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得乏味,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了无生机。新课程理念中也不断提出要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是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可把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融入多媒体之中,使学生手、脑、眼、耳等多种器官并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课堂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22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也逐步进入课堂,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毫无兴趣甚至厌烦。原因何在呢?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情境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在抽象知识形象化上也有独到的优势。
例如,进行“圆的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时,为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利用PPT课件呈现了将圆进行20等分,并将其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全部过程,并将此过程反复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过程发现,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此时,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由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不费吹灰之力,便化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教的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离不开演示,单纯的靠教师的粉笔画图,教具操作,学生就会感到学得乏味,而采用多媒体演示就可以更形象、更逼真,同时也会趣味横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又如,在“角的认识”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明白角是怎样形成的。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从而产生一个动态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又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得有趣,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小视频:一位老爷爷愁眉苦脸地说:“到今年为止我才过了16个生日,明年我将要过第17个生日,可是我忘记了我几月几日是我的生日了,哎!急死了,小朋友们你们谁知道我的生日呢?快告诉我吧。
这样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三、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升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将抽象知识和概念转化成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多媒体更是别无他求。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于一体,并能适当插入影片等素材,对课堂气氛的调控很有帮助。例如,“分数的意义”中,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几”等这些分数概念把很多学生弄得焦头烂额,其原因就是这些概念过于抽象。此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单个物体、一堆物体……并对它们进行平均分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单位“1”可以很多、很大,也可以很少、很小,可以平均分成三两份,也可以平均分成很多份。学生理解了单位“1”和“平均分”,也就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由此可见,在发散性思维培养方面,多媒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四、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手段的一次大的变革,它可以节省教师讲解的时间,为学生思考、练习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圆的周长”的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画图、讲解,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的理解。然而,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用时短,而且见效快,教师可以将图像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上,根据需要,随时变换图片,这就使得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且趣味无穷。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新举措,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为课堂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优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我相信,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会绽放出绚丽之花。(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课堂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22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也逐步进入课堂,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毫无兴趣甚至厌烦。原因何在呢?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情境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在抽象知识形象化上也有独到的优势。
例如,进行“圆的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时,为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利用PPT课件呈现了将圆进行20等分,并将其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全部过程,并将此过程反复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过程发现,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此时,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由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不费吹灰之力,便化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教的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离不开演示,单纯的靠教师的粉笔画图,教具操作,学生就会感到学得乏味,而采用多媒体演示就可以更形象、更逼真,同时也会趣味横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又如,在“角的认识”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明白角是怎样形成的。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从而产生一个动态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又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得有趣,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小视频:一位老爷爷愁眉苦脸地说:“到今年为止我才过了16个生日,明年我将要过第17个生日,可是我忘记了我几月几日是我的生日了,哎!急死了,小朋友们你们谁知道我的生日呢?快告诉我吧。
这样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三、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升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将抽象知识和概念转化成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多媒体更是别无他求。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于一体,并能适当插入影片等素材,对课堂气氛的调控很有帮助。例如,“分数的意义”中,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几”等这些分数概念把很多学生弄得焦头烂额,其原因就是这些概念过于抽象。此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单个物体、一堆物体……并对它们进行平均分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单位“1”可以很多、很大,也可以很少、很小,可以平均分成三两份,也可以平均分成很多份。学生理解了单位“1”和“平均分”,也就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由此可见,在发散性思维培养方面,多媒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四、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手段的一次大的变革,它可以节省教师讲解的时间,为学生思考、练习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圆的周长”的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画图、讲解,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的理解。然而,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用时短,而且见效快,教师可以将图像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上,根据需要,随时变换图片,这就使得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且趣味无穷。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新举措,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为课堂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优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我相信,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会绽放出绚丽之花。(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