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xim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在感悟中构建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中知识的传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任务。在教学每个环节中要围绕如何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验感知,要充分深入地反思如何指导,只有做到认真,环环紧扣课容,才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精彩的课前导言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端,将能抓住学生兴趣的心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导言中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导言的启发,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接受新的知识。如:“自然的声音”(八年级下册),我曾这样引导: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保护自然,环境才会优美,资源才会旺盛,人类才会存在;如果环境被破坏,资源就会枯竭,地球要哭泣。通过这样简短而有趣味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受到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良好教育,进而一篇引人入胜的新课《人类的朋友》(八年级下册)开始呈现在每个学生的视野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在学生默读课文之后)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艺术性地纠正后,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左后一段,从中知道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导言的设计应根据学生心理实际,通过听、看、想、动、说来进行并用以深化,强化学生的理解,体悟,表现思想品德的能力。所以说,导言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与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 提高认识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校周边有些人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讲一些空洞的人生观点,就是说些大道理。在学生学习中仅反映出讨厌思想品德课的现象,把思想品德课当作“豆芽”课,上课时就精力不集中,也用不着思考、探究。见于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认识。思想品德课包含着讲些道德,品德,人生价值观点,自然等的内容。初中的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人生观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上好思想品德课,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师生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教师要从根本上树立科学的师生观,以“人”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少年,人情高涨,求知欲强,特别是思维敏捷,知识面宽,在他们身上有无穷的学习潜能。而教师就要加强“导”的办法将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单向的讲解,灌输就会转变为双向的师生互动,教与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德国)说:“教学是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设计一堂精彩的课时目标,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如在教学《法律的尊严》(初中思想品德全一册)时,激励学生整体感知自觉用法,知法守法,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懂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形式多样的方法抓住学生思想品德,求知欲的心理特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造成学生知识悬念,让学生在兴趣中得到新知识,消除他们厌学的心理。诚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尊重、关爱学生,提高认识,构筑一种融合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如沐春风”的教学环境,用艺术的教学,丰富的知识去吸引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样才会使学生乐学在思想品德课中,才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探究和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旧的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明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注重学生宿主的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人格、知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民主法制观念,具有崇高的道德观念和宽厚的自然科学及自主求索知识,运用知识、创新发展、服务社会观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动脑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的意识地创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如在教学《公私之间》(八年级下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放手让学生自由说或同桌讨论交流,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因此,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知道了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应该符合
   1,合法合理性。只有在法定条件下,才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对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力加以限制。除此之外,以任何理由侵犯个人权利的做法都与宪法精神不符。
   2,公共受益性。公共利益的受益范围一般是不特定的多数的受益人,它不指向某一特定群体,具有全民性和群众性地特征。
   3,公平补偿性。当个人的正当权益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得不做出牺牲时,应该得到必要的补偿,这样才符合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4,公开参与性。政府在公共利益名义下所进行的行政行为,必须做到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公开透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听证权等权利的有效行使标准。也充分地体现出了一个社会的民主与文明,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公共利益的维护离不开每个人对公共规则的遵守。在教学活动中要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大胆质疑,在争辩问题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引起他们认识的升华。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既有利于创新自己的见解,能用新知觉去认识事物,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探究,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习惯,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创新是很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地发现、探究、总结、创设新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有主动探究性,创新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得以充分展现。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自身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并最终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拓展授课内容的外延;一池春水;受益匪浅 ;“面”动的成效  今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全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会的教学改革公开课,观后受益匪浅。下面,就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结合观看公开课的感受,
期刊
【摘要】丰富学生的词汇。让学生在反复的听,说和纠错的过程中,在感知事物的形象,人物的动作中,建立鲜明的表象。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审题入手,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再现头脑中的表象,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学生再把头脑中的这些表象进行整理,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从而轻松作文。   【关键词】表象;发散思维;审题;写作  身居小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生的作文。一是学生半天动不了笔,不知从
期刊
教材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和第49页“想想做做”。  内容简析: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容易发现相应的规律,因而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
期刊
课堂是开放的,但是,怎么开放,为谁而开放,倒是值得探讨、深思的。目前,课堂的对外开放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同行听课,领导听课,教研员听课,家长听课。对于这些走进课堂的活动,似乎有一种观点占据了主流,那就是只要走进课堂,相互切磋,就一定会有收获。果真如此吗?这决不可一概而论。    就同行听课而言,本来是一个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然而我发现能有真正的意
期刊
【摘要】如何才能在课堂前几分钟和课本知识点基本掌握后这两个时间段激发学生进行有兴趣的学习。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九年以来,我依据现代教育教学原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当今教育教学的现状,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进行了一点反思与探究。大致可以从师生情感、问题解决教学、教的最佳时机、多媒体运用,教学审美等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因素出发,让学生自主地学、
期刊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四方面的探究:  一,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 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
期刊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内容与特点拿不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对此谈一些看法。  一、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   联系和综合是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
期刊
在国家新一轮化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和课堂教学的优化,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坚定信心的强大力量,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就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1, 制定符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注重实验和创新的统一,化学是实验很多的课程,充满实
期刊
翻开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六组,我们会发现它的编排方式与其它各组截然不同,也与近几十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面貌迥然不同。它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并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到课外去搜
期刊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