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GS这个概念自从被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吸引着整个电子竞技行业的目光。我曾经对CGS尤其是CGS在中国的发展抱有美好的愿望,但时至今日,我承认我对CGS的态度有些不自信了。
2007年是CGS第一年的试运行阶段。关于CGS的新闻铺天盖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就是传说CGS身后是传媒默多克在支持,以及对于电子竞技来说是天文数字的700万美元的总奖金了。实际上这两点也完全可以归结到一点:钱。对于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因为缺乏资金而备受困扰的电子竞技来说,钱在很多人心目中代表着成功。
从CGS赛区的设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阿联酋、澳大利亚是为亚洲区分赛区的地位进入CGS联盟的。2007年夏天,在上海本刊曾对CGS全球CEO“Andy Reif”做过采访,对于我们提出的“CGS为什么要进入中国”这个问题,Andy Reif如此回答:“在所有理由中,我来中国推广CGS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而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官方把电子竞技列为正式体育项目的国家,这两点让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很好的先决条件。我也会在尊重中国文化和民族的基础上,让CGS在中国的市场上得到迅速发展,并把这一体育项目推广到更高的层次。”
从Andy Reif的这番话语中,我们可以判断出他很看好中国电子竞技的整体环境,再加上他本人从2006年开始先后五次来到中国考察研究,我们足以判断,CGS对于中国市场是非常看重的。然而,CGS自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其发展理念就和中国电子竞技环境有着种种冲突,通过这一年多来CGS经历的利z种事件,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CGS如果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而CGS在中国发展面临的两个最大困难,就是比赛项日和美国签证。
比赛项目先天短板
在CGS设置的比赛项目中,并没有出现一项其它大型赛事的主流电子竞技项目如CS1.6、War3或者SC,取而代之的则是是在北美非常流行的XBOX360主机上的两款电视游戏,以及最受电子竞技业界争议的竞技项目CS:S。非传统的项目设置让CGS受到了外界巨大的质疑,但SGS依然坚持自身理念,这是为什么?
当然,CGS选择CS:S还有其它层面的考虑。同以前cs新旧版本更替一样,这种转变在电子竞技圈里算不上新鲜事,每次这种由厂商或赛事提出的强制性的转变都会引起玩家和职业选手们强烈的不满,他们普遍认为厂商或者赛事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利益。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但是,电子竞技目前的发展结构让玩家和选手在一个错误的选择面前几乎没有发言权,除非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厂商和赛事的愚蠢之后。CPL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不顾玩家意见强行选择CS:S以及诸如PK等非主流比赛项目后,CPL回到了1.6时代,但为时已晚,玩家的抛弃成为CPL最后崩盘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CGS也并非没有看到前车之鉴,但是CGS和和CPL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其中能让CGS坚持CS:S的重要依据就是典型的美式思维——金钱改变一切。我们可以站在CGS的角度去想一想,如果CGS也采用了CS1.6,即使在奖金设置上能盖过其它大型赛事如WCG和ESWC,但这些大型比赛的品牌价值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这样CGS最多就是形成了和这些赛事并驾齐驱的局面,而这也正是CGS最不想做的。他们没有必要把自己最起步的定位就放得如此之低,因为他们的目标是电子竞技的NBA,也就是说CGS不想和现在世界上任何一家赛事相比,因为CGS认为自身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CGS在考虑电视转播的基础上,又根据上述原因选择了CS:S,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金钱的刺激让CS:S成为主流的团队竞技项目,以取代看起来已经在不断下滑的CS1.6,进而通过选手独家签约制度让更多的职业选手从CS1.6转型到CS:S,从而引起玩家群体的集体迁徙。最后再通过媒体的关注和炒作让CGS在业界肆得声音的制高点。实际上CGS几乎真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CGS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CGS。
但是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CGS则因为比赛项目的选择陷入了各种困扰之中。首先:War3在中国依然是处在无可替代的位置,虽然没有人做过详细的调查,但我们估计War3玩家的数量几乎占中国电子竞技基础玩家的60%以上,这还是个保守的数据。所以,当CGS没有选择War3后,几乎所有的War3玩家都把对CGS的注意力都放在消极的方面,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这样突然的转变:其次,由于XBOX360在中国还处于普及的初始阶段,而且大量的XBOX360游戏玩家都仍然将游戏视为娱乐和放松,他们很难主动将自身同激烈的电子竞技比赛联系起来;第三,CS:S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很难有大量的CS玩家追随:最后,作为比赛最重要普及和推广手段的电视转播在中国有着政策限制,中国玩家至今未能看到一场完整的CGS总决赛转播甚至录象,这种状况让最狂热的Fans也只能选择放弃。
所以说,当CGS带着其无比坚定的信念来到中国时,比赛项目的选择让CGS几乎很难引起玩家关注,CGS的第一步就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签证问题难倒CGS
众所周知,美国大使馆的拒签率一直名列前茅,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对在其国内的旅游者并不象其它国家那样加以控制,比如强迫旅游者在当地政府登记,因此美国的签证法非常严格,要求签证官把每个申请人都看作有移民意图,除非申请人能证明自己无此目的。这也就是美国大使馆拒签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外国公民想要通过签证,必须给领事非常好的印象,这包括诸如申请人的年龄、工作背景、资产证明及待遇等一系列硬性条件。而电子竞技在中国尚属新兴运动,职业选手多为青少年,且仍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满足美国使馆的上述要求实属不易。
所以签证问题也成为CGS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难题。我们都知道武汉龙队是由不同几个项目的选手组成的,其中cs:s代表队是以原wNv,Gaming队员为班底组成的。这些前wNv选手由于曾赴美国参加WSVG,再加上wNv目前和微软保持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手签证可以得到微软、Intel等大型公司的担保,所以去年部分CS:S选手获得了赴美签证,但是其它两个项目的选手和个别CS:S选手都未能通过签证。这样,在去年年底已经获得了美国总决赛资格的武汉龙队由于选手的签证问题,缺席了CGS2007赛季的总决赛。缺席总决赛对于CGS这样的比赛来说,意味着之前的比赛都毫无意义。选手被拒签对于中国电子竞技一直非常敏感,CGS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将会极大的影响CGS在中国的发展。(编者注:CGS2008第一赛季亚洲区的比赛在“五一”期间刚刚结束,武汉龙队再次获得总决赛资格,但是能否通过五月底的签证还是个未知数。)
结语:其实以CGS的实力,其在中国的发展本不应该如此艰难,比赛项目和签证这两个问题也许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都是CGS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本刊从各种渠道得到消息,都显示CGS对中国有着巨大的资金投入,然而这部分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随便举个例子,Andy Reif也许根本不会想到武汉和上海的CGS场馆里坐满了的Fans都是每人每天100元雇佣而来的“专业”观众;而除了少量的媒体报导,我们几乎很难看到CGS的新闻:还有其它种种,这也许是不了解中国行情的Andy Reif和CGS总部永远都无法知道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都跟CGS在中国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有着巨大的关系,当然,这是另外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了。真相总有大白的那一天,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想破坏某些人的发财梦,我只是想当你在角落里数着美金时,能不能稍微负点责任把中国选手送到美国?
2007年是CGS第一年的试运行阶段。关于CGS的新闻铺天盖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就是传说CGS身后是传媒默多克在支持,以及对于电子竞技来说是天文数字的700万美元的总奖金了。实际上这两点也完全可以归结到一点:钱。对于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因为缺乏资金而备受困扰的电子竞技来说,钱在很多人心目中代表着成功。
从CGS赛区的设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阿联酋、澳大利亚是为亚洲区分赛区的地位进入CGS联盟的。2007年夏天,在上海本刊曾对CGS全球CEO“Andy Reif”做过采访,对于我们提出的“CGS为什么要进入中国”这个问题,Andy Reif如此回答:“在所有理由中,我来中国推广CGS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而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官方把电子竞技列为正式体育项目的国家,这两点让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很好的先决条件。我也会在尊重中国文化和民族的基础上,让CGS在中国的市场上得到迅速发展,并把这一体育项目推广到更高的层次。”
从Andy Reif的这番话语中,我们可以判断出他很看好中国电子竞技的整体环境,再加上他本人从2006年开始先后五次来到中国考察研究,我们足以判断,CGS对于中国市场是非常看重的。然而,CGS自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其发展理念就和中国电子竞技环境有着种种冲突,通过这一年多来CGS经历的利z种事件,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CGS如果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而CGS在中国发展面临的两个最大困难,就是比赛项日和美国签证。
比赛项目先天短板
在CGS设置的比赛项目中,并没有出现一项其它大型赛事的主流电子竞技项目如CS1.6、War3或者SC,取而代之的则是是在北美非常流行的XBOX360主机上的两款电视游戏,以及最受电子竞技业界争议的竞技项目CS:S。非传统的项目设置让CGS受到了外界巨大的质疑,但SGS依然坚持自身理念,这是为什么?
当然,CGS选择CS:S还有其它层面的考虑。同以前cs新旧版本更替一样,这种转变在电子竞技圈里算不上新鲜事,每次这种由厂商或赛事提出的强制性的转变都会引起玩家和职业选手们强烈的不满,他们普遍认为厂商或者赛事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利益。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但是,电子竞技目前的发展结构让玩家和选手在一个错误的选择面前几乎没有发言权,除非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厂商和赛事的愚蠢之后。CPL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不顾玩家意见强行选择CS:S以及诸如PK等非主流比赛项目后,CPL回到了1.6时代,但为时已晚,玩家的抛弃成为CPL最后崩盘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CGS也并非没有看到前车之鉴,但是CGS和和CPL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其中能让CGS坚持CS:S的重要依据就是典型的美式思维——金钱改变一切。我们可以站在CGS的角度去想一想,如果CGS也采用了CS1.6,即使在奖金设置上能盖过其它大型赛事如WCG和ESWC,但这些大型比赛的品牌价值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这样CGS最多就是形成了和这些赛事并驾齐驱的局面,而这也正是CGS最不想做的。他们没有必要把自己最起步的定位就放得如此之低,因为他们的目标是电子竞技的NBA,也就是说CGS不想和现在世界上任何一家赛事相比,因为CGS认为自身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CGS在考虑电视转播的基础上,又根据上述原因选择了CS:S,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金钱的刺激让CS:S成为主流的团队竞技项目,以取代看起来已经在不断下滑的CS1.6,进而通过选手独家签约制度让更多的职业选手从CS1.6转型到CS:S,从而引起玩家群体的集体迁徙。最后再通过媒体的关注和炒作让CGS在业界肆得声音的制高点。实际上CGS几乎真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CGS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CGS。
但是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CGS则因为比赛项目的选择陷入了各种困扰之中。首先:War3在中国依然是处在无可替代的位置,虽然没有人做过详细的调查,但我们估计War3玩家的数量几乎占中国电子竞技基础玩家的60%以上,这还是个保守的数据。所以,当CGS没有选择War3后,几乎所有的War3玩家都把对CGS的注意力都放在消极的方面,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这样突然的转变:其次,由于XBOX360在中国还处于普及的初始阶段,而且大量的XBOX360游戏玩家都仍然将游戏视为娱乐和放松,他们很难主动将自身同激烈的电子竞技比赛联系起来;第三,CS:S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很难有大量的CS玩家追随:最后,作为比赛最重要普及和推广手段的电视转播在中国有着政策限制,中国玩家至今未能看到一场完整的CGS总决赛转播甚至录象,这种状况让最狂热的Fans也只能选择放弃。
所以说,当CGS带着其无比坚定的信念来到中国时,比赛项目的选择让CGS几乎很难引起玩家关注,CGS的第一步就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签证问题难倒CGS
众所周知,美国大使馆的拒签率一直名列前茅,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对在其国内的旅游者并不象其它国家那样加以控制,比如强迫旅游者在当地政府登记,因此美国的签证法非常严格,要求签证官把每个申请人都看作有移民意图,除非申请人能证明自己无此目的。这也就是美国大使馆拒签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外国公民想要通过签证,必须给领事非常好的印象,这包括诸如申请人的年龄、工作背景、资产证明及待遇等一系列硬性条件。而电子竞技在中国尚属新兴运动,职业选手多为青少年,且仍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满足美国使馆的上述要求实属不易。
所以签证问题也成为CGS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难题。我们都知道武汉龙队是由不同几个项目的选手组成的,其中cs:s代表队是以原wNv,Gaming队员为班底组成的。这些前wNv选手由于曾赴美国参加WSVG,再加上wNv目前和微软保持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手签证可以得到微软、Intel等大型公司的担保,所以去年部分CS:S选手获得了赴美签证,但是其它两个项目的选手和个别CS:S选手都未能通过签证。这样,在去年年底已经获得了美国总决赛资格的武汉龙队由于选手的签证问题,缺席了CGS2007赛季的总决赛。缺席总决赛对于CGS这样的比赛来说,意味着之前的比赛都毫无意义。选手被拒签对于中国电子竞技一直非常敏感,CGS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将会极大的影响CGS在中国的发展。(编者注:CGS2008第一赛季亚洲区的比赛在“五一”期间刚刚结束,武汉龙队再次获得总决赛资格,但是能否通过五月底的签证还是个未知数。)
结语:其实以CGS的实力,其在中国的发展本不应该如此艰难,比赛项目和签证这两个问题也许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都是CGS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本刊从各种渠道得到消息,都显示CGS对中国有着巨大的资金投入,然而这部分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随便举个例子,Andy Reif也许根本不会想到武汉和上海的CGS场馆里坐满了的Fans都是每人每天100元雇佣而来的“专业”观众;而除了少量的媒体报导,我们几乎很难看到CGS的新闻:还有其它种种,这也许是不了解中国行情的Andy Reif和CGS总部永远都无法知道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都跟CGS在中国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有着巨大的关系,当然,这是另外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了。真相总有大白的那一天,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想破坏某些人的发财梦,我只是想当你在角落里数着美金时,能不能稍微负点责任把中国选手送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