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人:曾建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被访人:《甘肃日报》总编辑杨德禄
  访谈时间、地点:2007年7月24日,《甘肃日报》总编办公室
  录音整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周雅莎
  
  一、西部地区党报发展难度比发达地区大
  
  曾建雄(以下简称“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是全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我们希望深入了解贵报业集团的主报《甘肃日报》在改革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
  杨德禄(以下简称“杨”):实事求是地说,目前除了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党报,如《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办得活一些,市场化程度高一些,其他地区,像咱们北方的、西部的党报其实都面临不少困难。
  曾:中国社会的经济现实本身就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党报寻求发展要比发达地区的难度更大。
  杨:难度要大得多。发行、广告等一系列问题都受到当地经济总量的影响。特别是广告收入,跟你的经济总量是完全成正比的。不过,我们报纸近年来还是实施了一些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对报纸的版面进行了改革,近一年版面改动较大。因为党报的特殊身份,我们的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所占比例较大,如果要从内容上改革,说实话,压力太大,这不是单纯报社一方可以办到的事情,关键在主要领导。所以,我们只能先做能力范围内的改革,就是让版面活跃一些,让报纸看起来有新鲜感、好看一些。我们对图片的运用很重视,新闻图片用得比较多,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第二,就是学习了一些都市报的经验。一般情况下,一些主要的版面,比如一版,主要是保证领导活动和省里重要会议的新闻,版面比较紧张。但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会尽量安排一两条社会新闻,放在主要版面,增强它的可读性,不然报纸读起来的确是很乏味。这无论是从我们办报人还是读者而言,感受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改革主要就是美化版面,同时让记者抓一些社会新闻、鲜活新闻,群众关注的、重要的、时效性强的新闻,往重要版面、重要位置上放,增强可读性。
  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自组建以来,《甘肃日报》作为主报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杨: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是2002年10月挂牌的,实际上,这种“集团化”只是挂了一块牌,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包括内部机制、运行模式,都没有动。这跟报社的社长频繁更换也有关系。自2002年以来,四年连着换了3位。所以,事实上只是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举行了一个挂牌仪式。当时也有过一些计划,比如内部机制的变动、人员设置的调整等,但后来都没有实施。
  曾:从目前看你们的子报还不少,它们与主报和集团的关系是怎样的?
  杨:子报的确很多啊。这些子报主要是整顿报刊、治散治滥的时候,一些行业报、省上厅级单位办的报纸,按照中宣部的规定,必须划到党报旗下,它才允许你办,也就是收编。全国现在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有些子报现在是勉强维持,一年几万块的管理费都交不上。因为在此之前,它们在本行业还有个发行渠道(本行业硬性摊派)和广告摊派的庇护伞,还能基本维持,但收归到我们名下之后,性质完全变了,很难维系。
  
  二、党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好平衡
  
  曾:办报纸特别是党报,确实存在寻找两个效益平衡点的问题,您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杨:我感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确是一对难以兼顾的矛盾。只注重社会效益不行,经济上会难以为继。省里的领导来《甘肃日报》座谈,听取同志们的意见,许多领导都不知道《甘肃日报》是自收自支的单位。我们告诉他们《甘肃日报》的确是自收自支单位,管得这么死,情况比较难。今年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报社也在谈这个问题。
  曾:其实党报的记者编辑队伍都是很强的,如果能够放开走市场,应当比都市报更有优势。
  杨:对。我们报社的同志出去办都市报都办得很好。
  曾:我去深圳报业集团做过访谈,特区党报同市领导的关系比较和谐。
  杨:是,他们的环境应该要宽松一些。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开明一些,反而落后地区更看中这个。你随便一个会见就要1000字——2000字,现在还要发图片。我们报社以往做法是这种一般的会见从来不发图片的。现在要求发图片,占的版面就更多了,别的新闻就上不去了。而且,稿子还不能转版,管得死死的。所以做党报,非常难。
  曾:在你们这里党报能不能走都市化的发展路子?
  杨: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党报的出路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党报的出路还是要两头兼顾,两头都要满意。上头不满意你办不下去,所以规定动作你一定要做到位,要求你怎么报道,你还得照办,不然马上就出问题,这是你的报纸性质决定的。另外还是要兼顾下头,让群众满意。而我们的报纸现在只是顾了上头,下头确实照顾得少。而要顾下头,就要多吸取都市报的经验,抓社会新闻、热点新闻、民生新闻,这样我们的报纸才可能有出路。但是我们落后省份的报纸版数不多,往往领导活动的新闻把大量版面都占了,剩下的版面非常有限,照顾下面就做得不够了。《甘肃日报》现在是8个版,领导活动一占,别的稿子就几乎没地方发了。
  曾:如果增加版面的话,成本又会上去,你们恐怕难以承受。
  杨:成本会增加、定价也增加,订阅数量马上就下滑。我们发行曾经有30多万份,涨一次价、调整一次,发行就下降一次。而且我们也没有条件搞自办发行,通过这方面降低成本。因为甘肃省是个狭长地形,东西延绵3000多公里,不靠邮局发行是不行的。
  曾:所以你们很难办成厚报?
  杨:很难。而且现在很多商业广告都不放在党报上做,我们报纸主要是一些党政方面的行政广告。
  
  三、经济水平制约了西部党报的发展
  
  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在改革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杨:我们是重点试点单位。在省委常委会讨论文化体制改革、财政情况的时候,我们有个省委副书记说,现在连乡镇卫生院、连剧团都养起来了,但报纸你们却不养,这实在难以说得通。这种讲法实际上很深刻。你不给人家钱,却把人家管住,让人家这么给你宣传,这没道理。你要不给钱,就放手让人家走市场去。我就跟上面这么说的“我们都市报什么时候问你们要过一分钱?”所以省里决定从明年开始给《甘肃日报》办报补贴,每年800万元。这个在常务委员会上已经定了,省财政已经列入计划了。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这次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把印刷厂剥离,还有广告发行,要成为企业。但是党报的广告发行和采编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广告抽离以后,党报是没法养活自己的。
  曾:上面的意思可能是认为,经营活动可以跟意识形态的宣传报道分离。
  杨:但这两者一直是在一个碗里吃饭的。你现在剥离,到三年以后正式纳税时,到时候谁管你?
  曾:您刚才说党报改革要抓两头,要学习都市报的经验,抓热点新闻、社会新闻。
  杨:对,通过这样扩大读者面,提高可读性。不然咱们的报纸连办报人自己都不愿意看。
  曾:这跟围绕中心工作同时要“三贴近”似乎是一个道理?
  杨:一样的,就是相通的。围绕中心实际上是做好对上面的工作。曾经有这么一件事,五个副书记出席个会议,报道的时候就一个一个往下排嘛,排到最后一个,版面位置就不好,不显眼了。他就找我谈话,批评特别严厉。因为我们旁边发了一条高考的消息,他就说啦:“你们高考有那么重要吗?我是代表省委、省政府开的会,你把我放在那个位置上,你啥意思?”你说这事,都没办法辩解。的确很为难。所以两个方面都要搞好需要很大的艺术。
  曾:那你们有没有什么经验,比如一些成功的做法可以分享?
  杨:现在我们在奖励机制上,就是鼓励大家深入基层写好稿。我们对来自农村的、来自基层一线的稿件,打分的时候就有所倾斜,稿件打分直接跟收入挂钩,通过这样的措施鼓励大家多写“三贴近”的稿子,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曾:您认为有什么方法能让《甘肃日报》这些党报保持可持续发展?
  杨: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政策。因为我们报纸运行了半个世纪,确实不缺办报的人才。然后是经济实力,这个非常重要。一份报纸想做大做强,这个是不可或缺的。像我们的报纸版面很紧张,照顾两头很困难。但如果增加几个版,像南方的报纸一样分A、B叠,我就拿前面的版面来照顾领导,其他的版我还有其他看头。但如果只有4个版、8个版,你只能做这么大的文章,只能放这么多东西,你就难以做大做强。为什么尤其要强调政策呢?因为政策是跟领导联系在一起的。各省的领导要求不一样,我们各省总编有一次开会碰头的时候,《福建日报》说他们曾经发过10000多字的消息,一把手的讲话全部放进去。所以关键还是领导、还是政策。还有就是经济实力。政策不宽松,你很难办好。不是我们办不好或者不想办好,也要看外部条件。
  曾:我也研究过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如果让《纽约时报》到兰州来办,恐怕也是寸步难行。
  杨:那的确办不成。客观条件、市场环境不一样。经济实力制约了它的生存发展。你投入再多也只有这么大产出。这种海拔高度只能生长这种植物。
  曾:从某种程度而言,西部欠发达地区党报改革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党报改革更艰难。
  杨:的确是这样,这里工资待遇比较低,管得又比较死,施展才干的空间也比较小,自选动作很少,很难做大做强。
其他文献
2008年3月1日,山东省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拟投资300亿元人民币在该省济宁市孔孟之乡建设方圆300平方公里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以下简称“标志城”)。“标志城”定位于我国的“文化副都”,建成后将承担部分文化家园的功能。3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在头版第六栏发表了题为《山东勾画“文化副都”》的文章,对此率先做出报道,认为“标志城”建设项目是“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之举①。3月4日,《信息时报》发表
期刊
记得有句名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们的祖先也告诉我们:书犹药也,读之可以医愚。并说“开卷有益”。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更是充满激情地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从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真正能够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也正是在这些名言警句的警醒和感召下,一代代文人志士发奋读书,埋头于精
期刊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大,对企业来说是个双刃剑,既有利于企业品牌的传播,也为企业带来了某种潜在的危机。企业稍有不慎,就很容易陷入危机传播的漩涡之中。于是,如何借助媒体力量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妥善应对公共危机,日益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
期刊
当前传媒遇到很多新情况,报业增长趋势放缓,传媒面临数字化、分众化、对象化、多元化的挑战,报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围绕既定的产业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期望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发行公司以“整合网络资源、拓展物流配送”为重点,加快从发行网络向配送网络转型,从报刊发行单一业务向投递配送整合业务转轨,从报刊投递队伍向销售配送队伍转变,在实践中探索把发行网络优势
期刊
2006年,一次看似寻常的评选活动,吸引了中国旅游界人士的关注。由《环球游报》主办,全国31个省市都市报联合主办的,有史以来全国媒体阵容最强大、上亿读者网友参与评选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 策划源于对旅游业的深刻认识    2006年是《环球游报》走向市场的关键一年。经过自身的积累,报社高层认识到2006年是打造品牌的关键一年。同时,
期刊
一、独家策划把视野扩及海内外    古城西安有着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可以说,古城墙是西安一串美丽的“项链”。如何以崭新的视角多层面展示和张扬古城墙蕴藏的历史内涵、见证的岁月沧桑、折射的时代变迁,是《三秦都市报》人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发现,多少年来,在春意盎然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在“千门万户瞳瞳日,总将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时刻从未将象征希望和喜庆的春联挂在西安这一具有标志性的古城
期刊
本次调查执行于2008年3月下旬,采用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的原则对成都各城区的报刊亭、移动报摊、书店、便利店以及车站进行了问卷面访,实际调查了120个报刊销售点,涉及成都报刊零售市场上300多份报刊的实际销售情况,所有问卷均经过100%的卷面复核、70%的电话复核和15%以上的实地复核,符合调研流程规范和数据质量要求。    成都生活服务类周报和都市报竞相争荣    和2007年下半年相比,2008
期刊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但这面镜子不像新闻那样稍纵即逝、单薄易碎,它是可以收藏起来传于后世的。纪录片的恒久生命力来源于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纪录片是各种影视传播形态中的“贵族”——是文化含量最高的传播载体。  那么文献纪录片与一般意义的纪录片有哪些不同呢?单从字眼上说,文献纪录片最基本的特征和标准是:具有文献历史资料价值的影像作品,是对一个国家时代进程的真实记录。从更
期刊
2006年在宁波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是新闻媒体策划推出的一项大型活动。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的报道,同时借助网络在“交互传播”中不断地推进,并引向高潮。中国宁波网作为宁波唯一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从活动的开始至结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和活动的推动者。    从一个帖子助学蔓延到一个城市助学    2006年宁波万人助学大型公益活动倍受全国众多媒体关注,但是活动
期刊
在这个日益被媒介化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与媒介发生联系。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介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尤其是进入市场体系之后,媒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选择正确的竞争策略、抢占先机成为不同形态的媒体树立个性、自我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媒介传播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其内容取舍与价值指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建设与社会的文化结构走势。因此,如何以有序的媒介竞争作为动力发展健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