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分钟,换1小时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内心巴不得娃快点自己玩,娃是能感觉到的。这会让他们更焦虑。
  经常有妈妈和我说,感觉生了娃以后,自我成長就停滞不前了:下班后分分钟被娃黏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分钟都没有。
  陪娃之所以累,其实对很多人而言,在于连续不断高强度陪伴的累。如果陪娃1~2小时的中途,能停下来休息10~15分钟再继续,父母的情绪更放松,陪伴的质量也能大幅度提高。
  这10~15分钟,其实就是孩子独处的时间。
  回想我自己,做全职妈妈转眼两年多了,女儿从分分钟不让妈妈离开视线,到现在能独立看书、玩玩具半小时以上,没用的弯路、有用的套路,都在今天的文章里分享给大家。
  忍一忍,保护独处时间
  记得大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我整个宇宙的中心都放到她身上了。她哼唧一声,我就立刻去抱她,看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一天来来回回数次,很快就累趴了。
  直到有次带女儿去儿医那里体检,我看到她在发呆,忍不住又拿个玩具去逗她。儿医看到后说,其实没必要,只要观察到宝宝不烦躁,每天给他们一些独处的me-time,对发育其实有好处。
  后来我意识到,原来小婴儿并不是每一次哼唧都会演变成哭泣的,大人过度介入反而可能给他们太多刺激。
  有了二宝以后,我吸取第一次的教训,明白到过去认为的“婴儿不能独立玩耍”其实是种误解,开始有意识地去保护二宝的独处时间,发现她有时哼唧是因为困了;有时会凝视自己的小手,或者研究怎么把手指放进嘴里,这些情况下我都不会去干扰她。
  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后,二宝现在自主入睡完全没问题,白天也不会放下就哭,比当时带大宝轻松了很多。
  陪伴越多,独立越多
  如果我们内心巴不得娃快点自己玩,娃是能感觉到的。
  这会让他们更焦虑。
  独立玩耍这种能力,最好在陪伴中帮助孩子练习。充分的陪伴才能衍生独立。一开始可能要多花些时间,但好处后续会慢慢体现。
  那次受儿医的启发后,从大女儿1岁左右开始,在陪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她专注的片刻,我不打扰也不走开——千万别在这个时候偷偷溜走,那样会前功尽弃的!我就安静地坐在她身边:有大人陪着,宝宝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也不会反感独处这件事。
  这是独处训练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她能连续专注几分钟后,坐得离她远一点,但仍然在同一个房间里,拿本自己的书翻几页。这时我仍然算陪着她,但实际是各做各的事情了,如果她搭积木不时要我帮助,我会放下书帮她一下。
  第三步是等到女儿能独立玩10分钟以上的时候,我会趁她快进入状态前,起身告诉她,妈妈要离开房间一会,需要妈妈的话,妈妈在隔壁。这个时候她基本上就是点个头,然后继续自high了。
  10分钟换1小时
  有些时候,孩子可能有独立玩的能力,但没有独立玩的环境。这就需要大人有意识地给他们准备:
  独立空间;
  辅助工具。
  讲真,没几个当妈的会说,我希望孩子一刻不停缠着我。私下谁不希望孩子能独立玩会儿,换一点时间给自己?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熟悉我的妈妈都知道,不管再累,我每天都会抽10~15分钟,准备一下女儿第二天的活动,或是手工素材,或是设计两三个小游戏,或者把她房间的玩具清理一下,换一批新的。
  这10分钟的准备,可能就演变成第二天娃1小时的独立玩耍。
  比如前几天,我花了10分钟,用布片剪出一些“食材”,给女儿准备好纸板和胶水,让她自己做披萨饼。
  然后我再从自己“赚到”的这1小时里,抽10分钟出来,准备第二天的游戏素材,然后第二天,又收获1小时,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毕竟作为妈妈,如果每天能有这1 小时自我提升,情绪会更愉快,也更有精力来给孩子提供高质量陪伴。
  因为做全职妈妈比较累,一开始我引导女儿独立玩耍,确实是带了些私心的。但在我“不陪伴”的时间里,她确实在快速成长,变得更加专注、更加独立、更加丰富。
其他文献
在意大利,没有面条就不能算是一顿饭。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意大利面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意面消费国,却是咱们中国。  1.身体非常坚硬。  杜兰几乎是世界上最硬的一种小麦,也是意大利面的专用面粉,煮熟的面条呈黄色,特别耐煮,很有嚼头。而咱们中国小麦相比没那么硬,煮出的面条柔软、爽滑,弹性更好。  2.不同造型,不同配料。  意面有很多不一樣的形状,厨师会搭配不一样的做法:长形用来搭配番茄肉酱,螺旋形搭配奶油
舞蹈課
刚刚移居美国的朋友,给我打了一通诉苦兼求助的越洋电话。  她的孩子3岁,忽然发烧至39℃,伴有腹痛,呕吐(非喷射性),私人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只让孩子吃了退烧药,叮嘱多喝水,在家观察。孩子在家整整烧了一天,一吃就吐,高烧,光想睡觉,间歇肚子疼。她着急地打电话问医生,结果医生说这是正常情况,不需要紧张。她不放心,赶紧打电话咨询我。  我听了她的叙述,建议她带孩子去查血常规,必要时做个腹部B超。朋友马
《找不同》  因为总是心不在焉,羊奶奶把房间弄得一团糟。请找出15处不同。羊奶奶的菜籃子  羊奶奶逛市场也是一样迷迷糊糊。不信你们看——
“我们当然得保护孩子远离危险,这是整个社会必须对他们做出的承诺。但当这种保护超过必要的限度时,实际上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失败。”美国作家基弗尔·塔利这样说。  因此,他花了十年时间从数千案例中选择、筛选出50件事,完成作品《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儿》。每个孩子都可以按难易程度,在童年和青少年阶段一一完成。  这可不是为了好玩和冒险,而是让孩子掌握技能,学会面对那些需要谨慎应对的事情。安全=不可以?  
和宝宝去海边的时候,有没有拾回一些美丽的贝壳?别把这些贝壳锁进抽屉,和宝贝一起做一串贝壳风铃,既可装饰屋子,又能时时唤起蓝天、白云、大海、嬉闹等美好回忆。  如果没有去海边也没有关系,吃海鲜的时候,记得把贝壳存起,还很环保是不是?  学习了三年服装相关专业后,移民加拿大。女儿出生后开始学习摄影,热衷于DIY,并与孩子一起制作各种亲子小手工,作品被国内多家书籍和杂志刊登,深受读者肯定和喜爱。  材料
上周五幼儿园“庆六一”表演,接近尾声,小伙伴阳阳捧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儿子多多想凑近观看,可阳阳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甚至还跑到老师面前责怪多多。谁知多多被再三拒绝后,仍旧义无反顾地伸着脑袋要看阳阳玩游戏,哪怕老师出面阻止。  听老师事后的叙述,多多当时仿佛在用行动告诉阳阳和老师:“我就要看,你不给我看,我也要看。”  了解完整个事情经过,我心中犹如打翻五味瓶:首先有些诧异,多多为何如此执拗呢?此
1.“天气这么好,不如来拔河。”  2.弟弟用力一拽,糟——糕!  3.“一张纸巾不够结实,”姐姐说:“咱们两张一起来。”  4.哎呦!两张还是断,这可怎么办?  5.姐姐又想了个办法:像这样缠在一起,兩张变成一张——  6.“一二,一二!”“嘿呦,嘿呦!”  7.绳子没有断!弟弟赢了拔河,姐姐赢了实验——大家都很开心。  为什么平展的纸巾一拉就断,缠成绳子就会变得很结实?因为纸巾看起来是平的,里
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的只是“保护”。  3关于专注力,大家有个共识,即一岁之内的孩子,注意力也就在5分钟左右,两岁的孩子注意力仅有10分钟。  但是据我亲身实践,这个数字说的仅仅是平均值。如果掌握方法,那么孩子单次注意力时长远远超过那个科学数值——毛豆六个月的时候,注意力可以集中20分钟;一岁多的时候,可以听我读半小时的书;两岁多玩玩具时,注意力可以集中在三四十分钟。  很多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