,我把晚上做实验的过程录下来,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学生惊奇地发现,在红色滤光片下,图上的红苹果消失了,绿苹果变成了黑苹果。微课把只能在黑暗条件下的实验搬进白天的课堂,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3. 微课解决特殊环境下的实验问题
在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探索宇宙》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这些内容很神奇,用语言表述却非常空洞,所以,微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助手。涉及环形山的形成、登月、运载火箭、空间站、太空人、真空失重等实验或现象,我都从网上下载都关的内容,特别是我国航天发展以及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使学生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等实验做到我的教学微课中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体验。
二、微課的共享应用,解决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参差不齐的问题
微课在设计和制作上,的确存在在一定的难度,但它制作后,可以长期使用,反复使用,共享使用。实验在科学课堂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多为转岗教师或兼职教师,年龄偏大,实验技能不足,很多实验不会做,不敢做,不想做。我们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组团设计、开发、制作科学微课,并把它上传云平台,与学校其他科学教师共享,并在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希沃平台等网络下载可用的微课资源与老师共享,让兼职教师、转岗教师上课更轻松,教学效果更好,在学校内实现科学教学均衡发展。
三、微课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的实验探究
微课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加深了科学课堂的深度,拓宽了科学课堂的宽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亲自探究是科学课的中心环节,不可舍本求末。微课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并不是万能的,更不能替代探究性学习活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的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探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像《电和磁》《物体的运动》《神奇的机械》等单元中,大量的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而且这些实验在课堂、实验室都可以安全有效地实施。学生能够用探究式实验来完成的科学知识,我们不能利用任何多媒体手段去替代。
责任编辑 黄博彦
一、微课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科学课堂实验难以解决的问题
实验教学已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大多实验已经进入课堂,但由于受各种实验条件的限制,一些无法短时间在课堂上实现实验目标的实验,老师一般选择用讲述法开展,由于学生对这些实验没有体验,听起课来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微课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些实验问题。
1. 微课解决了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实验问题
在六年级上册《做酸奶》这一课中,有两个实验耗时比较长,无法在一节课中完成,这时引入微课记录的实验过程,教学效果则很好。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做酸奶的整个过程约需要6个小时,再把制作过程拍成视频。第二个实验是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由于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如果繁殖到第八代细菌,最少也要2.5小时。这个实验由老师来完成,在视频中把20分钟用20秒来模拟,让学生通过视频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最后把师生的视频融合成一个微课,融入一些文字说明,在课堂中展示,很容易突破教学难点。由于该实验难度不大,只是需要长期观察、记录,学生在家里就可完成,现象也比较明显,学生兴致很高,都积极地投入到实验中。
2. 微课解决了黑暗环境下的实验问题
在五年级上册《七色光》这一课中有一个滤光实验,这个实验分别用罩着红、蓝、绿三种颜色滤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当这三种颜色的光照在有这种颜色的图案时又会出现什么状况。我在上课时,拉上窗帘做这个实验,结果与课本描述的情况不一样,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改在晚上的时候做这个实验,实验效果立刻呈现。于是,我把晚上做实验的过程录下来,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学生惊奇地发现,在红色滤光片下,图上的红苹果消失了,绿苹果变成了黑苹果。微课把只能在黑暗条件下的实验搬进白天的课堂,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3. 微课解决特殊环境下的实验问题
在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探索宇宙》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这些内容很神奇,用语言表述却非常空洞,所以,微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助手。涉及环形山的形成、登月、运载火箭、空间站、太空人、真空失重等实验或现象,我都从网上下载都关的内容,特别是我国航天发展以及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使学生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等实验做到我的教学微课中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体验。
二、微課的共享应用,解决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参差不齐的问题
微课在设计和制作上,的确存在在一定的难度,但它制作后,可以长期使用,反复使用,共享使用。实验在科学课堂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多为转岗教师或兼职教师,年龄偏大,实验技能不足,很多实验不会做,不敢做,不想做。我们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组团设计、开发、制作科学微课,并把它上传云平台,与学校其他科学教师共享,并在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希沃平台等网络下载可用的微课资源与老师共享,让兼职教师、转岗教师上课更轻松,教学效果更好,在学校内实现科学教学均衡发展。
三、微课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的实验探究
微课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加深了科学课堂的深度,拓宽了科学课堂的宽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亲自探究是科学课的中心环节,不可舍本求末。微课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并不是万能的,更不能替代探究性学习活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的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探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像《电和磁》《物体的运动》《神奇的机械》等单元中,大量的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而且这些实验在课堂、实验室都可以安全有效地实施。学生能够用探究式实验来完成的科学知识,我们不能利用任何多媒体手段去替代。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