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数学赋予我们的“严谨、简洁、灵活”的优秀品质都应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所谓规范性,在数学上就是指在数学问题作答过程中必须遵从一定的规矩、标准,乃自每个步骤和环节都要严格遵守。
一、什么是解题规范化
所谓解题规范化,简单的讲就是解题要按一定的规格、格式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解题,准确的语言描述,规范的解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思维水平。
二、解题规范化的意义
解答题题是高考试题的主要部分,对解题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题规范化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并且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
三、当前数学解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审题
学生在数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1)只是大略地看看解题的目标,不会更深层次地去思考解答题中隐含条件;(2)没有考虑解答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与解题目标之间到底应用哪个数学原理,造成解题过程一塌糊涂;(3)不去认真分析一些解题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生没有解后反思的习惯,教师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率先做好学生的模板及表率。
3、缺少必要的衔接语言,解题枯燥无味,没有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欠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四、数学解题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对于数学解答题的解题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1、审题规范化
审题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理清正确的思路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所以例题教学应注重审题方法:读、画(写)、明、定。读就是找“题眼”弄清题目中的已知和结论;画(写)指题目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画出必要的图形(列表)或示意图(用骨架的形式表示出来),从中发现隐含的条件;明就是明确题中给出的(或所设的)字母或公式的含义,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定就是确定解题思路(方法),设计解题步骤。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目标的分析,主要把复杂的目标转化为简单的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不易把握的目标转化为可把握的目标。
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对于联系十分隐蔽的题目,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问多解的原因。
2、语言叙述规范化
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
规范化包括:解题过程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叙述,吃透题“情”,合理分配时间,做到一准、二快、三规范。
3、书写规范化
规范化解题就是要求严格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格式规范、书写规范,解题过程条例清晰、严谨完整。比如,方程变形时会写成连等式,应用题设未知数不注意单位等等。
教师规范的板书,能使学生看到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看到思路和方法。而通过板书的位置设计还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不同,把握到知识的脉络框架。学生的书写,必须做到书写全面工整、脉络清晰、步骤清楚、步步有据。
4、答案规范化
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例举几种解题结果的规范化要求:
A.解与解集: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表示(除非强调求解集);不等式、三角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集(集合或区间)表示,三角方程的通解中必须加k∈Z。在写区间或集合时,要正确地书写圆括号、方括号或花括号,区间的两端点之间、集合的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b.带单位的计算题或应用题,最后结果必须带单位,特别是应用题解题结束后一定要写符合题意的“答”。
c.分类讨论题,一般要写综合性结论。
d.任何结果要最简。如 = , 等。
e.排列组合题,无特别声明,要求出数值。
f.函数问题一般要注明定义域(特别是反函数)。
g.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要考虑消参数过程中最后的限制范围。
h.轨迹问题
①注意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轨迹方程一般用普通方程表示,轨迹还需要说明图形情况。
②有限制条件的必须注明轨迹中图形的范围或轨迹方程中x或y的范围。
i.分数线要划横线,不用斜线。
5、检查归纳,形成良好的推证、演算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教师要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积累经验。第三,要培养学生养成验证的习惯。观察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符合实际、代数式的变形式是否符合逻辑,考虑问题是否周到全面。此外,针对常见的易于出错的地方要经常性地进行强调,并要提出相应要求,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检查解题知识点及书写要点,归纳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引申变题,拓展多种解法。
6、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及思考,题目做完后首先应反思一下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能否简化,答案是否正确合理,有无漏解与增解等等,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解题后及时进行解后反思,有助于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技巧,往往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要素及本质,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进攻”模式,进而提升解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解后的反思方法、规律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解后的反思使我们拨开迷蒙,看清“庐山真面目”而逐渐成熟起来;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在反思中得到了长促的脚步。
参考文献:
[1] 孙超.浅谈数学解题的规范.新课程:教师,2007.
[2] 张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思考.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8.
一、什么是解题规范化
所谓解题规范化,简单的讲就是解题要按一定的规格、格式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解题,准确的语言描述,规范的解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思维水平。
二、解题规范化的意义
解答题题是高考试题的主要部分,对解题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题规范化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并且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
三、当前数学解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审题
学生在数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1)只是大略地看看解题的目标,不会更深层次地去思考解答题中隐含条件;(2)没有考虑解答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与解题目标之间到底应用哪个数学原理,造成解题过程一塌糊涂;(3)不去认真分析一些解题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生没有解后反思的习惯,教师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率先做好学生的模板及表率。
3、缺少必要的衔接语言,解题枯燥无味,没有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欠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四、数学解题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对于数学解答题的解题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1、审题规范化
审题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理清正确的思路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所以例题教学应注重审题方法:读、画(写)、明、定。读就是找“题眼”弄清题目中的已知和结论;画(写)指题目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画出必要的图形(列表)或示意图(用骨架的形式表示出来),从中发现隐含的条件;明就是明确题中给出的(或所设的)字母或公式的含义,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定就是确定解题思路(方法),设计解题步骤。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目标的分析,主要把复杂的目标转化为简单的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不易把握的目标转化为可把握的目标。
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对于联系十分隐蔽的题目,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问多解的原因。
2、语言叙述规范化
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
规范化包括:解题过程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叙述,吃透题“情”,合理分配时间,做到一准、二快、三规范。
3、书写规范化
规范化解题就是要求严格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格式规范、书写规范,解题过程条例清晰、严谨完整。比如,方程变形时会写成连等式,应用题设未知数不注意单位等等。
教师规范的板书,能使学生看到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看到思路和方法。而通过板书的位置设计还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不同,把握到知识的脉络框架。学生的书写,必须做到书写全面工整、脉络清晰、步骤清楚、步步有据。
4、答案规范化
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例举几种解题结果的规范化要求:
A.解与解集: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表示(除非强调求解集);不等式、三角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集(集合或区间)表示,三角方程的通解中必须加k∈Z。在写区间或集合时,要正确地书写圆括号、方括号或花括号,区间的两端点之间、集合的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b.带单位的计算题或应用题,最后结果必须带单位,特别是应用题解题结束后一定要写符合题意的“答”。
c.分类讨论题,一般要写综合性结论。
d.任何结果要最简。如 = , 等。
e.排列组合题,无特别声明,要求出数值。
f.函数问题一般要注明定义域(特别是反函数)。
g.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要考虑消参数过程中最后的限制范围。
h.轨迹问题
①注意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轨迹方程一般用普通方程表示,轨迹还需要说明图形情况。
②有限制条件的必须注明轨迹中图形的范围或轨迹方程中x或y的范围。
i.分数线要划横线,不用斜线。
5、检查归纳,形成良好的推证、演算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教师要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积累经验。第三,要培养学生养成验证的习惯。观察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符合实际、代数式的变形式是否符合逻辑,考虑问题是否周到全面。此外,针对常见的易于出错的地方要经常性地进行强调,并要提出相应要求,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检查解题知识点及书写要点,归纳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引申变题,拓展多种解法。
6、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及思考,题目做完后首先应反思一下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能否简化,答案是否正确合理,有无漏解与增解等等,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解题后及时进行解后反思,有助于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技巧,往往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要素及本质,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进攻”模式,进而提升解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解后的反思方法、规律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解后的反思使我们拨开迷蒙,看清“庐山真面目”而逐渐成熟起来;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在反思中得到了长促的脚步。
参考文献:
[1] 孙超.浅谈数学解题的规范.新课程:教师,2007.
[2] 张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思考.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