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了新媒体时代,而智能手机作为新媒体时代最典型的移动媒体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的《2017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布》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2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02.5部/百人。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互联网调查》,截止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7.53亿,占我国总网民的97.5%。手机网民已成为新增网民的主要构成,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群体更是人数上涨明显,老年人使用微信的情况值得探析。但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针对微信营销的分析,缺乏对老年群体使用情况的分析。老年群体较之于中青年群体,缺少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该群体的微信使用情况,以及微信上传播的消息对于老年人的影响,在了解新媒体对老年人影响的同时,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使用微信。
关键词:微信;老年人;媒介素养
随着手机的普及,3G、4G、WIFI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网民群体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使用手机上网,基于SoLoMo(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SNS(社会性网络服务)、LBS(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等模式的网络服务也层出不穷。沉浸传播时代的到来,传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微信作为典型的即时通信软件,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必备应用之一。
一.研究问题阐述
自1999年起,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龄化仍呈现低龄老龄化特征,1/3以上老年人具有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数量在近年来也有所增长,微信成为智能手机主要使用应用之一。微信功能繁多,除了基础功能——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信息,还有朋友圈、公众账号、钱包等涉及互联网理财、网上支付、网络新闻、网络约租车等多种功能。微信允许不同的组织、个人通过开设公众号的方式进行自媒体传播,传播信息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受众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以此为平台的营销账号,以低俗、恶俗、媚俗为卖点的“三俗”公众号,以及发布虚假消息和假货广告博人眼球的公众号等。
老年群体,作为刚开始接触微信的新受众,由于缺少互联网相应的使用经历与经验,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中青年微信用户不同的情况。本文以老年群体微信使用情况为研究目标,试图探析老年群体的微信使用情况。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析。通过滚雪球抽样选择老年人发放问卷以及直接向老年群体密集的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公园等地发放问卷外,随机选择三位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借助微信聊天的方式,和三位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并直接观察其朋友圈信息发布情况。
本次研究选取了30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14位老人表示自己没有使用微信,有16位老人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微信。在使用微信的16位老年人中,随机选出了3位老年人作为深度访谈对象,主要围绕微信使用习惯、微信好友构成、微信公众号关注与转发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访谈,并直观地观察三人的朋友圈内容,了解朋友圈使用情况。
2.研究结果
本次问卷共向30位老人发放问卷,其中男性女性各15人,其中60—65岁共19人,66-70岁共8人,71-75岁共3人,75岁以上0人,样本人群属于低龄老年群体。老年人使用最频繁的微信功能是文字、语音聊天;视频聊天;朋友圈;订阅公众号;腾讯新闻等。仅有1位老年人的微信好友个数在10人以内,有25%(4人)的老年人的微信好友个数在10-20人,有62.5%(10人)的老年人有21-30个人微信好友,还有1位老年人有31-40个微信好友,且大多数老年人的微信好友为家人和朋友。81.25%(13人)的老年人的微信群聊个数为1-5个,且基本都是亲友间的群聊。问卷显示,老年群体关注的微信公众账号的内容主要涉及健康信息、本地新聞、生活类信息、阅读类信息和休闲娱乐类信息等。在使用微信的16位老年人中,只有1人不使用朋友圈,在使用朋友圈的老年人中分享链接的数量较多于原创内容的数量,且分享内容多为健康类信息、休闲类信息和本地新闻。16位使用微信的老年人中,仅有3人的微信好友中有微商,但并未通过微商进行网购,且只有3位老年人使用微信支付功能。
三.研究结论
1.老年群体未使用微信的原因
在30位接受问卷调查的老年人中,有63.3%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但仍有36.7%的老年人不使用智能手机或者没有手机。老年群体不使用手机或使用“老年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教育程度低使得老年群体不使用智能手机。第二,智能手机品牌众多、功能繁杂,电子产品的复杂性成为老年群体接触、使用手机的技术壁垒,阻碍老年群体选择使用智能手机。第三,长久以来的面对面交谈,以及使用固定电话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使得老年群体对手机的需求远远小于中青年群体。第四,智能手机触屏过于灵敏,听筒声音较小等限制,对于视力有所退化、反应不如青年人的老年群体存在较多的使用不便。
2.老年群体微信社交范围窄
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显示,老年群体使用的微信功能有限,聊天功能、朋友圈功能和公众订阅号功能是老年群体最主要使用的三个功能,对于其他功能了解较少。在深度访谈中,三位受访者均表示对于微信的功能了解并不多,对于涉及资金的微信支付、微商、网购等功能,三人对其安全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老年群体的微信好友主要是家人与少部分的朋友或者前同事,而微信群更是以亲属群为主,只有1位老年人表示除了家人以外,还有一个同学群。由于使用微信的老年人与中青年相比相对人数较少,微信老年用户的社交范围大多数局限于亲属,而微信则成为老年群体与亲友沟通的免费平台。
3.老年群体的公众号
公众号是老年群体常用的功能之一,且涉及健康养生类信息、本地新闻、阅读类信息和休闲娱乐类信息的公众号是老年群体最主要订阅的。除了微信自带的微信卡包、微信游戏、微信团队等公众号,老年群体关注的公众号带有明显的年龄和地域特征。通过观察受访老年人关注的部分公众号,发现其中许多公众号的账号主体是一些营销广告公司。对于健康养生、宗教信息等内容,通常或多或少地会涉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此类公众号的主体却很少是相关领域的专业组织或团体。此类公众号通常以夸张惊奇的标题以及真假难辨的专业内容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积攒粉丝,从而达到营销、宣传的目的。
四.意见与建议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信息需求也明显增强,但由于目前微信的用户仍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忽视了老年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面对老年受众的需求,媒体应当用自己的专业力量鉴别、核实信息,联合专业领域相关人士传播高质量的信息。在打造符合老年群体的媒介平台时,充分认识到受众阅读行为的强大惯性,以及老年受众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由于媒介素养教育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且最初只针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所以缺乏全民范围的媒介素养教育,老年群体更是严重缺乏媒介素养。媒介素养也不仅限于媒介使用,还涉及媒介安全、交互、学习、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老年群体在使用微信时首先应主动保护身心健康与个人信息、个人财产的安全。同时,老年群体应当培养自己与媒介进行交互、利用媒介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媒介获取知识、学习技能,促进个人更好地发展。最后,老年群体在媒介的使用过程中应主动培养文明、民主等知识、技能与态度。
作者简介:
边钰涵(1994-),女,汉族,籍贯:甘肃兰州,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学。
关键词:微信;老年人;媒介素养
随着手机的普及,3G、4G、WIFI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网民群体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使用手机上网,基于SoLoMo(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SNS(社会性网络服务)、LBS(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等模式的网络服务也层出不穷。沉浸传播时代的到来,传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微信作为典型的即时通信软件,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必备应用之一。
一.研究问题阐述
自1999年起,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龄化仍呈现低龄老龄化特征,1/3以上老年人具有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数量在近年来也有所增长,微信成为智能手机主要使用应用之一。微信功能繁多,除了基础功能——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信息,还有朋友圈、公众账号、钱包等涉及互联网理财、网上支付、网络新闻、网络约租车等多种功能。微信允许不同的组织、个人通过开设公众号的方式进行自媒体传播,传播信息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受众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以此为平台的营销账号,以低俗、恶俗、媚俗为卖点的“三俗”公众号,以及发布虚假消息和假货广告博人眼球的公众号等。
老年群体,作为刚开始接触微信的新受众,由于缺少互联网相应的使用经历与经验,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中青年微信用户不同的情况。本文以老年群体微信使用情况为研究目标,试图探析老年群体的微信使用情况。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析。通过滚雪球抽样选择老年人发放问卷以及直接向老年群体密集的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公园等地发放问卷外,随机选择三位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借助微信聊天的方式,和三位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并直接观察其朋友圈信息发布情况。
本次研究选取了30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14位老人表示自己没有使用微信,有16位老人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微信。在使用微信的16位老年人中,随机选出了3位老年人作为深度访谈对象,主要围绕微信使用习惯、微信好友构成、微信公众号关注与转发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访谈,并直观地观察三人的朋友圈内容,了解朋友圈使用情况。
2.研究结果
本次问卷共向30位老人发放问卷,其中男性女性各15人,其中60—65岁共19人,66-70岁共8人,71-75岁共3人,75岁以上0人,样本人群属于低龄老年群体。老年人使用最频繁的微信功能是文字、语音聊天;视频聊天;朋友圈;订阅公众号;腾讯新闻等。仅有1位老年人的微信好友个数在10人以内,有25%(4人)的老年人的微信好友个数在10-20人,有62.5%(10人)的老年人有21-30个人微信好友,还有1位老年人有31-40个微信好友,且大多数老年人的微信好友为家人和朋友。81.25%(13人)的老年人的微信群聊个数为1-5个,且基本都是亲友间的群聊。问卷显示,老年群体关注的微信公众账号的内容主要涉及健康信息、本地新聞、生活类信息、阅读类信息和休闲娱乐类信息等。在使用微信的16位老年人中,只有1人不使用朋友圈,在使用朋友圈的老年人中分享链接的数量较多于原创内容的数量,且分享内容多为健康类信息、休闲类信息和本地新闻。16位使用微信的老年人中,仅有3人的微信好友中有微商,但并未通过微商进行网购,且只有3位老年人使用微信支付功能。
三.研究结论
1.老年群体未使用微信的原因
在30位接受问卷调查的老年人中,有63.3%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但仍有36.7%的老年人不使用智能手机或者没有手机。老年群体不使用手机或使用“老年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教育程度低使得老年群体不使用智能手机。第二,智能手机品牌众多、功能繁杂,电子产品的复杂性成为老年群体接触、使用手机的技术壁垒,阻碍老年群体选择使用智能手机。第三,长久以来的面对面交谈,以及使用固定电话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使得老年群体对手机的需求远远小于中青年群体。第四,智能手机触屏过于灵敏,听筒声音较小等限制,对于视力有所退化、反应不如青年人的老年群体存在较多的使用不便。
2.老年群体微信社交范围窄
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显示,老年群体使用的微信功能有限,聊天功能、朋友圈功能和公众订阅号功能是老年群体最主要使用的三个功能,对于其他功能了解较少。在深度访谈中,三位受访者均表示对于微信的功能了解并不多,对于涉及资金的微信支付、微商、网购等功能,三人对其安全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老年群体的微信好友主要是家人与少部分的朋友或者前同事,而微信群更是以亲属群为主,只有1位老年人表示除了家人以外,还有一个同学群。由于使用微信的老年人与中青年相比相对人数较少,微信老年用户的社交范围大多数局限于亲属,而微信则成为老年群体与亲友沟通的免费平台。
3.老年群体的公众号
公众号是老年群体常用的功能之一,且涉及健康养生类信息、本地新闻、阅读类信息和休闲娱乐类信息的公众号是老年群体最主要订阅的。除了微信自带的微信卡包、微信游戏、微信团队等公众号,老年群体关注的公众号带有明显的年龄和地域特征。通过观察受访老年人关注的部分公众号,发现其中许多公众号的账号主体是一些营销广告公司。对于健康养生、宗教信息等内容,通常或多或少地会涉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此类公众号的主体却很少是相关领域的专业组织或团体。此类公众号通常以夸张惊奇的标题以及真假难辨的专业内容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积攒粉丝,从而达到营销、宣传的目的。
四.意见与建议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信息需求也明显增强,但由于目前微信的用户仍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忽视了老年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面对老年受众的需求,媒体应当用自己的专业力量鉴别、核实信息,联合专业领域相关人士传播高质量的信息。在打造符合老年群体的媒介平台时,充分认识到受众阅读行为的强大惯性,以及老年受众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由于媒介素养教育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且最初只针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所以缺乏全民范围的媒介素养教育,老年群体更是严重缺乏媒介素养。媒介素养也不仅限于媒介使用,还涉及媒介安全、交互、学习、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老年群体在使用微信时首先应主动保护身心健康与个人信息、个人财产的安全。同时,老年群体应当培养自己与媒介进行交互、利用媒介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媒介获取知识、学习技能,促进个人更好地发展。最后,老年群体在媒介的使用过程中应主动培养文明、民主等知识、技能与态度。
作者简介:
边钰涵(1994-),女,汉族,籍贯:甘肃兰州,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