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早期电影心理学理论探索的三个阶段(1897—1949)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m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最基本的感觉刺激到复杂的心理功能,再到理想国民性格塑造的工具使命,电影艺术与心理科学的互动确立了电影艺术和工具的双重身份,并以此回应中国社会对电影艺术及其理论发展的期待。而我们对1897—1949年间电影心理学在中国的探索历史所进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既是电影心理学理论自身演进规律使然,又受到中国电影发展进程的带动,更受制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宏大背景。这一阶段性的划分虽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理想化倾向和内在分裂的危机,但仍然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历时性把握基础之上,对这一脉络展开共时性的考察与发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球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已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帮学生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引导他们真实写作,个性写作,提高习作水平,真正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习作兴趣选择素材细节描写习作改评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习作教学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老师们也在不断摸索习作教学之路。
疫情之下,一线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应该怎样有效组织“空中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受益?本文从“空中课堂”的准备工作、疫情知识和德育的渗透、课堂教学的实效、关注身心健康四个方面浅谈一点自己的想法。通过线上教学期间班级里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带大家走近“空中课堂”里的学生和老师。希望在这特殊的背景下,我们既能抓实抓牢教学实效,又能关注孩子的价值取向和身心健康。
摘要:自媒体时代让我们的课堂翻转起来,网络化时代让微课带领我们体验课堂的别样效果,微课作为新兴的学习资源,对于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是锦上添花,让我们的儿童乐学课堂,让我们的教学润物细无声。笔者以切身体验和具体实例阐述微课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微课实例低段教学应用数学  一、“投其所好”,微课与儿童的缘分  近几年微课在教育行业越发流行,正是因为他蕴含的价值很大,同时,全国相继开展了翻转课堂,微课大赛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和改革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的重要话题,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小学时代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各个小学都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然而,由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习惯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熟悉有效的教学实例与内容充分运用到课堂上,努力激发学生
创意戏剧游戏是一种强调游戏取向的创造性戏剧活动。和以往的舞台剧中“教师编排、幼儿遵从并机械排练”的形式不同,创意戏剧游戏更加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强调以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方式以及自主自由等游戏精神组织和实施各项活动。在开展创意戏剧游戏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发挥幼儿参与戏剧创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呢?本文以安徒生戏剧馆的创生为例探索如何在创意戏剧游戏开展初期利用特色主题活动和动态主题环境丰富幼儿戏剧经验,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戏剧游戏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的改革,智慧课堂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了广大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智慧课堂应用于高年级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中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为其他教师在此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促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摘要:一场疫情,让我们经历了“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居家办公的特殊教育形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并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将会是未来教学的新常态。本文主要从诊断线上教学效果、建立线上学习档案、落实衔接教学举措、关注个体学生差异、持续推进家校共育、加强线上教研引领、打造线下高效课堂、有效融合实施创新、以人为本关注身心等对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做了粗浅的实践、思考和展望
产业用地高质量标准化出让(以下简称“标准化出让”)是指在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强化产业绩效导向、落实高标准的产业准入,实行产业用地“按标准”出让。
碳中和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分析碳中和战略实施对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需求,揭示国土空间格局现状特征对于土地利用碳汇的影响,探索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对于碳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生态过程模型及IPAT模型,预测2060年中国碳源/汇特征,提出基于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政策建议。
一、国外关于林地界定的标准国际上通常统计的是“森林”,但各国对于“森林”的具体认知不尽相同,不过总体来说基本围绕“覆盖情况”和“利用情况”两个角度来定义,定量阈值主要包括面积、林冠盖度、树高、林带宽度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对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时,对“森林”的定义是:“面积在0.5公顷以上、树木高于5米、林冠覆盖率超过10%,或树木在原生境能够达到这一阈值的土地。不包括主要为农业和城市用途的土地”。该定义在对“森林”的最小阈值做出规定外,明确提出“森林”应不包含其他主导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