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帮扶政策“用起来也很美”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则故事,引人深思。
  一个村庄里,有二人是邻居,他们同时得到了酿造“绝世美酒”的秘方。
  秘方这样写道:将端阳那天收割的硕米和冰雪初融时的泉水调和在一起,注入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见阳光的新荷覆紧,密闭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于是,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齐所有材料,调和、覆紧、密封,等待启封的时刻。
  第四十九天终于到了。两人彻夜未眠,等待着鸡鸣。
  远远地,第一声鸡鸣传来。
  紧接着,第二声鸡鸣响起。
  第三声鸡鸣,什么时候来?
  其中一人左等右等,终于等不住了,于是打开陶瓮,发现里面只有一汪水,像醋一样酸。
  于是,他失望地把水洒在了地上。
  而另一人咬着牙,一直坚持到三遍鸡鸣响彻天际才打开陶瓮,因此收获了绝世美酒。
  事实上,第二声鸡鸣与第三声鸡鸣只间隔了15分钟。
  然而,“酒”与“水”之间,却是“质”的区别。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个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努力往往攸关成败;而一旦懈怠或操之过急,就会让所有付出付诸东流。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职能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帮扶。
  对民营企业来说,政策落地就是帮扶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这“最后一公里”的通畅,再好再完备的帮扶政策都等于“0”。
  截至2018年6月, 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5%,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2%。
  能取得“半壁江山”的成绩,当然离不开营商政策的支持。
  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反映:过去各级帮扶政策虽然不少,落实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的地方和部门,热衷于制定政策,认为政策数量等于帮扶效果,结果导致落实效果不好;有的部门,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执行走样、落地打折无伤大雅,结果让民营企业急需的帮扶“悬在空中”,可望而不可及……
  这种疏于再细化一遍,疲于再扎实一轮,懒于再强化一次的心态和作风,渐渐催生出一个问题:帮扶政策,只是“看上去很美”。
  针对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帮扶政策不仅“看上去很美”,而且还得让民营经济“用起来也很美”?
  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强调,抓政策落实,加强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这再次揭示了一个道理:民营经济好不好,要看企业获得感多不多;企业获得感多不多,要看帮扶政策实不实。
  笔者认为,要真正让帮扶政策“用起来很美”,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着力:
  要兼顾“顶层”和“基層”——“顶层设计”和“落地推动”,在落实中查找差距、梳理做法、总结经验,反馈问题,不断针对民营经济具体需求调整设计。
  要完善“评估”和“奖惩”——即对接保障和帮扶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相关职能部门科学订立考核制度,完善检验帮扶政策效果的科学评估方法。通过强化“过程”和“结果”来督导执行,以此减少和抑制极少数职能部门干部的懈怠情绪,真正形成让帮扶政策“用起来也很美”的制度体系。
  要建好“堡垒”和搭好“桥梁”——通过加强非公党建,实现党组织对民营经济的有效覆盖,提升党组织的协调沟通功能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党和政府帮扶政策与民营经济发展实际的对接。
  如此,相信帮扶政策就能发挥最大化效用,让广大民营企业“用起来也很美”。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19日,天气寒冷,开州区渠口镇上的一个广电业务办理点,人头攒动。  “老人家,您等一下,我帮你弄。”办公桌前,一位身穿红色冲锋衣的中年男子接过一位老人递来的材料。  这叠材料里,不仅有老人办理有线电视业务的相关资料,还夹着老人的身份证、低保证、电表户号……  “好的,过两天,我帮您去跑赵家供电所。”中年男子随即帮老人复印好资料,把原件递还给老人。  听到中年男子的这句话,老人连声道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被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对所犯错误进行了反思,并撰写了忏悔书。这些忏悔书展现了他们在思想认识上的转变过程,是开展警示教育的鲜活反面教材,供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  【违纪违法事实】  2019年5月,杨宏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查,杨宏伟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
如今,我家的土地已流转给村集体,不仅每年每亩有300元流转费,土地带来的纯收益还可以和村集体“二八”分成。这要是放到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我家还承包了3亩黄精地的管护任务,光是这项,我家每年就有3000元收入。平时在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也有150元的收入,这比以前种植洋芋、包谷,不晓得要强好多倍。除了村集体务工收入外,我家养殖的44桶中蜂,2019年产出将近100公斤蜂蜜,一公斤卖到了300元,早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振兴计划。  何为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分析、教育云平台及未来教育理念,涵盖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研修、学校管理、发展评价等全方位、多维度、全流程、成体系的教育新生态,其主体是智慧课堂、智慧课程、智慧研修、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我们要秉承“面
渝北区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和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精神,对标重庆建设“两中心两地”,围绕提升产业能级、创新能级、开放能级、服务能级,谋划提出了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内陆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四区”发展定位,全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实施农村“双十万工程”,做大自己、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  围绕补链强链,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
严克美骑摩托车下乡 图/李文科  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走出大山是她的梦想。  然而,大学毕业后,她却选择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修路、发展产业。  一转眼,11年过去了,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村情在变、事情在变,但不变的是她服务群众的心,和村民对她的赞赏。  她,就是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当阳乡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  初见严克美时,她戴着一副眼镜,扎着一个马尾辫,举手投足一副干练的模样。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市场主体担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保市场主体任务十分紧迫。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切实履行统筹协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职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市委及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研讨分析,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以务实举措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纾困惠企保
近年来,随着渝黔两省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也逐步完善起来,但两地交通通畅能力尚未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渝黔边界地区尚未形成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密度、等级较低,交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进入产业园区“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边界地区断头路较多,域内交通通达能力弱,对区域内人流、货流、资源流的支撑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抢抓渝黔合作新机遇,进一步加快
“醒”过来、“暖”起来、“旺”起来  36℃的高温,没能阻挡人们出行的脚步、消费的热情。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重庆全市消费市场总体呈现货足价稳、运行有序的平稳态势,主要商圈和重点监测商贸企业零售额达到32.8亿元。其中,重庆重点监测的八大商圈零售额共计达到17.23亿元;全市汽车销售总额达到7.58亿元。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经济复苏,消费市场“醒”过来、“暖”起来、“旺”起来的有力印证。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新时代赋予成渝两地的历史使命,也为两地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2020年4月16日,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全市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中央有部署,重庆有行动,大足有落实。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