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独家策划把视野扩及海内外
古城西安有着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可以说,古城墙是西安一串美丽的“项链”。如何以崭新的视角多层面展示和张扬古城墙蕴藏的历史内涵、见证的岁月沧桑、折射的时代变迁,是《三秦都市报》人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发现,多少年来,在春意盎然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在“千门万户瞳瞳日,总将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时刻从未将象征希望和喜庆的春联挂在西安这一具有标志性的古城门两侧,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空白。出于弥补这种历史文化缺憾的愿望,《三秦都市报》独家策划实施“西安古城门十万全球征春联”大型文化活动。通过2006年春节的第一次尝试性春联征集预演到2007年春节的全面铺开,使得西安古城墙经历千年风雨后瞬间换新颜。
西安古城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是我国古城墙文化的代表。目前西安城墙共有城门18座。2006年初,也就是春节来临之际,古城西安春联热销引起《三秦都市报》领导的注意,联想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门上挂春联的“美景”,目睹千年古城墙18个城门每逢佳节时的“古板面孔”,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为什么不能把千年古城墙用一纸春联融入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喜气中,使古城墙经历千年风雨后不再“古典”,反而多一些新时尚,于古老厚重中透出新颖和灵动?给千年古城墙的城门挂春联,所挂春联的内容和格式都应该符合古城墙各个城门的历史特点,同时也应该兼容现代的社会特征。考虑到这些特殊性,报社决策层在2006年春节前试探性策划推出的首届“西安古城墙全球征春联”活动基础上,大胆创新思路,很快推出了“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的策划方案,将古城门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全面铺开,正式进入实质意义上的千年古城门征集、悬挂春联阶段。如此策划的目的,除了为古城门征来好的春联作品外,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种全民参与的形式,把中华民族众多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西安古城墙这一物质文化遗存与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诗词文化、楹联文化、书法文化在春节这一特定的节日里加以融合强化,达到“联墨合璧”的效果,不仅向海内外推广普及了中华文化,也提升了西安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从而让更多的国内外朋友认识西安、了解西安、宣传西安。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6年12月12日,三秦都市报社联合多家单位发起“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活动,最终为西安古城墙的9个主要城门全部悬挂上来自全球各地的13副优秀春联作品,从而结束了古城门多年来留下的遗憾。期间,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的新浪网,在新闻首页专门开辟专版,全程跟踪报道该活动的进展,历时两个多月,引起诸多人士的关注。
二、“红色风暴”搅动五湖四海
由《三秦都市报》独家策划、并联合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新浪网、陕西省楹联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活动,从面向全球征集春联、专家和市民评审春联、全球征集春联书写者到最后的春联悬挂,历时两个多月分四个阶段进行。18个城门中,为东、南、西、北四个主要大门,以及比较有影响的朝阳门、玉祥门、解放门、文昌门、朱雀门等5个城门全球征集、悬挂征联。其中东、南、西、北门各挂两副,其余5门各挂一副,共13副春联。策划中明确要求所征春联以短联为主,符合格律,意境贴题,能体现西安城墙的历史和人文特色。字迹工整清楚,用典注明出处,一纸一联。
2006年12月12日,全球瞩目的“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活动正式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全球征集春联阶段,最终的书联者征集环节也同时启动,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现场征联故事,也随着古城门高潮的迭起而不断演绎:2006年12月17日中午,一位名叫金英华的女士带着她丈夫——一个因患有糖尿病、并发症足溃烂而卧病在床、不能下地的病人,花费整整一天一夜时间,专门为西安南门、西门、北门、文昌门、朝阳门、解放门创作了6副作品,来到春联征集办公室报名参与。在春联征集阶段的最后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急火火地闯进春联征集办公室,趴在一张办公桌上,摆出自己花费一个月创作出的近万副春联作品……
2007年1月12日起,在数十万读者与网友的激情参与下,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全球范围内的征集,五万余件春联作品通过“春联征集办公室”特别开通短信、网络、热线电话、邮寄、上门送达等参与平台,先后传递到春联征集办公室。经工作人员现场分类、编号处理,送达由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委处,进行“5万选3000”和“3000选114”两次严格初选,然后逐次淘汰精选。经大众海选、评委和专家评定,114副优秀作品最终脱颖而出。曾参加省内外和全国的楹联大赛获奖近百次的辽宁省本溪市政府副秘书长谢毅,也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辽宁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本溪市楹联学会会长。他为西安古城墙西大门创作的作品拔得头筹:“西出长安,长通欧亚,驼铃唱古今,花雨千秋丝路远;中兴盛纪,盛轶汉唐,燕剪裁图画,春风万里锦程新。”同时,从3562名报名者中层层筛选精挑出114名书联作者,分别书写各奖次春联。而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14副作品,其中13副最终被挂上西安九大城门。
2007年2月14日晚,西安南门瓮城内灯火辉煌,“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的征联颁奖暨新春灯会点亮仪式隆重举行。仪式上,与会领导分别给从5万副春联作品中最终胜出的14副春联的创作者、书写者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本次活动中,主办方一次性拿出10万元重奖撰联和书联征集活动中的优秀参与者。当晚,红色灯箱装点的13副获奖春联在9座城门两侧熠熠生辉,西安古城墙在一片烟花和祝福声中展示出从未有过的喜庆和壮美!
三、全球关注张扬西安古文明新活力
此次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期间,在数十万读者与网友的激情参与下,高潮迭起,海内外1000多家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各家媒体在争相转载《三秦都市报》的文章时,也同时将目光聚焦到“古城墙征春联”引发的大讨论中,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注视着西安古城墙的这次千年壮举。
从新浪、搜狐、新华网、人民网、雅虎、中华网、中国网、光明网等全国知名门户网站,到《世界日报》、加拿大信息港、《美国侨报》、英国英华在线、香港大公报、新华社、央视国际、中新社、中国新闻网、凤凰卫视、美国39街中文新闻网、中国交通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艺术界、湖南卫视、浙江电视台、湖北卫视、上海卫视等强势媒体,其独特的新闻视角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许多楹联爱好者、书法爱好者和有心读者注意,一度吸引他们将目光聚集到“西安古城门全球征春联”的活动中来,并在一定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因为影响范围大,社会反响强烈,在春联征集阶段,不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海外华人、华侨的春联作品,通过电子邮件等参与渠道传递而来。他们中有65岁的加拿大籍华人,有在英国、美国等地深造的中国留学生,其中也有不少长期工作在日本、德国、西班牙的外籍华人。一副副满含亲情的春联作品,拉近了异乡华人与祖国的距离,也拉近了西安与世界的距离。在百余件海外作品中,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五位海外游子,荣获本次活动特别设立的“亲情奖”。
另外,《三秦都市报》在策划、实施此次征联活动过程中,不断放大并延伸策划中的“粗线条”,使之时刻紧跟活动节奏,并不断推陈出新掀起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专门为16岁以下少年儿童开设了特别奖,以鼓励少年儿童热爱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踊跃参加到撰联和书联的活动中来,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一活动在青少年中得以普及和传承。同时,活动进行中,应广大市民、读者的建议,把这些凝聚感动、情意深重的城门春联作为新年礼物寄赠给温家宝总理、法国总统希拉克、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台胞和众多外地的陕西乡党,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起,在感受春节的喜庆与和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份让我们骄傲自豪、属于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本次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三秦都市报》在策划实施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前后共用了120多个整版的篇幅每日集中报道此事,而且特设了“征联现场”“幸运展台”“征联动态”“专家声音”“幸运奖台”“征联要闻”“征联支招”“征联展台”“征联声音”“征联趣事”“征联喜剧”“征联擂台”“征联故事”“亲情在线”“征联解读”等近20个不同的栏目,每日重点报道征联引发的真情故事、最新进展、社会点评、征联趣事等内容,收到了较好效果,先后得到兄弟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肯定和赞赏,社会反响强烈。
原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的评价可以说是对这次盛举的一个高度概括:历时两个月之久的本次城门征春联活动,可谓创造了国内八个之最:一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性楹联征集活动,共征集了5万多副参赛作品。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性书法展示活动,共征集了近4000幅书法作品。三是把“国学热”和楹联、书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青少年中形成了最大的一次普及和辐射活动。四是全国最大的一次赠联活动,给总理书送春联、还给海外华人以及外国友人书送春联等。五是把中华民族的真情、把和谐世界的友谊传递得最广的一次活动。把优秀春联送给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因为法国总统希拉克是一位中国文化通,曾多次来中国访问,还专程来过西安,给他送春联有很深的象征意义。六是给全国最大的古城墙门,即西安古城门上书、挂春联活动,影响十分广泛。七是所悬挂的春联是全国最大的春联,十分醒目和震撼人心。八是在瓮城里举行的这次颁奖仪式是全国同类活动中最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颁奖活动。
陕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张骅也认为,本次活动有四个最大的特点也是亮点:一是参与媒体之多创造了中国的征联之最,有1000多家媒体关注此次“盛会”,影响十分广泛。二是征集的春联数量达到5万副之多,属于陕西之最。三是达到书法和艺术很好的结合。四是把以往没有的少儿书联也加入其中,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和新鲜的血液。
本次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很深远的:不仅促进了西安的旅游、商贸、招商引资,更是提高了西安文化内涵、知名度。其中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很好发扬和继承,比如有的作品中引用了很多古典诗词,“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些还宣扬了很多西安的名胜古迹、古城门的诸多典故,弘扬了国粹,是对西安文化内涵很好的宣传。
(作者单位:三秦都市报)
古城西安有着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可以说,古城墙是西安一串美丽的“项链”。如何以崭新的视角多层面展示和张扬古城墙蕴藏的历史内涵、见证的岁月沧桑、折射的时代变迁,是《三秦都市报》人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发现,多少年来,在春意盎然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在“千门万户瞳瞳日,总将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时刻从未将象征希望和喜庆的春联挂在西安这一具有标志性的古城门两侧,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空白。出于弥补这种历史文化缺憾的愿望,《三秦都市报》独家策划实施“西安古城门十万全球征春联”大型文化活动。通过2006年春节的第一次尝试性春联征集预演到2007年春节的全面铺开,使得西安古城墙经历千年风雨后瞬间换新颜。
西安古城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是我国古城墙文化的代表。目前西安城墙共有城门18座。2006年初,也就是春节来临之际,古城西安春联热销引起《三秦都市报》领导的注意,联想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门上挂春联的“美景”,目睹千年古城墙18个城门每逢佳节时的“古板面孔”,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为什么不能把千年古城墙用一纸春联融入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喜气中,使古城墙经历千年风雨后不再“古典”,反而多一些新时尚,于古老厚重中透出新颖和灵动?给千年古城墙的城门挂春联,所挂春联的内容和格式都应该符合古城墙各个城门的历史特点,同时也应该兼容现代的社会特征。考虑到这些特殊性,报社决策层在2006年春节前试探性策划推出的首届“西安古城墙全球征春联”活动基础上,大胆创新思路,很快推出了“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的策划方案,将古城门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全面铺开,正式进入实质意义上的千年古城门征集、悬挂春联阶段。如此策划的目的,除了为古城门征来好的春联作品外,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种全民参与的形式,把中华民族众多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西安古城墙这一物质文化遗存与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诗词文化、楹联文化、书法文化在春节这一特定的节日里加以融合强化,达到“联墨合璧”的效果,不仅向海内外推广普及了中华文化,也提升了西安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从而让更多的国内外朋友认识西安、了解西安、宣传西安。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6年12月12日,三秦都市报社联合多家单位发起“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活动,最终为西安古城墙的9个主要城门全部悬挂上来自全球各地的13副优秀春联作品,从而结束了古城门多年来留下的遗憾。期间,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的新浪网,在新闻首页专门开辟专版,全程跟踪报道该活动的进展,历时两个多月,引起诸多人士的关注。
二、“红色风暴”搅动五湖四海
由《三秦都市报》独家策划、并联合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新浪网、陕西省楹联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活动,从面向全球征集春联、专家和市民评审春联、全球征集春联书写者到最后的春联悬挂,历时两个多月分四个阶段进行。18个城门中,为东、南、西、北四个主要大门,以及比较有影响的朝阳门、玉祥门、解放门、文昌门、朱雀门等5个城门全球征集、悬挂征联。其中东、南、西、北门各挂两副,其余5门各挂一副,共13副春联。策划中明确要求所征春联以短联为主,符合格律,意境贴题,能体现西安城墙的历史和人文特色。字迹工整清楚,用典注明出处,一纸一联。
2006年12月12日,全球瞩目的“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活动正式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全球征集春联阶段,最终的书联者征集环节也同时启动,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现场征联故事,也随着古城门高潮的迭起而不断演绎:2006年12月17日中午,一位名叫金英华的女士带着她丈夫——一个因患有糖尿病、并发症足溃烂而卧病在床、不能下地的病人,花费整整一天一夜时间,专门为西安南门、西门、北门、文昌门、朝阳门、解放门创作了6副作品,来到春联征集办公室报名参与。在春联征集阶段的最后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急火火地闯进春联征集办公室,趴在一张办公桌上,摆出自己花费一个月创作出的近万副春联作品……
2007年1月12日起,在数十万读者与网友的激情参与下,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全球范围内的征集,五万余件春联作品通过“春联征集办公室”特别开通短信、网络、热线电话、邮寄、上门送达等参与平台,先后传递到春联征集办公室。经工作人员现场分类、编号处理,送达由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委处,进行“5万选3000”和“3000选114”两次严格初选,然后逐次淘汰精选。经大众海选、评委和专家评定,114副优秀作品最终脱颖而出。曾参加省内外和全国的楹联大赛获奖近百次的辽宁省本溪市政府副秘书长谢毅,也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辽宁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本溪市楹联学会会长。他为西安古城墙西大门创作的作品拔得头筹:“西出长安,长通欧亚,驼铃唱古今,花雨千秋丝路远;中兴盛纪,盛轶汉唐,燕剪裁图画,春风万里锦程新。”同时,从3562名报名者中层层筛选精挑出114名书联作者,分别书写各奖次春联。而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14副作品,其中13副最终被挂上西安九大城门。
2007年2月14日晚,西安南门瓮城内灯火辉煌,“西安古城门十万元全球征春联”的征联颁奖暨新春灯会点亮仪式隆重举行。仪式上,与会领导分别给从5万副春联作品中最终胜出的14副春联的创作者、书写者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本次活动中,主办方一次性拿出10万元重奖撰联和书联征集活动中的优秀参与者。当晚,红色灯箱装点的13副获奖春联在9座城门两侧熠熠生辉,西安古城墙在一片烟花和祝福声中展示出从未有过的喜庆和壮美!
三、全球关注张扬西安古文明新活力
此次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期间,在数十万读者与网友的激情参与下,高潮迭起,海内外1000多家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各家媒体在争相转载《三秦都市报》的文章时,也同时将目光聚焦到“古城墙征春联”引发的大讨论中,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注视着西安古城墙的这次千年壮举。
从新浪、搜狐、新华网、人民网、雅虎、中华网、中国网、光明网等全国知名门户网站,到《世界日报》、加拿大信息港、《美国侨报》、英国英华在线、香港大公报、新华社、央视国际、中新社、中国新闻网、凤凰卫视、美国39街中文新闻网、中国交通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艺术界、湖南卫视、浙江电视台、湖北卫视、上海卫视等强势媒体,其独特的新闻视角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许多楹联爱好者、书法爱好者和有心读者注意,一度吸引他们将目光聚集到“西安古城门全球征春联”的活动中来,并在一定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因为影响范围大,社会反响强烈,在春联征集阶段,不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海外华人、华侨的春联作品,通过电子邮件等参与渠道传递而来。他们中有65岁的加拿大籍华人,有在英国、美国等地深造的中国留学生,其中也有不少长期工作在日本、德国、西班牙的外籍华人。一副副满含亲情的春联作品,拉近了异乡华人与祖国的距离,也拉近了西安与世界的距离。在百余件海外作品中,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五位海外游子,荣获本次活动特别设立的“亲情奖”。
另外,《三秦都市报》在策划、实施此次征联活动过程中,不断放大并延伸策划中的“粗线条”,使之时刻紧跟活动节奏,并不断推陈出新掀起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专门为16岁以下少年儿童开设了特别奖,以鼓励少年儿童热爱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踊跃参加到撰联和书联的活动中来,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一活动在青少年中得以普及和传承。同时,活动进行中,应广大市民、读者的建议,把这些凝聚感动、情意深重的城门春联作为新年礼物寄赠给温家宝总理、法国总统希拉克、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台胞和众多外地的陕西乡党,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起,在感受春节的喜庆与和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份让我们骄傲自豪、属于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本次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三秦都市报》在策划实施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前后共用了120多个整版的篇幅每日集中报道此事,而且特设了“征联现场”“幸运展台”“征联动态”“专家声音”“幸运奖台”“征联要闻”“征联支招”“征联展台”“征联声音”“征联趣事”“征联喜剧”“征联擂台”“征联故事”“亲情在线”“征联解读”等近20个不同的栏目,每日重点报道征联引发的真情故事、最新进展、社会点评、征联趣事等内容,收到了较好效果,先后得到兄弟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肯定和赞赏,社会反响强烈。
原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的评价可以说是对这次盛举的一个高度概括:历时两个月之久的本次城门征春联活动,可谓创造了国内八个之最:一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性楹联征集活动,共征集了5万多副参赛作品。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性书法展示活动,共征集了近4000幅书法作品。三是把“国学热”和楹联、书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青少年中形成了最大的一次普及和辐射活动。四是全国最大的一次赠联活动,给总理书送春联、还给海外华人以及外国友人书送春联等。五是把中华民族的真情、把和谐世界的友谊传递得最广的一次活动。把优秀春联送给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因为法国总统希拉克是一位中国文化通,曾多次来中国访问,还专程来过西安,给他送春联有很深的象征意义。六是给全国最大的古城墙门,即西安古城门上书、挂春联活动,影响十分广泛。七是所悬挂的春联是全国最大的春联,十分醒目和震撼人心。八是在瓮城里举行的这次颁奖仪式是全国同类活动中最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颁奖活动。
陕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张骅也认为,本次活动有四个最大的特点也是亮点:一是参与媒体之多创造了中国的征联之最,有1000多家媒体关注此次“盛会”,影响十分广泛。二是征集的春联数量达到5万副之多,属于陕西之最。三是达到书法和艺术很好的结合。四是把以往没有的少儿书联也加入其中,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和新鲜的血液。
本次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很深远的:不仅促进了西安的旅游、商贸、招商引资,更是提高了西安文化内涵、知名度。其中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很好发扬和继承,比如有的作品中引用了很多古典诗词,“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些还宣扬了很多西安的名胜古迹、古城门的诸多典故,弘扬了国粹,是对西安文化内涵很好的宣传。
(作者单位: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