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标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能力 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迫在眉睫。面对高中语文课改,我们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相对单一的语基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听”话
一个能够听懂别人说话的人,他的读说写的能力也不会很差。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听”话训练。
1.激发学生的听觉。
语文教师是“美”的天使。这个“美”是针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而言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一位语文教师组织语言的能力特别强且语言优美、富有文采,那么学生是很愿意上他的课的。
2.培养学生“听”的态度和习惯。
培养学生“听”的态度和习惯,这既是对教师的要求,又是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在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时,要注意表情动作、停顿节奏、重读轻读等,如通过重读或放慢语速让学生感知此处是重点信息以使学生快速记录此内容。
二、加强“说”话
新课标教学中有一模块是“口语交际”训练,可见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视,而且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面对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时都有个通病,那就是能理解但不会表达,这也是表达能力欠缺的一个表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强化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不爱说话或不敢说话,这就需要教师多提问以训练学生能力,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引导,鼓励他们多说话。
2.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给学生“说”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情境。如我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谈谈这两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事,谈谈自己的感想;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写作思路,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就教学内容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教材,旁征博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说话的本领。
3.重视模块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新课改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加重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把其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出现,可见对学生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教师要仔细研究“口语交际”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结合课本中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等不同的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故事化。
三、抓牢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是获取信息的首要方式。大量的阅读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1.注意阅读的形式。
阅读分为朗读、精读、泛读、略读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章都是经过科学筛选的范文,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题旨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和点拨。
2.读讲结合,加强学生诵读训练。
朗读是最重要、最常见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继而读通读懂课文。讲课文时,边讲边指导朗读,教师用恰当的语气范读,然后再指导学生读,再讨论理解,最后全班齐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夯实写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引导学生多动手写,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肯定优秀作文,表扬进步作文,鼓励“差生”作文,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
2.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现在的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究其原因是无话可说,没有素材,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累素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背诵积累。背诵教材中的优秀篇章、精彩片段、优美语句,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2)生活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做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做好文字积累。(3)阅读积累。从课外阅读中收集和积累材料,鼓励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记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注意写作训练的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不要采用以往的模式:教师留题目,学生写,写完后教师批改并讲评。而是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1)要从文体上进行突破。写作训练,不要老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种文体。可以将文体的训练,分解为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的训练。(2)不要一味地训练成篇作文。学生平时训练时,可以设立系列的片段训练,如审题训练,立意训练、选材训练、编提纲训练、动作描写训练、肖像描写训练、人物对话描写训练、说明方法训练、开头结尾训练、过渡照应训练、自拟题目训练等。(3)要注意读写结合。教师准备上阅读课时,应当想一想课文对写作有哪些帮助和启发,以便在教学时做到有针对性的联系;在指导作文时,则应有意识地联系学过的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除了以上几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优化学生的作文语言,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修辞,增强文句的表现力。当然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在批改过程中指导学生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掌握写作技能以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范大学语文报社,2010,12.
[2]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范大学语文报社,201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能力 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迫在眉睫。面对高中语文课改,我们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相对单一的语基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听”话
一个能够听懂别人说话的人,他的读说写的能力也不会很差。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听”话训练。
1.激发学生的听觉。
语文教师是“美”的天使。这个“美”是针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而言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一位语文教师组织语言的能力特别强且语言优美、富有文采,那么学生是很愿意上他的课的。
2.培养学生“听”的态度和习惯。
培养学生“听”的态度和习惯,这既是对教师的要求,又是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在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时,要注意表情动作、停顿节奏、重读轻读等,如通过重读或放慢语速让学生感知此处是重点信息以使学生快速记录此内容。
二、加强“说”话
新课标教学中有一模块是“口语交际”训练,可见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视,而且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面对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时都有个通病,那就是能理解但不会表达,这也是表达能力欠缺的一个表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强化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不爱说话或不敢说话,这就需要教师多提问以训练学生能力,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引导,鼓励他们多说话。
2.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给学生“说”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情境。如我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谈谈这两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事,谈谈自己的感想;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写作思路,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就教学内容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教材,旁征博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说话的本领。
3.重视模块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新课改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加重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把其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出现,可见对学生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教师要仔细研究“口语交际”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结合课本中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等不同的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故事化。
三、抓牢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是获取信息的首要方式。大量的阅读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1.注意阅读的形式。
阅读分为朗读、精读、泛读、略读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章都是经过科学筛选的范文,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题旨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和点拨。
2.读讲结合,加强学生诵读训练。
朗读是最重要、最常见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继而读通读懂课文。讲课文时,边讲边指导朗读,教师用恰当的语气范读,然后再指导学生读,再讨论理解,最后全班齐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夯实写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引导学生多动手写,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肯定优秀作文,表扬进步作文,鼓励“差生”作文,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
2.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现在的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究其原因是无话可说,没有素材,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累素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背诵积累。背诵教材中的优秀篇章、精彩片段、优美语句,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2)生活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做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做好文字积累。(3)阅读积累。从课外阅读中收集和积累材料,鼓励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记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注意写作训练的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不要采用以往的模式:教师留题目,学生写,写完后教师批改并讲评。而是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1)要从文体上进行突破。写作训练,不要老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种文体。可以将文体的训练,分解为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的训练。(2)不要一味地训练成篇作文。学生平时训练时,可以设立系列的片段训练,如审题训练,立意训练、选材训练、编提纲训练、动作描写训练、肖像描写训练、人物对话描写训练、说明方法训练、开头结尾训练、过渡照应训练、自拟题目训练等。(3)要注意读写结合。教师准备上阅读课时,应当想一想课文对写作有哪些帮助和启发,以便在教学时做到有针对性的联系;在指导作文时,则应有意识地联系学过的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除了以上几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优化学生的作文语言,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修辞,增强文句的表现力。当然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在批改过程中指导学生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掌握写作技能以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范大学语文报社,2010,12.
[2]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范大学语文报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