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把握何性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有人作了归纳:即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结构。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把这三个方面,看作三个集合,那么它们的交集,就是最佳结构。这种最佳结构,能把知识结构的科学性、认知结构的合理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助长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其次,我们要懂得,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放在重要地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不能混淆,做为教师,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上。因此,要把握何性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很重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在小学数学课堂结构上要体现“四性”,即开放性、探索性、活动性和多样性。注重这“四性”的教与学,就更有利于和协发展。
1 要体现开放性
学生在轻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思维、研究和领会知识及其方法。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时,应充分注意这一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开放性的指导,即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以及发表自己见解或相互间进行交流的机会,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数学原理,想到和提出其它问题。例如:在教学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可设计一道题如:“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1:100配制而成的。现有药粉25千克,要配制这种药水需要水多少千克?”其一般的解法为:比例:100+1=101,药水:25÷1/101=2525(千克),水:2525×100/101=2500(千克)。但是这种解法比较繁琐。教学时,应当启发学生,寻找其它解法。通过提问,可以总结出还有以下四种解法:a.整数解法:水:25×100=2500(千克);b.分数解法:水:25÷1/100=2500(千克);c.方程解法:设需要水X千克。25÷X=1/100,X=2500(千克);d.比例解法:设需水X千克。25/X=1/100,X=2500(千克)。
2 要体现探索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有利于深化理解和提高创新。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法则,如计算54×13=?如果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计算的一般方法和顺序,告诉学生第一步怎样做,第二步怎样算,最后得到怎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只是学习了这种计算一般方法,而并没有深入研究和探索。假若变换一下课堂结构的设计,首先出示三道题,让学生计算:54×10=?54×3=?54×13=?亦可出示这样三道题:50×13=?4×13=?54×13=?当然,只要能算出结果,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对于以上的两种例题,第1、2道题,学生很快就可算出,而对于54×13=?就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方法计算。通过计算,学生还会发现,以上两种例题,第1、2道题之和,会等于第3道题的结果。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充满着乐趣,并对计算方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性是十分重要的。
3 要体现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结构的活动性,主要体现为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特别是外部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言语表达等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以教具(或直观模具)操作为主线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大致可分为: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具(或直观模具)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结合建立表象;教师重点讲解;形成数学概念或数量关系等几个步骤。如“梯形面积计算(一)”可设计以下的教学活动过程:(1)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2)拼好后,认真观察与思考:A新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B新拼成的图形的底与原梯形上、下底的关系?C新拼成的图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关系如何?D新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的关系?(3)怎样借助你拼好的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4)互相交流一下推导的结果是否相同?
4 要体现多样性
对于不同的学习目的、内容和方式,需要有不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即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数学课堂结构要体现多样性。例如:利用运算法则计算三位数加法357+789=?只需熟练掌握加法运算法则,并有一定的技巧即可。而学习解一道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却需要进行一系列综合分析思考,才能寻找到比较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三位数加法,含有简单联想成分,而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含有大量的推理成分,因此,指导学习和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构上,要力求能够体现开放性、探索性、活动性和多样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遵循数学教学规律,立足课堂,结构上把握“四性”,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要懂得,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放在重要地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不能混淆,做为教师,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上。因此,要把握何性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很重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在小学数学课堂结构上要体现“四性”,即开放性、探索性、活动性和多样性。注重这“四性”的教与学,就更有利于和协发展。
1 要体现开放性
学生在轻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思维、研究和领会知识及其方法。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时,应充分注意这一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开放性的指导,即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以及发表自己见解或相互间进行交流的机会,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数学原理,想到和提出其它问题。例如:在教学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可设计一道题如:“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1:100配制而成的。现有药粉25千克,要配制这种药水需要水多少千克?”其一般的解法为:比例:100+1=101,药水:25÷1/101=2525(千克),水:2525×100/101=2500(千克)。但是这种解法比较繁琐。教学时,应当启发学生,寻找其它解法。通过提问,可以总结出还有以下四种解法:a.整数解法:水:25×100=2500(千克);b.分数解法:水:25÷1/100=2500(千克);c.方程解法:设需要水X千克。25÷X=1/100,X=2500(千克);d.比例解法:设需水X千克。25/X=1/100,X=2500(千克)。
2 要体现探索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有利于深化理解和提高创新。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法则,如计算54×13=?如果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计算的一般方法和顺序,告诉学生第一步怎样做,第二步怎样算,最后得到怎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只是学习了这种计算一般方法,而并没有深入研究和探索。假若变换一下课堂结构的设计,首先出示三道题,让学生计算:54×10=?54×3=?54×13=?亦可出示这样三道题:50×13=?4×13=?54×13=?当然,只要能算出结果,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对于以上的两种例题,第1、2道题,学生很快就可算出,而对于54×13=?就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方法计算。通过计算,学生还会发现,以上两种例题,第1、2道题之和,会等于第3道题的结果。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充满着乐趣,并对计算方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性是十分重要的。
3 要体现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结构的活动性,主要体现为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特别是外部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言语表达等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以教具(或直观模具)操作为主线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大致可分为: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具(或直观模具)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结合建立表象;教师重点讲解;形成数学概念或数量关系等几个步骤。如“梯形面积计算(一)”可设计以下的教学活动过程:(1)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2)拼好后,认真观察与思考:A新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B新拼成的图形的底与原梯形上、下底的关系?C新拼成的图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关系如何?D新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的关系?(3)怎样借助你拼好的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4)互相交流一下推导的结果是否相同?
4 要体现多样性
对于不同的学习目的、内容和方式,需要有不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即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数学课堂结构要体现多样性。例如:利用运算法则计算三位数加法357+789=?只需熟练掌握加法运算法则,并有一定的技巧即可。而学习解一道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却需要进行一系列综合分析思考,才能寻找到比较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三位数加法,含有简单联想成分,而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含有大量的推理成分,因此,指导学习和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构上,要力求能够体现开放性、探索性、活动性和多样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遵循数学教学规律,立足课堂,结构上把握“四性”,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