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眩晕是一种症状,是患者的一种自我体验,大约3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眩晕的体验。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不同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部位的不同,眩晕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患者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占70%,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
周围性眩晕:多与耳朵有关
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前庭由三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组成,结构非常复杂,硬管里套着软管,弯弯曲曲。前庭内充满液体,在管的膨大处又有称为纤毛的结构,当人体运动或者乘车启动、加速、减速、转弯时,前庭内的液体就要流动,带动毛细胞的纤毛发生相应的弯曲,产生生物电,向内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使我们感觉倒运动的状态;向下传到颈肌和四肢肌肉反射运动来保持平衡。前庭系统的任何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或出现病变都会破坏这种平衡,造成平衡紊乱。这时患者就会感到眩晕。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架飞机有两个引擎,两个引擎都正常工作时,飞机平稳飞行。如果一个引擎出现故障,飞机就会偏离正常航线或翻滚,但经过飞行员调整,一个引擎的飞机还可以平稳飞行。如果出现故障的引擎时工作时不工作,飞机又会偏离航向。人体就像一架飞机,两侧内耳前庭平衡器好比飞机的两个引擎,一侧前庭出现病变时就会出现眩晕,平衡失调。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治疗后,眩晕可以缓解。其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侧前庭代偿重新建立平衡的结果,只有少部分患者是受损的前庭功能恢复。如眩晕的病因不能解除,反复影响前庭系统,受损的前庭功能时好时坏,临床上就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或渐进性听力下降。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内耳膜迷路积水,迷路压增高,压迫神经节细胞和毛细胞而发生眩晕。此病是前庭性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与内淋巴的吸收障碍、免疫反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中枢性眩晕:脑组织出问题
与眩晕相关的脑组织有位听神经核、小脑、丘脑等,所以,这3个部位的组织任何一方出现病变均会引起眩晕。比如小脑梗死或出血、丘脑梗死、脑干缺血等,或桥小脑角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中枢性眩晕的常见疾病,有发病率高、容易反复的特点。发病机理是:两侧椎动脉自第六颈椎传入横突孔进入颅内汇集成基底动脉,凡是能造成椎动脉挤压的原因,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环枢锥畸形或脱位、局部炎症等,均可出现眩晕症状。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但病因不好去除时,采取对症处理,应用扩张椎动脉、缓解局部压迫的药物和方法。
眩晕≠头昏
需要指出的是,眩晕不等于我们常说的头昏。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像觉的自我体会错误。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感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头重脚轻等感觉。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或倾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和植物神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假性眩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稳定,呈持续性或阵发性,无伴随症状或较轻,环境因素可使症状加重。
头昏是由全身系统疾病引起,如眼部疾病、贫血、血液病、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及神经失调等。其特点是头昏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无眩晕感,很少伴有恶心、呕吐,亦无眼震。
周围性眩晕:多与耳朵有关
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前庭由三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组成,结构非常复杂,硬管里套着软管,弯弯曲曲。前庭内充满液体,在管的膨大处又有称为纤毛的结构,当人体运动或者乘车启动、加速、减速、转弯时,前庭内的液体就要流动,带动毛细胞的纤毛发生相应的弯曲,产生生物电,向内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使我们感觉倒运动的状态;向下传到颈肌和四肢肌肉反射运动来保持平衡。前庭系统的任何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或出现病变都会破坏这种平衡,造成平衡紊乱。这时患者就会感到眩晕。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架飞机有两个引擎,两个引擎都正常工作时,飞机平稳飞行。如果一个引擎出现故障,飞机就会偏离正常航线或翻滚,但经过飞行员调整,一个引擎的飞机还可以平稳飞行。如果出现故障的引擎时工作时不工作,飞机又会偏离航向。人体就像一架飞机,两侧内耳前庭平衡器好比飞机的两个引擎,一侧前庭出现病变时就会出现眩晕,平衡失调。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治疗后,眩晕可以缓解。其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侧前庭代偿重新建立平衡的结果,只有少部分患者是受损的前庭功能恢复。如眩晕的病因不能解除,反复影响前庭系统,受损的前庭功能时好时坏,临床上就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或渐进性听力下降。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内耳膜迷路积水,迷路压增高,压迫神经节细胞和毛细胞而发生眩晕。此病是前庭性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与内淋巴的吸收障碍、免疫反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中枢性眩晕:脑组织出问题
与眩晕相关的脑组织有位听神经核、小脑、丘脑等,所以,这3个部位的组织任何一方出现病变均会引起眩晕。比如小脑梗死或出血、丘脑梗死、脑干缺血等,或桥小脑角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中枢性眩晕的常见疾病,有发病率高、容易反复的特点。发病机理是:两侧椎动脉自第六颈椎传入横突孔进入颅内汇集成基底动脉,凡是能造成椎动脉挤压的原因,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环枢锥畸形或脱位、局部炎症等,均可出现眩晕症状。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但病因不好去除时,采取对症处理,应用扩张椎动脉、缓解局部压迫的药物和方法。
眩晕≠头昏
需要指出的是,眩晕不等于我们常说的头昏。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像觉的自我体会错误。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感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头重脚轻等感觉。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或倾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和植物神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假性眩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稳定,呈持续性或阵发性,无伴随症状或较轻,环境因素可使症状加重。
头昏是由全身系统疾病引起,如眼部疾病、贫血、血液病、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及神经失调等。其特点是头昏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无眩晕感,很少伴有恶心、呕吐,亦无眼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