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内容与特点拿不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对此谈一些看法。
一、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
联系和综合是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与综合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层指把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例如: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有趣的平衡》一课,让学生自制简易的杠杆,学生就可以运用以前在科学课上掌握的有关杠杆的知识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这既是知识的运用过程,也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过程
二、把着眼点放在“实践”上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就提到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粉刷围墙》一课,通过调查、计算、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从所用材料选择、人工费、围墙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出最佳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体现问题的开放性。
又如,让学生查找资料:“所要选取的涂料及用量”时,查资料的方法有很多:问大人、到商店去寻问、打电话查询、还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查询等,所选择的涂料有很多种,但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这样的设计不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了实处。
四、活动组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组织活动可以不定地点、不拘形式、提倡民主、尊重个性。
1、活动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进行。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工厂、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量、观察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例如综合实践课《打电话》一课,可以让学生们采用各种手段,如画图,真人演示,口述等方式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打电话”方案,从选择的方式中也能比较出各种方案的优劣。
3、活动组织要充分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主结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正在不断探索与总结,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总结出若干套切实可行的理论与模式。
一、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
联系和综合是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与综合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层指把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例如: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有趣的平衡》一课,让学生自制简易的杠杆,学生就可以运用以前在科学课上掌握的有关杠杆的知识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这既是知识的运用过程,也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过程
二、把着眼点放在“实践”上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就提到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粉刷围墙》一课,通过调查、计算、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从所用材料选择、人工费、围墙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出最佳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体现问题的开放性。
又如,让学生查找资料:“所要选取的涂料及用量”时,查资料的方法有很多:问大人、到商店去寻问、打电话查询、还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查询等,所选择的涂料有很多种,但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这样的设计不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了实处。
四、活动组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组织活动可以不定地点、不拘形式、提倡民主、尊重个性。
1、活动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进行。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工厂、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量、观察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例如综合实践课《打电话》一课,可以让学生们采用各种手段,如画图,真人演示,口述等方式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打电话”方案,从选择的方式中也能比较出各种方案的优劣。
3、活动组织要充分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主结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正在不断探索与总结,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总结出若干套切实可行的理论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