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涨的诱因及转型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分析,确定了各个因素对CPI持续上升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数据得结论:我国现在面临的是由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生活必需品的单边结构性上涨而非全面性通货膨胀。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因子分析;居民必需品单边结构性上涨
  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2-0001-04
  
  1.引言:
  
  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2007年8月CPI达到6.5%,已经超过上一轮物价周期的峰顶(2004年第三季度的5.3%),并在2008年1月、2月分别创下7.1%和8.7%的历史新高。此次的通涨到底是成本推动型亦或需求拉动型;是货币投放量过多亦或是经济过热的标志,众说纷纭。但是CPI指数价格的连创新高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将从现象入手,分析CPI指数的各项分类指标,找出对其指数上涨影响最大的因素。最客观、最真实的解读我国现在的通涨问题,进而对我国现在的通涨给出最准确的定位。
  本文利用2007年度居民消费指数分类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这十三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合使用,构造出反映CPI增长的综合因子,测算出影响CPI的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给出我国是否进入严重通货膨胀,通涨的根源到底在哪的答案。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抑制CPI继续上涨的建议。
  
  2.居民消费指数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涉及多种因素,本文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重点选取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八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
  注:上年同月=100,意为某产品本月价格与上年同月价格相比。例:某食品类2007年2月(上年同月=100)全国指数为106.0,即食品类2007年2月份价格比2006年2月份价格上涨6.0%。
  上年同期=100,意为某产品本期价格与上年同期价格相比,期为当年1月至报告月的时间段。例:某食品类2007年2月(上年同期=100)全国指数为105.5,即食品类07年1-2月份价格比06年1-2月份价格上涨5.5%。
  
  3. 居民价格指数上涨因素分析
  
  3.1 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在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重点在于解释个变量的总方差。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其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因此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我们从2007年统计年鉴中选取2007年我国1~12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的原始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个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并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提取3个公因子。为了更好地解释各个因子的负荷情况,根据方差最大原则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旋转,最后确定进入每个公因子的指标变量。
  
  3.2 数据分析
  3.2.1 提取因子分析
  如表3所示,3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855%,表明提取出来的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全体变量。其中,因子1对指标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社被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的贡献率为54.745%,贡献最大;因子2的贡献率为17.663%;因子3的贡献率为13.447%。即因子1包含了指标中54.745%的信息,因子2中包含了指标中17.663%的信息; 因子3中包含了指标中13.447%的信息。这三个因子中的信息已经基本上能够代表全体指标的信息,来反映CPI指数上涨的概况。
  3.2.2 因子负荷矩阵分析
  因子按主成分分析的负荷矩阵如表4所示。因为按主成分分析的因子负荷不能很好的解释各个因子的负荷情况,在原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旋转,得到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根据因子1所反映的各项分类指标的得分情况,医疗、食物、住房等必需品载荷较重,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必需品因子(F1)。同理,因子2中烟酒、娱乐载荷较重,故命名为奢侈品因子(F2),因子3中鲜果、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载荷较重,故命名为其他生活品因子(F3)。
  进一步分析各个指标对因子的影响情况。因子分析中,各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因子负荷不能代表指标在因子中的信息量,因此我们仍然用主成分分析中的因子负荷,即表达式(1)、(2)、(3)来分析。因为因子1已经代表了原指标中54.745%的信息量,因此,重点对F1进行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近一半指标对Fl的影响都在0.5以上,说明大部分指标对因子1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鲜果、医疗及个人用品对其影响系数都在0.80以上,其次是居住为0.7~0.8之间。
  
  4.对分析数据的解释
  
  4.1 食品类价格指数对CPI上涨影响最大
  必需品因子F1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必需品因子(Fl)的方差贡献率达到54.745%,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鲜菜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出近十年新高产生很影响大。由此可见,食品对居民的影响还是最大的。
  X2=0.918 经过旋转后,肉禽及其制品的影响度达到0.918,是整组数据中数值最高的。在肉禽蛋价格中,猪肉价格上涨45.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3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百分比达到31.7%。而粮食的影响因素仅为0.311,也就是说,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食品价格上涨,既不是因为粮食大幅度减产,也不是因为口粮需求大幅度增加,在以吃饭为核心的粮食供求关系方面,并未出现明显失衡。同时也表明,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食品的要求也从“吃饱”逐渐往“吃好”的方向过渡。
  猪肉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肉类。在下图5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猪肉的价格在2006年9月之前一直是低于往年的同期价格。从2006年10月开始,猪肉价格出现回暖然后一路攀升直到2007年8月达到最高峰,猪肉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上了近50%。前几年猪肉价格过低和猪的疫病的发生,使得养猪户承受的价格和灾害风险加剧,同时,由于国内饲料价格上涨的国际因素的影响,国内养猪的饲料成本加大,养猪的驱动力大为减弱,使得猪的供应偏紧,这是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飞涨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在图5中猪肉价格在8月达到最高值时出现了拐点,在接下来的数月中,由于政府宏观调控的介入,猪肉价格稳步回落。在2008年1月我国遭遇了50年罕见的雪灾,交通、农副产品面临了前所不遇的困难。但在1月,猪肉价格仅在高位震荡,并为突破8月的最高点。主要灾区肉类制品价格在春节前有所上涨,节日期间达到最高价位,但节后开始在波动中回落。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其他替代的农副产品的价位也出现了相应的抬升。我们可以在旋转后的载荷矩阵中看到:X4水产品、X5鲜菜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657和0.879,特别是在受灾期间,主要灾区部分蔬菜品种价格波动较大,春节期间达到最高价位。青椒、西红柿、黄瓜、大白菜、青菜价格在个别省区达到最高值时,比灾前分别上涨了98%、83%、155%、153%和127%,2月中旬以后总体上开始逐步下降。
  
  4.2医疗服务、居住价格等上涨迅速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对 F1的影响达到0.909,说明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对CPI的上升很大的作用。居住的影响为0.794,尽管房价并未例如CPI当中,但是高房价导致的高房租在CPI当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群众十分关心的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焦点问题。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年到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均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城市中又有80%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垄断的资源必然会造成垄断的价格。其次:药品流通环节混乱,尽管国家一直对药品价格有所控制,但是药品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现在,“看病贵”已让不少群众“放弃”了健康这一基本需求。卫生部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8.9%的病人有病不就医,29.6%的病人应住院而不住院。目前,迫切需要政府方面要注意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医疗机构要加大力度严格控制医药费用比例;规范检查和用药,严格控制医用耗材使用;实行人性化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病人就医需求。
  对于全体社会成员来说,住房是其基本权利和社会福利,即使是最低收入家庭,也需要消费住房服务,属于生活必需品,这是住房与一般消费品最大的区别。自1992年我国城市住宅实行商品化和市场化制度改革以来,住宅价格一直呈持续上涨趋势。在我国CPI指数中,商品房的价格是未被计入权重的。这里所提到的“居住”价格指数是指的租房价格。然而,“居住”价格的上涨其根源还是在于商品房价格的攀升,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只能租房。由于需求量的变大,房租的价格自然也会上升。要遏制居住价格上升的源头,还是应该从商品房的价格入手。改变现在过于市场化的住房政策,政府要加大力度供应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这样才能保障更多中低收入的家庭买得起房、住得起房。另外,自1985年全国第一次城镇住房普查以来,我国已经有22年没有进行过住房普查了。在这22年中,城市人口、家庭及其住房状况、城市住房数量、质量和分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通过第二次全国城镇住房普查,清楚把握当前居民家庭和住房状况,结合政府能力及未来发展,制定出更完善的政策,使更多的人能够住有所居。
  4.3 奢侈品、其他类生活用品影响度较低
  从表5中可以看出烟酒、娱乐等分类的影响较底,其价格指数基本与往年持平,略有上升;而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均是负增长,相较CPI的连续上升其价格反而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居民对于非必需品的其他类商品消费欲望不是很高,对于可买可不买的商品,他们有着自己的斟酌。
  
  5.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清晰的得出,此番CPI连续上升并不是因为物价的全面上涨而导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5.1结构性通货膨胀
  此次的物价上涨并不是全面的恶性的轮番上涨,数据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烟酒、娱乐等分类对CPI上涨影响较低,衣着、家电、交通等还略有下降。所以我国现在面临的是一次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5.2 生活必需品起主导作用
  从现象上看此次上涨是由食品带动的结构性上涨;但是根据得到数据,从结果上来看,肉禽及其制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对CPI上涨的影响最大,奢侈品和其他生活类用品价格指数基本持平,有的略有下降,我们是不是能将其概括为居民必需品(F1)的单边结构性上涨?至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今社会,最最严重的还是“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的口腹之需、让其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才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居民必需品(F1)的单边结构性上涨给人民生活将会带来更大的负担,特别是对中低收入人群。对必需品支出的扩大,进一步缩小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同时隐形的进一步扩大的贫富收入差距,这将极大的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必需品“涨”声一片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那些中低收入人群,保障他们最低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M].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洪玉.对我国当前住房问题和住房价格问题的思考文[J].上海房地, 2007,(5).
  [3]牛锡智,董宏伟.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与对策[M]. 中共青岛市党委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一期
  [4]《医疗价格对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刘维奇 郑玉刚
  [5]《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特别报道[N].经济观察 2008年3月.
  
  [作者简介]刘金海,杨雪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
  [收稿日期]2007-10-23(责任编辑:梅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出发,修正出一个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即加入了非正规就业因素的模型,并尝试对其进行政策含义的解释,最终得出非正规就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剩余劳动力;预期纯收入;政策含义  中图分类号:F241
期刊
内容提要: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势必意味着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但现行的征地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随着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逐渐显露,矛盾突出。这些矛盾,又较集中地表现在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上。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经营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农村土地股份制,并分别从经济、法律两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期刊
内容提要:近来,为了解决药品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导致的药价虚高问题,不少人建议重新回到由政府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药品专卖政策。本文通过药品购销领域厂商与医院、厂商与政府的两个博弈模型,得出药品政府专卖政策虽然能降低药品销售成本但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结论,并对博弈结果的深层内涵及政策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药品定价;政府专卖;博弈  中图分类号:F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期刊
内容提要:对于我国经济类型区的划分,提出以五分法(沿海区、近海内陆区、内陆核心区、深远内陆区、沿边区)来取代传统的东、中、西三分法,并根据五大类型区的区位条件,对其各自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全国的地域分工格局提出了初步设想。在经济类型区“五分法”的基础上再通过合纵连横来划定综合经济区,把全国分为五大辐射圈(每个辐射圈都由辐射源和受辐射区两部分所组成)和四个独立辐射区。辐射圈和独立辐射区都是本文对综合经济
期刊
内容提要:旅游与消除贫困研究是近年来旅游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从甘肃省实施旅游PPT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分析了甘肃实施旅游PPT战略的障碍,提出了政府加强资金和政策引导、培养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及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四条对策措施。    关键词:旅游扶贫;消除贫困;扶贫开发战略;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
期刊
内容提要: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甘肃省永登县为例,旨在说明甘肃省各县(市)如何立足于现实条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甘肃;县域经济;主成分分析;金融抑制  中图分类号:127.42文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形成的案例探讨新制度经济学在国际制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影响国际制度形成的阻力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意识形态差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搭便车效应扩散、较大的新制度机会成本和有效实施机制的缺乏是国际经济制度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制度;阻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
期刊
内容提要:动态模拟是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北京市山区可持续发展为例,简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的思路、模型建构,并对北京山区森林龄林结构变化趋势和人工林采伐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为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和政策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北京市山区  中图分类号:F1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内容提要:阿拉善左旗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地多人少、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的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相对集中、城镇规模小、城镇间联系不密切以及资源开发的无序是该地区现阶段的典型特征。文章针对该类区域的特点,以阿拉善为例,提出了空间发展的总体构想,并提出了强化功能分区、开放性构建空间发展轴、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以及构建开放性的交通大通道的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阿拉善左旗;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
1.在河南汝南县农村调查时,一个受访人突然说:“午间新闻快开始了,我得回家看新闻去。”他如此惦记着午间新闻,是因为他错过了前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在当地农村,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仅次于天气预报。汝南农村新闻联播高收视率的情况在北方农村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对新闻联播的热爱,北方的农民,无论是妇女还是老人,都能与我们海阔天空地谈论国家政策,并能精确地列举众多国家领导人的姓名与职务。看新闻成了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