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镜清除肝移植术后肝胆管内坏死物的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肝胆管内坏死物使用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6例患者肝胆管坏死物分布为胆总管6例,肝内胆管(包括肝门部胆管)24例,肝内外胆管6例;内镜治疗总有效率72.2%(26/36),16例患者肝胆管内坏死物完全清除,15例得到部分清除,5例无法清除。治疗后患者胆红素、肝转氨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内镜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3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最长84个月。现存活患者17例,其中3例二次肝移植,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肝功能不稳定仍留置胆管外引流管,必要时给予间断开放引流;余均已无带管,肝功能良好,生活质量良好。19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于胆管相关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其中11例生存4年以上。结论内镜清除肝移植术后肝胆管内坏死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微创,可重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