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iliangz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的显性价值很容易被发现,隐性价值不容易被挖掘,本文从逻辑出发,研究认为体育具有以下5个隐性育人功能:体育能培育人的坚强意志品质、体育能培育人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体育能树立人的规则意识、体育能培养人正确的竞赛胜负观、体育能培养人的公平公正意识。
  关键词:体育;体育育人;体育功能
  前言
  我国的“体育”一词是由日本从英语翻译而来,“日本人用汉字‘体育’对译英语‘physical education’,我国又从日本把这词语请回来。[1]”截至目前,关于体育概念的界定仍有争议,笔者比较赞同杨文轩、陈琦所著的《体育原理》一书中的概念界定,将“体育”界定为“体育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2],“体育”既是一种教育过程,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样的“体育”概念界定比较接近体育本身。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以德为先,教育为本,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明确体育的育人功能亟待解决。
  目前对学校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的研究很少涉及,主要原因有:首先,学校体育学界关注‘育体’的功能胜于关注“育德”的功能,容易将“育体”等同于“育人”;其次,学校体育的关注焦点一般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如体育的结构、学生体质、具体的运动项目或者专业运动员等方面的研究;再次,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中很少出现“育人”这样的词汇,从而很难引起研究者们重视;最后,“隐性”显得比较深藏不露,“显性”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因此导致研究者们很少去关注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
  要阐述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首先了解隐性育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教育理论家逐渐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有意识、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出乎意料的 “无意识的学习结果”,这往往与课堂氛围、教学环境、教师等密切相关。于是,教育家为把其与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课程、正式课程相区别,把其喻为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等。[3]”体育的隐性育人就可以概括为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会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如体育课堂培养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等等。
  一 体育能培育人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的学习过程除了理论课的学习还有技能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学习需要身体参与同时还要思考,人性本懒惰,体育是一个体能与脑力双向参与工作的过程,因此,长期参与体育,人们能从中培养了坚强意志品质。
  第一,在体育锻炼的环境方面,体育锻炼的环境大多数在室外进行,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及寒冷的冬天,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在经受这些环境的考验中,若是长期的,这必然培养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第二,在人体机能方面,进行长时间,强度较大的剧烈运动时,运动开始的前期,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在这个时期运动者会感觉身体会出现一些比较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等症状,甚至出现“极点”生理反应,但只要运动者依靠意志和调整呼吸的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种症状就会慢慢的减轻,长期的运动,除了自身机能提升以外,还会获得一种“坚持”的意志品质。
  二 体育能培育人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当今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生活中处处充满合作,一个团队要获得突破和成功离不开团队间紧密的合作。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有许多项目都必须以团体的形式去竞赛,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若想要在这些项目中获胜,团队合作精神不可或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从中学会合作,学会积极配合,学会尊重对手。
  何谓竞争?古人云:“并逐日争,对辩日争”《庄子 齐物论》亦有言:“有竞有争”。笔者比较赞同以下定义:“竞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竞争泛指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竞相争胜,其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狭义的竞争是人类专属的,是基于广义竞争概念之上的人类社会竞争,是人类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角逐和较量。[4]”
  草木间为获得充足陽光,则必须茁壮成长;牲畜之间为获得丰富的食物,则必须斗悍斗勇;人类之间为获得长远的发展,则必须斗志斗勇。生物间处处都有竞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我们的人生取得成功,如何获得良好的竞争意识呢?多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竞争意识。
  首先,竞争意识可以在体育竞赛中得以体现。体育竞赛中的对抗多以集体或者个人的形式进行,其间的竞争不光有体力的竞争还有智力的竞争,集体运动想要在竞赛中获胜不但要有战略安排及战术运用,还要团队之间协作,创造出有效的竞赛方法,从而取得比赛的硕果。其次,丰富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潜能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当下的竞争少不了创新的竞争,学生有自我,有自己的个性,这也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体能、技能的竞争,实质上还是思维、反应、判断能力的竞争。
  三 体育能树立人的规则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有规则的社会,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若是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国将不国,学校没有学校的的规章制度,学校将不再是育人之地。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受到规则的约束,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帮助我们成就一番大事业,不遵守规则,只会让我们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可见,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对我们而言迫在眉睫。
  体育活动的项目丰富,行式多样,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的规则,篮球运动有篮球规则,足球运动有足球的规则,只有参与者都遵守了该项目的运动规则,体育活动才能有序的开展。在这一过程运动员要遵守这项运动的规则,裁判员要依据该运动项目的规则进行判罚,一切都要依据已制定的规则进行处理。   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各运动员要充分了解竞赛规则且遵守规则,密切配合才可能摘取胜利的果实。体育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体育活动需要遵守各种规则,运动员要遵守运动规则,裁判员是维系规则的判罚者,观众要遵守运动场馆的管理秩序,普通电视媒体观众,则从观看中学的规则意识。通过各种行式的参与体育活动,直接或间接的从竞赛中习得规则,并有效的迁移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竞赛的人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四 体育能培养人正确的竞赛胜负观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操曰:非郃之罪,胜负乃兵家常事耳”,在任何赛事中,最终都以胜负而告终,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输赢乃兵家常事”多半是安慰“输”一方的话,除了当事人,谁能明白输中滋味。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有竞争必有胜负,没有谁是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也要学会接受“输”的事实。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沉溺其中、报怨颓废、不能自拔,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体育活动中有很多竞赛,最终都是有胜负的,这个胜负的事实,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认与承担。
  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多是以竞赛活动的形式展开,只要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中输或者赢,经常发生在参与者身上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到,需求层次中的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每个正常人都有自我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人生赢家,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赢就有输,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竞赛胜负观。丰富的体育活动及竞赛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竞赛胜负观。
  青少年在运动之初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但体育竞技场没有永远的胜者,青少年可以从中领悟胜负对人生的价值。因为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常态化的,戒骄戒躁才能不断进取。而这种胜负观一旦养成,将其迁移到人生之中,正确的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
  五 体育能培养人的公平公正意识
  奥林匹克的精髓是“公平、公正、公开”,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公平的结果,公开是公平公正的体現。公平公正在体育中的体现主要是在运动场上的平等,不同的种族、肤色的运动员同台竞技,一较高下。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拥有“众生平等”的价值观,千万不可歧视他人,尊重竞争对手,胜不骄败不馁。你的竞争对手可能超越你的运动水平,在比赛中获取胜利,你也可能超越自己的已有水平,战胜自己,赢得比赛。
  公平公正在体育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在体育竞赛中,裁判员都是依据已经制定的运动规则给出判罚,一切都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奥林匹克是一个打破国家、种族、肤色的世界竞技平台,超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法律”。
  在比赛的测量工具方面,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创新,目的是为了研究出精密的仪器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如网球运动使用的“鹰眼”系统,投掷项目采用激光或红外线测距仪进行测距。因此,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竞赛,能从中感受到公平公正,日复一日,公平公正的价值观随之建立。公平公正的价值观迁移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直与诚实的优秀品德。
  参考文献:
  [1]韩丹. “体育”就是“身体教育”——谈“身体教育”术语和概念[J]. 体育与科学, 2005, 26(5):8-12.
  [2]杨文轩, 陈琦. 体育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沈嘉祺. 论隐性教育[J]. 教育探索, 2002(1):54-56.
  [4]付玉龙. 竞争与合作——论体育竞争[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3).
  作者简介:
  刘斌,男,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6级研究生;
  李玲,女,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7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镜头作为电影创作中最小的单位,在创作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从镜头理论在创作过程中的运用以及在微电影创作中的反思这几个方面来结构整篇作品。以期可以从镜头的理论中解析自己创作的微电影,从理论中看实践,从实践中思理论。从而为下一次的创作做好积累。  关键词:镜头;微电影;创作-  一、镜头在电影中的运用  (一)仰视镜头的运用  所谓的仰视镜头就是低于平视角度而拍摄的镜头,在镜头中
期刊
The Harlem Renaissance, also known as the New Negro Movement, was an intellectual, cultural, and literary explosion that took place in Harlem, New York from about 1918 until the mid-1930s. After the F
期刊
摘 要:电影《绣春刀》有一副标题是修罗战场,修罗场普遍说法是古印度神话中恶神修罗与天神战斗的场所。通常用以形容残酷的场合。电影的“绝望”基本是修罗场寓意的延伸。电影《绣春刀》总共可以分成三个集团,电影《绣春刀》用推动时代发展的三个人物集团构成了一个时代——绝望的时代。  关键词:《绣春刀》;绝望;武侠电影;  电影《绣春刀》有一副标题是修罗战场,修罗场普遍说法是古印度神话中恶神修罗与天神战斗的场所
期刊
摘 要:美国后现代文学的最突出的标志是其不确定性——意义的不确定性,写作手法和文本的不确定性。一开始,让读者觉得高深莫测,或者觉得纯粹是毫无意义的写作。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参与到这类写作中,越来越多的读者勇于去解读和互动,后现代文学的不确定性,也戏剧般地变成了另一种确定性。本文以巴塞尔姆的小说《气球》为例,探讨后现代文学中的这一转变。  关键词:唐纳德·巴塞尔姆;气球;不确定性;确定性  20世纪
期刊
摘 要: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仅在于大的唱片公司运营和互联网、电视媒体的传播,同时也在于很多音乐分支的默默努力和求索。酒吧作为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文化阵地,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广东兴起,并以独特的魅力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形成独树一帜的酒吧音乐文化。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离不开对酒吧音乐文化领域的关注。本文的写作构思是基于笔者身边的郑州地区酒吧音乐发展情况为基础,形成对本区域内发展脉络,音乐文化构成,
期刊
摘 要:军营音乐文化生活的主旋律是军旅歌曲,同时它也是军营音乐文化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论是军心凝聚还是激发军人的斗志等许多方面,军旅歌曲的重要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可以说,军旅歌曲在军营文化的歌曲史册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军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进行抒发是军旅歌曲的主旨,创作风格上,军旅歌曲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各种类型的音乐素材和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军旅歌曲的发展进步
期刊
摘 要:蔡楚生是中国早期进步电影的先驱者,秉承现实主义精神,编导了一大批关注现实主义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影片,论文旨在研究其电影剧本的创作特征,从语言特点、叙事策略、叙事风格等方面论述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蔡楚生; 剧本;平民意识;诗意风格  1935年3月,蔡楚生创作的《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影片作品。 他是中国早期电影的先驱者,在20
期刊
李睿珺导演的最新作品《路过未来》于5月17日在全国公映,同时该片也是唯一一部入围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华语影片。影片讲述了在深圳打工的“农二代”女孩儿杨耀婷及其家人,因种种原因不得不返回故乡却又“回不去”的残酷现实故事,同时影片也以杨耀婷和同是城市打工仔李新民的爱情故事作为影片叙事线索,为残酷的现实增添了几分暖暖的人情,让观众在影片中既有强烈情感的共鸣,又有深刻严肃的反思。  回不去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了新媒体时代,而智能手机作为新媒体时代最典型的移动媒体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的《2017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布》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2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02.5部/百人。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互联网调查》,截止2017年12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等相关传媒体高度的集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展开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根据现实情况,谈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政治环境;学习环境;经济环境  引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正如广播电视编导所处的形式一样,社会的区域进步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的思想,言情上的不同改变,更是推动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