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这样评价孩子的游戏:“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纲要》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指南》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么,我们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中,应如何给孩子提供适宜游戏,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一、为幼儿提供的游戏应源于生活,源于自然
游戏是自然赋予幼儿的,游戏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到游戏活动时,就像出笼的鸟,自由自在。孩子通过游戏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的理解。随着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眼睛对社会的不断认识,不断诠释,他们对游戏的需要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源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喜爱,我谈谈如何给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游戏。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小班幼儿在来到幼儿园之前,他们接触最多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及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因此小班阶段的游戏一般以“娃娃家”“理发店”“医院”居多。中、大班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与社会接触,视野开阔了,社会经验渐渐丰富,主题也更丰富,就出现了诸如的“小吃店”、“商店”、“建构区”、“小剧场”等,反映社会生活的游戏。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小班孩子更多的选择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材料。中、大班要具有挑战性,孩子已学会运用半成品、替代品。孩子在搭建创作过程,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游戏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什么都可以成为他们玩的对象!一个小球,一片树叶,甚至是一滴雨点。在玩中他们能学会交流,能锻炼语言能力;在玩中他们学会了谦让,锻炼了人格;在玩中……是的!就是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孩子们在不断的成长。
二、游戏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发展
幼儿又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只有在游戏中渗透这一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学习,并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提供给幼儿的游戏应能引发幼儿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能利于幼儿与人分享,合作、交往等亲社会行为和品质培养。如科学区,孩子探究放大镜、万花筒、光的反射、吸铁磁为什么吸铁等,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户外活动,孩子们通过玩沙包、跳皮筋、呼啦圈等,当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生争执时,请不要马上走上前进行调解,等一等,也许他们自己就能协调好解决的办法,这是他们社会交往的第一步。再如中班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形成时,采取“逛超市”的游戏进行,先把场地布置成超市的场景,让幼儿进入其中进行“购物”,并告诉幼儿超市进行“买物赠一”的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会交往。
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游戏时,应考虑幼儿的发展,为其提供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游戏,帮助幼儿纠正日常生活中偏颇行为,以集体的力量,同伴间的学习,在自然的状态下,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亲社会品德。
三、游戏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游戏没有强制的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是由幼儿内部动机引起的,是一种松散的、灵活多变、自由自在,能适应幼儿各种需要的活动。但它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能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游戏可以是知识性的游戏,可以是老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游戏,可以是反映社会性生活的各种主题游戏。但总的一点是,游戏要尽力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如:娃娃家,表演区,理发店可以是幼儿常玩的游戏,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和孩子丰富的想象,同样能玩出精彩。
四、游戏应注重个体差异
幼儿之间存在差异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否认的,《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决定了个体差异,如果我们用集体教育形式,难以照顾到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因此,我们应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还应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意思的选择游戏。如果孩子比较好动,坐立不安,可以选择一些静态性的智力游戏,像积木插接、拼图等,让孩子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学会控制物体,控制自己的行动,使好动的个性有所修正。如果孩子比较内向,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在游戏中产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觉,逐渐形成活泼开朗、自信、合作的个性品质,再造性想象得以充分发挥,由此得到发展。
总之,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遵照《纲要》、《指南》的精神,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保证游戏时间、空间,让幼儿的天性得以自由发挥。
一、为幼儿提供的游戏应源于生活,源于自然
游戏是自然赋予幼儿的,游戏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到游戏活动时,就像出笼的鸟,自由自在。孩子通过游戏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的理解。随着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眼睛对社会的不断认识,不断诠释,他们对游戏的需要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源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喜爱,我谈谈如何给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游戏。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小班幼儿在来到幼儿园之前,他们接触最多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及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因此小班阶段的游戏一般以“娃娃家”“理发店”“医院”居多。中、大班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与社会接触,视野开阔了,社会经验渐渐丰富,主题也更丰富,就出现了诸如的“小吃店”、“商店”、“建构区”、“小剧场”等,反映社会生活的游戏。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小班孩子更多的选择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材料。中、大班要具有挑战性,孩子已学会运用半成品、替代品。孩子在搭建创作过程,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游戏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什么都可以成为他们玩的对象!一个小球,一片树叶,甚至是一滴雨点。在玩中他们能学会交流,能锻炼语言能力;在玩中他们学会了谦让,锻炼了人格;在玩中……是的!就是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孩子们在不断的成长。
二、游戏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发展
幼儿又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只有在游戏中渗透这一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学习,并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提供给幼儿的游戏应能引发幼儿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能利于幼儿与人分享,合作、交往等亲社会行为和品质培养。如科学区,孩子探究放大镜、万花筒、光的反射、吸铁磁为什么吸铁等,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户外活动,孩子们通过玩沙包、跳皮筋、呼啦圈等,当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生争执时,请不要马上走上前进行调解,等一等,也许他们自己就能协调好解决的办法,这是他们社会交往的第一步。再如中班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形成时,采取“逛超市”的游戏进行,先把场地布置成超市的场景,让幼儿进入其中进行“购物”,并告诉幼儿超市进行“买物赠一”的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会交往。
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游戏时,应考虑幼儿的发展,为其提供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游戏,帮助幼儿纠正日常生活中偏颇行为,以集体的力量,同伴间的学习,在自然的状态下,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亲社会品德。
三、游戏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游戏没有强制的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是由幼儿内部动机引起的,是一种松散的、灵活多变、自由自在,能适应幼儿各种需要的活动。但它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能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游戏可以是知识性的游戏,可以是老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游戏,可以是反映社会性生活的各种主题游戏。但总的一点是,游戏要尽力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如:娃娃家,表演区,理发店可以是幼儿常玩的游戏,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和孩子丰富的想象,同样能玩出精彩。
四、游戏应注重个体差异
幼儿之间存在差异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否认的,《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决定了个体差异,如果我们用集体教育形式,难以照顾到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因此,我们应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还应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意思的选择游戏。如果孩子比较好动,坐立不安,可以选择一些静态性的智力游戏,像积木插接、拼图等,让孩子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学会控制物体,控制自己的行动,使好动的个性有所修正。如果孩子比较内向,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在游戏中产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觉,逐渐形成活泼开朗、自信、合作的个性品质,再造性想象得以充分发挥,由此得到发展。
总之,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遵照《纲要》、《指南》的精神,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保证游戏时间、空间,让幼儿的天性得以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