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贪婪是对的。贪婪是有用的。贪婪可以阐明一切,披荆斩棘直捣要害。贪婪无所不在——对生活,对金钱,对爱情,对知识的贪婪——贪婪激发了人类向上的动力。”
1987年,影片《华尔街》的男主角、金融巨鳄戈登·盖柯用这样一段语惊四座的演讲,将自己带入了美国电影、甚至美国文化的经典人物行列。
2001年,因内线交易不法牟利被判重刑的戈登走出狱门。这个世界仍旧贪婪,但是华尔街不再是那个华尔街。戈登如何才能重新回到华尔街的核心权力体系?
在被誉为“金融教科书”的《华尔街》上映23年后,该片导演、三届奥斯卡金奖获得者奥利弗·斯通推出了《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10月15日,这部影片在中国大陆全面上映。除了由于戈登一角荣获奥斯卡影帝的迈克尔·道格拉斯继续出演同一角色外,影片还云集了老戏骨乔什·布洛林、奥斯卡影后苏珊·萨兰登,以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生代明星、《变形金刚》男主角希亚·拉博夫和“小赫本”凯瑞·穆里根。
和《华尔街》一样,影片的矛头直指金融市场,而人物关系更为诡异而错综:他们一面在感情上互相羁绊,一面又彼此陷害。
当女儿的男友雅各布向戈登请教金融世界的生存之道时,戈登为了利用他缝补自己与女儿的情感裂痕而对其倾囊相授,但同时声称,“任何被称为良师的人只会吃掉他的学徒!”按照主演希亚·拉博夫的评价,“电影里五个主角,都想让对方生不如死”。
2009年,导演斯通读到持有美国职业经纪人执照、自称“金融宅男”的编剧阿伦·勒布所写的剧本后,开始有了拍摄新“华尔街”、让剧中人物卷土重来的想法,因为编剧把“2008年的华尔街以及全球经济都浓缩在剧本里,多切合时事,多么令人兴奋!”
奥利弗·斯通迅速表现出了对电影真实性和逼真度的坚持。他带领制作团队访问华尔街多家投资银行跟避险基金公司,还拜会了美国商界的巨头们,很多华尔街的真人真事都被加入电影中。有报道指出,《华尔街2》在戛纳举行首映后沉寂近4个月才迎来全球公映,正是“为了不触动和华尔街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广大股民的神经”,“因为目前经济局势相当敏感”。
影片一个重要的情节是,颇负盛名的Keller Zabel投资公司股价暴跌,而布兰顿·詹姆斯代表的知名投资银行Churchill Schwartz则趁火打劫,最终导致了前者的倒闭及其拥有者、雅各布的恩师路易斯·扎贝尔的自杀。这极易让人联想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所引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转变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人指出,这间接隐喻了当时造成全球经济混乱的高盛集团和雷曼兄弟的争斗。
华尔街的大佬们在续集中操纵股市的手法与《华尔街1》时期相比更为隐晦,且更为凶狠,投资银行这样动辄在全球狂扫数亿美元的金融机构代替了80年代的企业掠夺者。直至今年,著名的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公司仍然被“欺诈门”的丑闻缠身,直至7月15日,才终于以接受一笔破纪录的、向美国财政部和几家潜在受害方支付5.5亿美元的罚单的方式解决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自己的指控。
导演当然更没有忽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国是金融巨头们眼中的“救世主”,影片中 “人民币”“中国”等词被华尔街大佬们屡屡提起,地产大亨潘石屹的妻子张欣更在片中客串中国大企业的谈判代表,本色出演。
华尔街的确在不停改变。上个世纪80年代,在导演奥利弗·斯通拍摄《华尔街》之前,他做了几十年华尔街经纪人的父亲常对他说,市场上都没有好的商业金融片。于是刚刚完成大获好评的战争片《野战排》的斯通决定把镜头拉回美国本土,拍下发生在家乡的大战——纽约金融丛林里的战争。
在斯通父亲做交易员的年代,年轻交易员必须慢慢往上爬,如果一年内做了10万美元的生意,就已经相当成功了。到了80年代,很多年轻人开始赚大钱,接下来,人们谈论的交易条款从百万美元猛增至10亿美元。
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得很多问题浮上水面。“银行长期以来都欺骗美国大众,他们计算错误、大量融资、投机买卖,”斯通说,“华尔街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赌场心态……华尔街是一个引起毁灭的机器吗?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问题。”
1987年,斯通将《华尔街》当做一个道德上的寓言故事来拍摄,而实际情况是,这部影片遭到误读。斯通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创造的想予以道德批判的戈登·盖柯会受到很多人的崇拜,即使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
这个标志性的角色确实为华尔街创造了一种文化。一些人对斯通说:“我到华尔街工作,都是因为看了你的电影。”很多交易员留起了戈登的招牌长发、穿他的吊带裤、按照他交易时赶尽杀绝的作风行事。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心里相信戈登的名言“贪婪是好的”。在《华尔街2》中,戈登说:“我过去总是说贪婪是好的,但现在它是合法的。”
贪婪已成为时尚,斯通感慨,这简直 “令人发指”。
“你必须发笑,因为世界发疯了,”他说,“请记住,金融只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它的情节实际上是关于爱情、信任、贪婪和背叛的,这些东西由来已久,并且一直与我们有关。”
23年前,《华尔街》终结于戈登的入狱;而如今,斯通为影片设置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温暖大团圆结局:亲情战胜了一切。万恶的戈登在片中留下了悔恨的眼泪,甚至如同慈善家般地劝导道:“万恶的根源是投机。”显然,华尔街如今的贪婪时尚,只能让斯通对故事的导向更为谨慎。★
1987年,影片《华尔街》的男主角、金融巨鳄戈登·盖柯用这样一段语惊四座的演讲,将自己带入了美国电影、甚至美国文化的经典人物行列。
2001年,因内线交易不法牟利被判重刑的戈登走出狱门。这个世界仍旧贪婪,但是华尔街不再是那个华尔街。戈登如何才能重新回到华尔街的核心权力体系?
在被誉为“金融教科书”的《华尔街》上映23年后,该片导演、三届奥斯卡金奖获得者奥利弗·斯通推出了《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10月15日,这部影片在中国大陆全面上映。除了由于戈登一角荣获奥斯卡影帝的迈克尔·道格拉斯继续出演同一角色外,影片还云集了老戏骨乔什·布洛林、奥斯卡影后苏珊·萨兰登,以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生代明星、《变形金刚》男主角希亚·拉博夫和“小赫本”凯瑞·穆里根。
和《华尔街》一样,影片的矛头直指金融市场,而人物关系更为诡异而错综:他们一面在感情上互相羁绊,一面又彼此陷害。
当女儿的男友雅各布向戈登请教金融世界的生存之道时,戈登为了利用他缝补自己与女儿的情感裂痕而对其倾囊相授,但同时声称,“任何被称为良师的人只会吃掉他的学徒!”按照主演希亚·拉博夫的评价,“电影里五个主角,都想让对方生不如死”。
2009年,导演斯通读到持有美国职业经纪人执照、自称“金融宅男”的编剧阿伦·勒布所写的剧本后,开始有了拍摄新“华尔街”、让剧中人物卷土重来的想法,因为编剧把“2008年的华尔街以及全球经济都浓缩在剧本里,多切合时事,多么令人兴奋!”
奥利弗·斯通迅速表现出了对电影真实性和逼真度的坚持。他带领制作团队访问华尔街多家投资银行跟避险基金公司,还拜会了美国商界的巨头们,很多华尔街的真人真事都被加入电影中。有报道指出,《华尔街2》在戛纳举行首映后沉寂近4个月才迎来全球公映,正是“为了不触动和华尔街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广大股民的神经”,“因为目前经济局势相当敏感”。
影片一个重要的情节是,颇负盛名的Keller Zabel投资公司股价暴跌,而布兰顿·詹姆斯代表的知名投资银行Churchill Schwartz则趁火打劫,最终导致了前者的倒闭及其拥有者、雅各布的恩师路易斯·扎贝尔的自杀。这极易让人联想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所引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转变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人指出,这间接隐喻了当时造成全球经济混乱的高盛集团和雷曼兄弟的争斗。
华尔街的大佬们在续集中操纵股市的手法与《华尔街1》时期相比更为隐晦,且更为凶狠,投资银行这样动辄在全球狂扫数亿美元的金融机构代替了80年代的企业掠夺者。直至今年,著名的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公司仍然被“欺诈门”的丑闻缠身,直至7月15日,才终于以接受一笔破纪录的、向美国财政部和几家潜在受害方支付5.5亿美元的罚单的方式解决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自己的指控。
导演当然更没有忽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国是金融巨头们眼中的“救世主”,影片中 “人民币”“中国”等词被华尔街大佬们屡屡提起,地产大亨潘石屹的妻子张欣更在片中客串中国大企业的谈判代表,本色出演。
华尔街的确在不停改变。上个世纪80年代,在导演奥利弗·斯通拍摄《华尔街》之前,他做了几十年华尔街经纪人的父亲常对他说,市场上都没有好的商业金融片。于是刚刚完成大获好评的战争片《野战排》的斯通决定把镜头拉回美国本土,拍下发生在家乡的大战——纽约金融丛林里的战争。
在斯通父亲做交易员的年代,年轻交易员必须慢慢往上爬,如果一年内做了10万美元的生意,就已经相当成功了。到了80年代,很多年轻人开始赚大钱,接下来,人们谈论的交易条款从百万美元猛增至10亿美元。
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得很多问题浮上水面。“银行长期以来都欺骗美国大众,他们计算错误、大量融资、投机买卖,”斯通说,“华尔街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赌场心态……华尔街是一个引起毁灭的机器吗?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问题。”
1987年,斯通将《华尔街》当做一个道德上的寓言故事来拍摄,而实际情况是,这部影片遭到误读。斯通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创造的想予以道德批判的戈登·盖柯会受到很多人的崇拜,即使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
这个标志性的角色确实为华尔街创造了一种文化。一些人对斯通说:“我到华尔街工作,都是因为看了你的电影。”很多交易员留起了戈登的招牌长发、穿他的吊带裤、按照他交易时赶尽杀绝的作风行事。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心里相信戈登的名言“贪婪是好的”。在《华尔街2》中,戈登说:“我过去总是说贪婪是好的,但现在它是合法的。”
贪婪已成为时尚,斯通感慨,这简直 “令人发指”。
“你必须发笑,因为世界发疯了,”他说,“请记住,金融只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它的情节实际上是关于爱情、信任、贪婪和背叛的,这些东西由来已久,并且一直与我们有关。”
23年前,《华尔街》终结于戈登的入狱;而如今,斯通为影片设置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温暖大团圆结局:亲情战胜了一切。万恶的戈登在片中留下了悔恨的眼泪,甚至如同慈善家般地劝导道:“万恶的根源是投机。”显然,华尔街如今的贪婪时尚,只能让斯通对故事的导向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