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人诗在文人创作和诗乐分离的驱动下,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文人徒诗,从作品内容以及诗歌发展史的前后勾连来看,有着萌芽阶段的特点.影响此期文人徒诗创作的原因为: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汉人对骚体文学的接受,在文学书写方面表现为以骚体来倾诉个人情志;从创作的外部环境来看,汉初歌诗的流行,武帝之后汉大赋的勃兴,以及《诗》的经术化,这些西汉时期的典型文学现象减弱了此期文人对徒诗的关注.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文人徒诗在西汉时期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
【基金项目】
:
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丝路文化视域下唐诗中凉州书写研究"(20ZZ30);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唐赋西域书写研究"(21lzujbkydx06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诗在文人创作和诗乐分离的驱动下,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文人徒诗,从作品内容以及诗歌发展史的前后勾连来看,有着萌芽阶段的特点.影响此期文人徒诗创作的原因为: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汉人对骚体文学的接受,在文学书写方面表现为以骚体来倾诉个人情志;从创作的外部环境来看,汉初歌诗的流行,武帝之后汉大赋的勃兴,以及《诗》的经术化,这些西汉时期的典型文学现象减弱了此期文人对徒诗的关注.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文人徒诗在西汉时期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
其他文献
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坚定走工业化道路的根本动力,装备制造业是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曲折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了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新阶段.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装备制造国,在建立了独立完整产业体系的同时,产业自主可控和现代化方面也取得显著进步.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形成了紧密围绕国家工业化目标和工业化战略发展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和产业现代化、结合制度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有效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初心和重要使命,坚持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带领全体人民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坚持带领全体人民摆脱贫困,并最终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从任务主线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解决贫困问题作为重要工作;从反贫困内容看,始终重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从反贫困领域看,始终将农村作为贫困治理的重点;从反贫困方法看,始终注重用发展的办法反贫困;从反贫困主体看,始终坚
2018年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标志中国现代、普惠性儿童福利时代来临.本文以国家福利责任和社会福利制度理论视角,界定儿童福利观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与制度灵魂角色,论述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儿童福利观、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之间的关系,描述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儿童福利制度范围内容、层次结构,探讨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观与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制度建设之间的内在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现代、普惠、广义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是:重构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与家庭
西方环境问题的凸显和中国环境政治学学术话语的积极构建,大大促进了环境与政治的"镶嵌与耦合",激活了环境政治学研究.然而,西方既有解释机制的"失范",迫切需要超越西方环境民主主义范式以及生态帝国主义范式,拓展中国环境政治学的"本土性"理论生长空间.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国政治学聚焦并着力于环境政治领域,既是历史与时代之必然要求,也是一种理论自觉.根基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目标,未来中国环境政治学的知识增长有必要从环境公民权、环境治理现代化和环境政治话语变迁中汲取.然而,无论是在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和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自共产党成立至今,支农政策经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融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都重塑了农村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百年支农经验表明,城乡关系是理解支农政策的重要视角,从早期的农村包围城市,解放后的二元经济,到现在的城乡融合发展.借助于对一系列城乡关系政策组合的综合运用,农业、农村逐渐融入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这些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应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并为其提供制度支持;二是在将市场置于支农经济的基础性地位之上时
王弼本着道家特别是庄子的精神对儒家的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深化改造,与其说是"援道入儒",不如说是"以道解儒".在深入把握道家形而上学精髓和实质的基础上,王弼以概念思辨的方式理清了"伦理学"和"伦理学之后"的关系,制定了以"体用""本末"为基本骨架的解释策略,建立起了一个从"崇本息末"上升到"崇本举末"、以形而上之道带动形而下之器的、最显理论深度同时又具备最大理论包容性的道家实践哲学体系.他的"以无为本"的模型论以及在此之上所阐发的"言、象、意"之辨,使道家哲学超越了
陆九渊"本心"观念有很强的实践指向,这也是以往研究中有所忽视之处.陆九渊十分关注道德意识与道德政治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既是孟子以来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也体现出陆九渊发明本心和将其转化为政治实践的一致性,从而体现为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改善民生的行动.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集中体现了梁漱溟一生的问题意识,中国问题必须作为世界历史秩序的重要部分来理解."中国问题"在当时语境中虽然是民族自救的问题,但这一民族自立却与如何完成自近百年世界大交通,在东方老文化与西洋近代文化相逢之后,以创造方式为人类历史开前途结合在一起,因而,形式上只是国际竞争中民族兴亡问题,骨子里却是人类历史文化大转变问题.百年之后的今天,世界历史能否从帝国霸权的机制中突围,已经愈发与中国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否真正实施中华文明的复兴关联在一起.
19—20世纪之交的俄国文学艺术被称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初由流寓到欧洲的俄侨文学家于1930年代提出,特指象征派诗歌.随着冷战的进程,这个概念被西方斯拉夫学界广为接受,扩展至现代主义诗歌,包括象征派、阿克梅派和未来派,以便有意识提升被苏联贬称为颓废的现代派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80年代末以来,这个概念日益被苏俄学界作为基本术语接受,泛指这期间的文学繁荣,虽然重点仍是现代主义,但已注意到这期间文学艺术的繁荣远非现代主义,实际上经由图书市场而兴盛的大众文学,远比现代派更有受众群.因为1861年改革
杜甫诗中极富个性的"大水"意象是来自中国上古的神话意象,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和生命体验:一是诗人经历混乱和动荡的社会局势,二是诗人对疾病、衰老和死亡的个人化生命体验,三是洪水神话和黄泉大水隐喻的民族化的心灵结构.杜甫既是一个仁民爱物、关注社会的现实诗人,也是一个关心自己和"身体"的抒情诗人,还是一个恐慌焦虑的象征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