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的显性价值很容易被发现,隐性价值不容易被挖掘,本文从逻辑出发,研究认为体育具有以下5个隐性育人功能:体育能培育人的坚强意志品质、体育能培育人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体育能树立人的规则意识、体育能培养人正确的竞赛胜负观、体育能培养人的公平公正意识。
关键词:体育;体育育人;体育功能
前言
我国的“体育”一词是由日本从英语翻译而来,“日本人用汉字‘体育’对译英语‘physical education’,我国又从日本把这词语请回来。[1]”截至目前,关于体育概念的界定仍有争议,笔者比较赞同杨文轩、陈琦所著的《体育原理》一书中的概念界定,将“体育”界定为“体育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2],“体育”既是一种教育过程,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样的“体育”概念界定比较接近体育本身。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以德为先,教育为本,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明确体育的育人功能亟待解决。
目前对学校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的研究很少涉及,主要原因有:首先,学校体育学界关注‘育体’的功能胜于关注“育德”的功能,容易将“育体”等同于“育人”;其次,学校体育的关注焦点一般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如体育的结构、学生体质、具体的运动项目或者专业运动员等方面的研究;再次,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中很少出现“育人”这样的词汇,从而很难引起研究者们重视;最后,“隐性”显得比较深藏不露,“显性”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因此导致研究者们很少去关注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
要阐述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首先了解隐性育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教育理论家逐渐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有意识、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出乎意料的 “无意识的学习结果”,这往往与课堂氛围、教学环境、教师等密切相关。于是,教育家为把其与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课程、正式课程相区别,把其喻为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等。[3]”体育的隐性育人就可以概括为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会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如体育课堂培养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等等。
一 体育能培育人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的学习过程除了理论课的学习还有技能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学习需要身体参与同时还要思考,人性本懒惰,体育是一个体能与脑力双向参与工作的过程,因此,长期参与体育,人们能从中培养了坚强意志品质。
第一,在体育锻炼的环境方面,体育锻炼的环境大多数在室外进行,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及寒冷的冬天,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在经受这些环境的考验中,若是长期的,这必然培养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第二,在人体机能方面,进行长时间,强度较大的剧烈运动时,运动开始的前期,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在这个时期运动者会感觉身体会出现一些比较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等症状,甚至出现“极点”生理反应,但只要运动者依靠意志和调整呼吸的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种症状就会慢慢的减轻,长期的运动,除了自身机能提升以外,还会获得一种“坚持”的意志品质。
二 体育能培育人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当今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生活中处处充满合作,一个团队要获得突破和成功离不开团队间紧密的合作。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有许多项目都必须以团体的形式去竞赛,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若想要在这些项目中获胜,团队合作精神不可或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从中学会合作,学会积极配合,学会尊重对手。
何谓竞争?古人云:“并逐日争,对辩日争”《庄子 齐物论》亦有言:“有竞有争”。笔者比较赞同以下定义:“竞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竞争泛指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竞相争胜,其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狭义的竞争是人类专属的,是基于广义竞争概念之上的人类社会竞争,是人类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角逐和较量。[4]”
草木间为获得充足陽光,则必须茁壮成长;牲畜之间为获得丰富的食物,则必须斗悍斗勇;人类之间为获得长远的发展,则必须斗志斗勇。生物间处处都有竞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我们的人生取得成功,如何获得良好的竞争意识呢?多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竞争意识。
首先,竞争意识可以在体育竞赛中得以体现。体育竞赛中的对抗多以集体或者个人的形式进行,其间的竞争不光有体力的竞争还有智力的竞争,集体运动想要在竞赛中获胜不但要有战略安排及战术运用,还要团队之间协作,创造出有效的竞赛方法,从而取得比赛的硕果。其次,丰富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潜能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当下的竞争少不了创新的竞争,学生有自我,有自己的个性,这也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体能、技能的竞争,实质上还是思维、反应、判断能力的竞争。
三 体育能树立人的规则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有规则的社会,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若是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国将不国,学校没有学校的的规章制度,学校将不再是育人之地。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受到规则的约束,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帮助我们成就一番大事业,不遵守规则,只会让我们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可见,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对我们而言迫在眉睫。
体育活动的项目丰富,行式多样,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的规则,篮球运动有篮球规则,足球运动有足球的规则,只有参与者都遵守了该项目的运动规则,体育活动才能有序的开展。在这一过程运动员要遵守这项运动的规则,裁判员要依据该运动项目的规则进行判罚,一切都要依据已制定的规则进行处理。 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各运动员要充分了解竞赛规则且遵守规则,密切配合才可能摘取胜利的果实。体育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体育活动需要遵守各种规则,运动员要遵守运动规则,裁判员是维系规则的判罚者,观众要遵守运动场馆的管理秩序,普通电视媒体观众,则从观看中学的规则意识。通过各种行式的参与体育活动,直接或间接的从竞赛中习得规则,并有效的迁移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竞赛的人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四 体育能培养人正确的竞赛胜负观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操曰:非郃之罪,胜负乃兵家常事耳”,在任何赛事中,最终都以胜负而告终,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输赢乃兵家常事”多半是安慰“输”一方的话,除了当事人,谁能明白输中滋味。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有竞争必有胜负,没有谁是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也要学会接受“输”的事实。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沉溺其中、报怨颓废、不能自拔,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体育活动中有很多竞赛,最终都是有胜负的,这个胜负的事实,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认与承担。
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多是以竞赛活动的形式展开,只要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中输或者赢,经常发生在参与者身上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到,需求层次中的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每个正常人都有自我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人生赢家,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赢就有输,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竞赛胜负观。丰富的体育活动及竞赛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竞赛胜负观。
青少年在运动之初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但体育竞技场没有永远的胜者,青少年可以从中领悟胜负对人生的价值。因为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常态化的,戒骄戒躁才能不断进取。而这种胜负观一旦养成,将其迁移到人生之中,正确的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
五 体育能培养人的公平公正意识
奥林匹克的精髓是“公平、公正、公开”,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公平的结果,公开是公平公正的体現。公平公正在体育中的体现主要是在运动场上的平等,不同的种族、肤色的运动员同台竞技,一较高下。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拥有“众生平等”的价值观,千万不可歧视他人,尊重竞争对手,胜不骄败不馁。你的竞争对手可能超越你的运动水平,在比赛中获取胜利,你也可能超越自己的已有水平,战胜自己,赢得比赛。
公平公正在体育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在体育竞赛中,裁判员都是依据已经制定的运动规则给出判罚,一切都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奥林匹克是一个打破国家、种族、肤色的世界竞技平台,超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法律”。
在比赛的测量工具方面,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创新,目的是为了研究出精密的仪器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如网球运动使用的“鹰眼”系统,投掷项目采用激光或红外线测距仪进行测距。因此,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竞赛,能从中感受到公平公正,日复一日,公平公正的价值观随之建立。公平公正的价值观迁移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直与诚实的优秀品德。
参考文献:
[1]韩丹. “体育”就是“身体教育”——谈“身体教育”术语和概念[J]. 体育与科学, 2005, 26(5):8-12.
[2]杨文轩, 陈琦. 体育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沈嘉祺. 论隐性教育[J]. 教育探索, 2002(1):54-56.
[4]付玉龙. 竞争与合作——论体育竞争[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3).
作者简介:
刘斌,男,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6级研究生;
李玲,女,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7级研究生。
关键词:体育;体育育人;体育功能
前言
我国的“体育”一词是由日本从英语翻译而来,“日本人用汉字‘体育’对译英语‘physical education’,我国又从日本把这词语请回来。[1]”截至目前,关于体育概念的界定仍有争议,笔者比较赞同杨文轩、陈琦所著的《体育原理》一书中的概念界定,将“体育”界定为“体育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2],“体育”既是一种教育过程,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样的“体育”概念界定比较接近体育本身。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以德为先,教育为本,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明确体育的育人功能亟待解决。
目前对学校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的研究很少涉及,主要原因有:首先,学校体育学界关注‘育体’的功能胜于关注“育德”的功能,容易将“育体”等同于“育人”;其次,学校体育的关注焦点一般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如体育的结构、学生体质、具体的运动项目或者专业运动员等方面的研究;再次,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中很少出现“育人”这样的词汇,从而很难引起研究者们重视;最后,“隐性”显得比较深藏不露,“显性”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因此导致研究者们很少去关注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
要阐述体育的隐性育人功能,首先了解隐性育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教育理论家逐渐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有意识、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出乎意料的 “无意识的学习结果”,这往往与课堂氛围、教学环境、教师等密切相关。于是,教育家为把其与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课程、正式课程相区别,把其喻为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等。[3]”体育的隐性育人就可以概括为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会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如体育课堂培养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等等。
一 体育能培育人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的学习过程除了理论课的学习还有技能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学习需要身体参与同时还要思考,人性本懒惰,体育是一个体能与脑力双向参与工作的过程,因此,长期参与体育,人们能从中培养了坚强意志品质。
第一,在体育锻炼的环境方面,体育锻炼的环境大多数在室外进行,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及寒冷的冬天,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在经受这些环境的考验中,若是长期的,这必然培养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第二,在人体机能方面,进行长时间,强度较大的剧烈运动时,运动开始的前期,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在这个时期运动者会感觉身体会出现一些比较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等症状,甚至出现“极点”生理反应,但只要运动者依靠意志和调整呼吸的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种症状就会慢慢的减轻,长期的运动,除了自身机能提升以外,还会获得一种“坚持”的意志品质。
二 体育能培育人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当今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生活中处处充满合作,一个团队要获得突破和成功离不开团队间紧密的合作。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有许多项目都必须以团体的形式去竞赛,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若想要在这些项目中获胜,团队合作精神不可或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从中学会合作,学会积极配合,学会尊重对手。
何谓竞争?古人云:“并逐日争,对辩日争”《庄子 齐物论》亦有言:“有竞有争”。笔者比较赞同以下定义:“竞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竞争泛指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竞相争胜,其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狭义的竞争是人类专属的,是基于广义竞争概念之上的人类社会竞争,是人类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角逐和较量。[4]”
草木间为获得充足陽光,则必须茁壮成长;牲畜之间为获得丰富的食物,则必须斗悍斗勇;人类之间为获得长远的发展,则必须斗志斗勇。生物间处处都有竞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我们的人生取得成功,如何获得良好的竞争意识呢?多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竞争意识。
首先,竞争意识可以在体育竞赛中得以体现。体育竞赛中的对抗多以集体或者个人的形式进行,其间的竞争不光有体力的竞争还有智力的竞争,集体运动想要在竞赛中获胜不但要有战略安排及战术运用,还要团队之间协作,创造出有效的竞赛方法,从而取得比赛的硕果。其次,丰富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潜能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当下的竞争少不了创新的竞争,学生有自我,有自己的个性,这也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体能、技能的竞争,实质上还是思维、反应、判断能力的竞争。
三 体育能树立人的规则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有规则的社会,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若是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国将不国,学校没有学校的的规章制度,学校将不再是育人之地。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受到规则的约束,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帮助我们成就一番大事业,不遵守规则,只会让我们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可见,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对我们而言迫在眉睫。
体育活动的项目丰富,行式多样,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的规则,篮球运动有篮球规则,足球运动有足球的规则,只有参与者都遵守了该项目的运动规则,体育活动才能有序的开展。在这一过程运动员要遵守这项运动的规则,裁判员要依据该运动项目的规则进行判罚,一切都要依据已制定的规则进行处理。 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各运动员要充分了解竞赛规则且遵守规则,密切配合才可能摘取胜利的果实。体育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体育活动需要遵守各种规则,运动员要遵守运动规则,裁判员是维系规则的判罚者,观众要遵守运动场馆的管理秩序,普通电视媒体观众,则从观看中学的规则意识。通过各种行式的参与体育活动,直接或间接的从竞赛中习得规则,并有效的迁移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竞赛的人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四 体育能培养人正确的竞赛胜负观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操曰:非郃之罪,胜负乃兵家常事耳”,在任何赛事中,最终都以胜负而告终,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输赢乃兵家常事”多半是安慰“输”一方的话,除了当事人,谁能明白输中滋味。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有竞争必有胜负,没有谁是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也要学会接受“输”的事实。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沉溺其中、报怨颓废、不能自拔,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体育活动中有很多竞赛,最终都是有胜负的,这个胜负的事实,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认与承担。
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多是以竞赛活动的形式展开,只要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中输或者赢,经常发生在参与者身上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到,需求层次中的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每个正常人都有自我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人生赢家,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赢就有输,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竞赛胜负观。丰富的体育活动及竞赛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竞赛胜负观。
青少年在运动之初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但体育竞技场没有永远的胜者,青少年可以从中领悟胜负对人生的价值。因为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常态化的,戒骄戒躁才能不断进取。而这种胜负观一旦养成,将其迁移到人生之中,正确的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
五 体育能培养人的公平公正意识
奥林匹克的精髓是“公平、公正、公开”,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公平的结果,公开是公平公正的体現。公平公正在体育中的体现主要是在运动场上的平等,不同的种族、肤色的运动员同台竞技,一较高下。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拥有“众生平等”的价值观,千万不可歧视他人,尊重竞争对手,胜不骄败不馁。你的竞争对手可能超越你的运动水平,在比赛中获取胜利,你也可能超越自己的已有水平,战胜自己,赢得比赛。
公平公正在体育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在体育竞赛中,裁判员都是依据已经制定的运动规则给出判罚,一切都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奥林匹克是一个打破国家、种族、肤色的世界竞技平台,超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法律”。
在比赛的测量工具方面,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创新,目的是为了研究出精密的仪器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如网球运动使用的“鹰眼”系统,投掷项目采用激光或红外线测距仪进行测距。因此,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竞赛,能从中感受到公平公正,日复一日,公平公正的价值观随之建立。公平公正的价值观迁移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直与诚实的优秀品德。
参考文献:
[1]韩丹. “体育”就是“身体教育”——谈“身体教育”术语和概念[J]. 体育与科学, 2005, 26(5):8-12.
[2]杨文轩, 陈琦. 体育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沈嘉祺. 论隐性教育[J]. 教育探索, 2002(1):54-56.
[4]付玉龙. 竞争与合作——论体育竞争[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3).
作者简介:
刘斌,男,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6级研究生;
李玲,女,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