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村落,以自然为师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村提供的是一个将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解,走向可再生的未来社区构想。因此它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生态”,而是通过一种全系统路径下的各类资源重组与融合,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中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生态活化乡村 以自然为师的乡居实践
  2015年在杭州成立的三生谷生态村是源于创始人海潮接触了国际生态村之后诞生的一个社会企业,他希望能从生态村的实践中寻找一种真正幸福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和团队在2016年进入胥岭村,在这个自然村里工作和生活,尝试着将这个自然村落转化为生态村,为国内的生态村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灵感。
  在中国庞大的村庄版图上,有着众多“云深不知处”的自然村,它们一般由几个具有血缘宗亲关系的家族自然聚集而成,也是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这些自然村随着城乡的发展往往迎来衰败或消亡的命运,自然环境虽还在,但人与小社会却不再正常活动和运转。坐落在杭州乾潭镇邵家村的山坳里的胥岭村,正是这样的一个自然村。虽然拥有茂密的山林、天然的溶洞和梯田,依然摆脱不了乡民离乡的困境。“据说村庄最繁盛的时候有六百多常住人口,但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去杭州定居,我们2016年入村时,村里只剩下五六十位老人,基本不设常驻的村干部,村民既没有经济创收,也很少有文化活动。”三生谷生态村总干事心桐对我们说道。
  虽然现状不容乐观,但刚进入胥岭村时三生谷团队就设计了一系列计划,首先是“新村民计划”:吸引城市的精英人群来此,诸如企业高管、古琴家、太极老师和自然教育的老师等,至今已经有五十多人来此定居,和老村民的比例达到了1:1。“我们觉得想要活化这个村庄,就要通过‘人’来营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心桐说,引入新村民之后,新村民和老村民形成新型的社群,自然也就诞生了新的社群模式,心桐将其称为“同心圆”和“青色组织”。“同心圆”指的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多元化和去中心化;“青色组织”强调的则是内部成员的自主管理,以追求自我身心完整为驱动力。“总而言之,就是大家要基于认同振兴和活化这个村落的目标,才能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除了社群之外,经济模式也是乡村活化重要的一环,对此三生谷团队设想了“本地化经济”与“可持续经济”两种模式。胥岭村的干层梯田上种满了油菜花,但是村民习惯使用化肥和农药,三生谷团队希望能以对土地造成最低影响的方式来改良耕种,因此他们向村民们介绍以有机的方式种植油菜。村里一些老人的“手艺”也被团队挖掘出来,心桐向我们介绍说:“村里的陈大爷经常会为我们打豆浆,他还会用传统的方法打麦芽糖,也愿意教给年轻人;还有一个老奶奶,她是用二百年老宅中存活的老菌种做的豆腐乳;山上的山茶花的茶籽榨成的茶籽油,村民自家辣椒做的辣椒酱等,就将这些作为本地产品来出售。同时也会举行一些诸如夏令营、冬令营之类的体验型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在村里实践后的经济模式。”
  全球生态村联盟为“生态村”下的定义是:生态村是一种依托在地资源,有意识地参与设计,整合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社群和文化四个维度,通过全系统路径,使社会和自然环境走向可再生的未来的社区。大部分人对逆城市化乡村振兴的思考会认为须和城市化路径一样经济先行,忽略了应该将村庄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一种永续健康的运行机制。同时结合在地的差异性,不同的生态村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模式,三生谷两年在乡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一定只靠财团、政府投资或经济拉动就业,通过文化引导、社群建设,新生活方式的塑造,同样能推动青年回乡村。比如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就是培养一个个的生态人(书院由三生谷及美国人文科学院柯布院士共同发起创立),成为一个个普通乡村转型升级为生态村的推动者,实现生态村的“繁衍”,实践中国的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转型战略。三生谷团队所希望的,是形成一种相对简单,但对环境和土地更友好的新生活方式,能够实现所有资源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提升所有人的幸福指数,由此去塑造他们这些“生态人”所认可的理想乡村。
  海峡旅游×心桐
  目前国内生态村的发展情况如何?
  目前生态村有三种类型:一是传统村落转型的生态村,二是由外来者聚居形成的新型共识社区,三是城市中的城市社區。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的生态村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部分的国人还不了解生态村这个词的具体概念和内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展生态村。很多人一听到生态村会把注意力都放在“生态”上,其实生态村的构建和设计有一套深入完整的理论,它包括生态、经济、文化、社群各个方面的发展内容,生态村是一个涵盖了很多内容的概念。
  在三生谷生态村实践的经济模式,除了自给自足之外,你们还有哪些形式?
  除了自给自足,我们在这里还找到了公司合伙和城乡互动的方式。公司合伙指的是我们团队、村委和村民三方共同组成的管理公司。可以高质量的引进外来的经济体和培养内生的经济体,特别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这种管理公司的把关和筛选,同时对于外来引进的经济体投资集团,我们有这样一个规定:他们要交纳利润的10%给村集体。这个费用可以用来作为本村可持续的投入以及新老村民的分红。
  三生谷接下来有哪些新的规划或项目?
  2017年胥岭村成为了中国首个加入全球生态村联盟成员的传统村落,经过这两年的沉淀和积累,2019年我们会有一个三生谷生态书院的招生项目,招收10-15个中国及一带一路国家学生,最后输出到中国乡村振兴经验全球化。第一年是必须在村里,第二年可以以项目制为主要内容,我们会提供、理论授课和实践课程,诸如技艺、农耕方面的实践。他们属于我们“亚洲青年生态人培养计划”,从思想到实际操作都掌握了,他们就可以像种子一样去全国帮助营造更多的生态村。
  另外还有两个和国际机构合作的项目,一是和全球生态村联盟合作,策划一个全球生态村深度人文体验游,带大家看看世界各地的生态村是什么样的;今年十月会召开国际生态村大会,邀请50个国际生态村代表,同时和国内100个生态村举行双年展和嘉年华。我们还有一些小项目,比如说幸福杂货铺,推荐一些我们觉得会增加生活幸福感的产品。
其他文献
关于“营”这个字的意思,太舞自然营地负责人赵阳的解释是“寓教于乐的一个生活场域”。在崇礼,他们也提供了这样一种“营地生活”:紧紧围绕着自然、户外和体育,以被山野包围的太舞小镇为营,将自然当做课堂,融入户外和体育精神,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远离城市经验的生活范本,使其在山野自然里游戏、探索、认知、成长,这是另一种“崇礼度假生活”。  近年来,夏日的崇礼成为京津冀地区备受追捧的“避暑后花园”。我们在从北京
期刊
许宝宽在梳理崇礼长城文化时曾说:“长城的历史就是崇礼的历史,长城的文化就是崇礼的文化。”历史上有7代长城的遗迹均在崇礼有迹可循,或横贯东西,或南北延伸,不同朝代的长城遗迹交织、重合、并行在崇礼的山中,它们曾是不同国度的分界,如今像一张充满历史韵味的网散落在崇礼境内。  徒步长城是件有意思的事情,虽然大多数古长城如今已风化为一堆碎石,但迎着风站在辽阔而空旷的山间,看着古长城遗迹从脚下向远处延伸开去,
期刊
“唤起勇气和野心,让山地车带我们去更野的森林深处,去丈量双脚无法抵达的蛮莽之地。”这段很容易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话来自于太舞全山地训练运动营中关于“山地自行车骑行/速降”课程的描述。山地自行车越野骑行被称为“off-road”,即“离开公路”,这也是太舞自然营地的课程项目之一,课程目标是让孩子们熟练掌握各项山地自行车技巧,完成自行车初级道骑行体验。相比于自然教育,这样的课程显得要“野”得多,但这很“
期刊
来到太舞自然营地的孩子们对这里的一切充满好奇。有的孩子觉得入住的营房棒极了,是他们想象中的大学校舍的模样。目之所及即是山野,入夜后头顶有璀璨星河,离开城市的生活经验,大自然是孩子们眼中既陌生又发自内心觉得亲近的场域。赵阳希望营地生活从一种“好奇”的情绪开始,随之而带给孩子们的是一段好玩的生活。虽然以“营地教育”为名,但他觉得教育并不是目的,而应该是在游乐中自然而然发生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想往山野
期刊
当工作室遇上巷弄——平凡、市井的巷弄,承载了日常,也包容了新生,年轻人在此发声、创造、倒腾。关于工作室为何落地巷弄,这些工作室的主理人,却给了我们更多关于城市和巷弄的活化,关于为人处事之道的更多思考。  早上起来有鸟叫,晚上可以去天台吹風乘凉  请介绍一下你们所在的巷子。  在西街这一片,裴巷偏生活化,巷子里有一个小学和一个幼儿园,是家长的通道,所以一些充满了日常烟火气的生意也就做了起来,早上有卖
期刊
对于热爱山地骑行的王军来说,夏日崇礼的地位就如滑雪爱好者眼里的崇礼雪季,是一片骑行乐园。这里山势平缓,不像高原和更北方的山陡峭而多乱石,也不像南方森林过于茂密和湿滑。平缓的坡度、恰好的森林密度使得这里很适合山地車骑行,夏天平均19°C的凉爽气候和沿途不断变化的好风光则为山地骑行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夏日骑行崇礼,除了可以在多乐美地、太舞、云顶等滑雪场设计规划好的赛道体验休闲式骑行,他更推荐玩点“野
期刊
作为一本根植于福建的旅游杂志,《海峡旅游》一直秉持着“亲近风土、归依自然、设计美好”的价值理念,在不断发現新鲜、好玩的目的地,探索美好的旅行生活方式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关注着乡村的发展。  福建天生就是一块乡建的热土。天生的地理和区位因素,“八山一水一分田”,让福建多民族、多民俗文化得以藏身在山海之间,在历史的车辙里顽强且热情地生长着,以至于到现在,我们依然保留着千年的乡音、虔诚的信仰,以及清晰而动
期刊
欢迎您加入我们  无论您是书店、咖啡店、民宿酒店、艺术空间、图书馆……都欢迎您加入我们,  一同成为《海峡旅游》杂志读者的汇聚地。  我们约定——  若有媒体合作需求,  杂志将给予您媒体资源传播的优先权;  杂志将筛选一些合作稳定的渠道,  进行长期的商业合作;  您保证全部杂志及时摆放于空间展示区域,  作为空间读物;  您及时告知杂志破损情况,  我们将对破损杂志进行免费替换,  以保证杂志
期刊
“一家从城市开到乡村的书店,不仅是为乡村提供一个新的“景点”,也是书店经营者对实体书店的新型探索。书店与乡村,在各自面临的困境之下,又是否能合力走出一条坚守信念、重塑自我价值之路?”  先锋系“乡村书局” 乡村文化的一处诗意栖居  先锋书店筹划乡村书局,既是一种再度回归理想的意念,也是在书业波动浪潮之中,为了实体书店转型主动进行的新探索。同时他们以书店“扎根”在地,期望这个承载了乡村文化的小书局在
期刊
“星垂平野阔”大概是生活在光污染泛滥的城市里的人难以企及的梦幻场景,但在贯穿崇礼与张北的草原天路上,夜里的璀璨星河不过是司空见惯的景象。这里大部分都处于波特尔暗夜分级法中的二级甚至一级暗夜区,有得天独厚的观星条件。在观星爱好者于海童眼里,它是逃离北京光污染最快捷的目的地之一,仅需3个小时车程便仿佛换了时空。一望无际的草原天路,到了夜里寂寥无人,星星却多得仿佛要掉下来,夏日造访于此,露营观星,无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