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礼全认为在逻辑研究过程中应该树立大逻辑观,他对于现代逻辑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代逻辑的应用都做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自然语言逻辑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中国逻辑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周礼全;逻辑观;自然语言逻辑;模态逻辑
周礼全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中国逻辑学界的学术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周礼全也是在中国传播现代逻辑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他还坚持正确传播传统逻辑知识,否定了传统逻辑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
一、逻辑的定义
在逻辑学家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什么是逻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历史上是众说纷纭。周礼全也曾经说:“逻辑的概念是发展的,一千年前,人们大概不会认为归纳逻辑是逻辑;一百年前,人们大概也不会认为递归论是逻辑。不要争论是不是逻辑,这要看如何定义“逻辑”。”在他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代表作《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中,认为逻辑是交际的工具,可以为更好的交际服务。这些话,都充分说明了周礼全的大逻辑观,认为关于逻辑的定义是随着时代得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所谓大逻辑,就是广义的逻辑,从亚里士多德传承而来。在我国,周礼全一直倡导发扬亚里士多德的大逻辑传统。而众所周知,在形式逻辑发展成学科之后有两大发展趋势,其一就是数理逻辑,周礼全在模态逻辑研究方面也造诣极高,他于198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模态逻辑方面的专著《模态逻辑引论》。代表我国逻辑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的逻辑学家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理论认为“逻辑”一词可用来谈论非西方文化中的那些与西方文化中逻辑不同的东西,而且不同的文化可以有不同的逻辑。这些研究思想都深受周礼全大逻辑观的影响。
二、自然语言逻辑研究
国内公认,自然语言逻辑是周礼全倡导的研究方向。周礼全受罗素的影响很深,他在大学期间就把重心放在了逻辑实证主义上。他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萌芽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历时四十年,周礼全主持编写的他的代表作《逻辑-正确思维与有效交际的理论》,标志着他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的成熟。他吸收了皮尔斯、莫里斯等人的观点,经过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意义的分层理论,语境,情感在推理中的作用以及成功的交际这四个研究问题。下面我们就对周礼全的四个研究重心做具体阐述。
1、意义分层理论。周礼全认为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就是根据语形,语义和语用的规则和交际语境,语言的使用者应用这个语言形式所表达或传达的思想感情。据此定义,可以把语言的形式划分为抽象语句、语句、话语和交际语境中的话语。这四种语言形式的意义是相互联系的,较为简单的语言形式的意义作为有机成分被复杂的语言形式的意义所包含。四层次理论是周先生的一个创新,是语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
2、语境问题。语境是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从意义研究中发展而来。他将语境分为四种:CO,CS,CH,CSH.这种划分是以与以往不同的新的角度为出发点的。CO所包含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说话者不一定知道的因素,CS表示说话者知道的语境知识,CH是指听话者知道的语境知识,CSH则是听话者和说话者都知道的语境知识,这些与预设,隐涵,意义和推理等研究都关系十分密切。
3、推理过程中情感的作用。1996年9月,周礼全在同浙江逻辑工作者的座谈中提出“情感在推理中的作用”的研究课题。早在1978年,周礼全就提倡自然语言研究要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但是情感一直是逻辑研究中的禁区,是心理学的范畴,评价语句仍然属于语句,但是情感却可以超越语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推理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成功的交际。对于什么是交际,什么是成功的交际,他都做了明确的解释:“说话者应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话者,从而使听话者产生某种思想感情,这就是交际。”“说话者应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话者,从而使听话者产生了说话者希望他产生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成功的交际。”而且,周礼全还给出了语言交际图式具体说明了准确的传达,成功的传达,准确的理解,成功的理解这几个概念。
三、模态逻辑研究
模态逻辑,逻辑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必然、可能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性质。作为我国传播现代逻辑的主要人物之一,周礼全在关注和思考现代逻辑应用的同时,也一直从事着现代逻辑的基础理论研究。他很早就在推广模态逻辑的研究,倡导逻辑为哲学服务,在模态逻辑研究方面建树颇大。《模态逻辑引论》是周礼全在模态逻辑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国内第一部介绍模态逻辑的专著。书中介绍了包括公理系统和自然演绎系统在内的一些重要的模态系统,而且对可能世界语义学和模态算子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周礼全对模态逻辑的发展前景抱有很大的期望,曾经说到:“模态逻辑是一块尚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容易产生丰硕的成果。”在周先生看来,不仅是正规的模态逻辑,而且各种非标准的模态逻辑,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周礼全的学生蔡曙山“在语用逻辑的研究中,对语用力量算子的描述和刻画就采用了非标准模态逻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礼全.周礼全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肖尔兹.简明逻辑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3]w.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作者简介:毛 璐(1985-) ,女,河南洛阳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逻辑学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周礼全;逻辑观;自然语言逻辑;模态逻辑
周礼全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中国逻辑学界的学术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周礼全也是在中国传播现代逻辑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他还坚持正确传播传统逻辑知识,否定了传统逻辑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
一、逻辑的定义
在逻辑学家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什么是逻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历史上是众说纷纭。周礼全也曾经说:“逻辑的概念是发展的,一千年前,人们大概不会认为归纳逻辑是逻辑;一百年前,人们大概也不会认为递归论是逻辑。不要争论是不是逻辑,这要看如何定义“逻辑”。”在他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代表作《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中,认为逻辑是交际的工具,可以为更好的交际服务。这些话,都充分说明了周礼全的大逻辑观,认为关于逻辑的定义是随着时代得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所谓大逻辑,就是广义的逻辑,从亚里士多德传承而来。在我国,周礼全一直倡导发扬亚里士多德的大逻辑传统。而众所周知,在形式逻辑发展成学科之后有两大发展趋势,其一就是数理逻辑,周礼全在模态逻辑研究方面也造诣极高,他于198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模态逻辑方面的专著《模态逻辑引论》。代表我国逻辑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的逻辑学家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理论认为“逻辑”一词可用来谈论非西方文化中的那些与西方文化中逻辑不同的东西,而且不同的文化可以有不同的逻辑。这些研究思想都深受周礼全大逻辑观的影响。
二、自然语言逻辑研究
国内公认,自然语言逻辑是周礼全倡导的研究方向。周礼全受罗素的影响很深,他在大学期间就把重心放在了逻辑实证主义上。他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萌芽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历时四十年,周礼全主持编写的他的代表作《逻辑-正确思维与有效交际的理论》,标志着他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的成熟。他吸收了皮尔斯、莫里斯等人的观点,经过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意义的分层理论,语境,情感在推理中的作用以及成功的交际这四个研究问题。下面我们就对周礼全的四个研究重心做具体阐述。
1、意义分层理论。周礼全认为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就是根据语形,语义和语用的规则和交际语境,语言的使用者应用这个语言形式所表达或传达的思想感情。据此定义,可以把语言的形式划分为抽象语句、语句、话语和交际语境中的话语。这四种语言形式的意义是相互联系的,较为简单的语言形式的意义作为有机成分被复杂的语言形式的意义所包含。四层次理论是周先生的一个创新,是语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
2、语境问题。语境是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从意义研究中发展而来。他将语境分为四种:CO,CS,CH,CSH.这种划分是以与以往不同的新的角度为出发点的。CO所包含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说话者不一定知道的因素,CS表示说话者知道的语境知识,CH是指听话者知道的语境知识,CSH则是听话者和说话者都知道的语境知识,这些与预设,隐涵,意义和推理等研究都关系十分密切。
3、推理过程中情感的作用。1996年9月,周礼全在同浙江逻辑工作者的座谈中提出“情感在推理中的作用”的研究课题。早在1978年,周礼全就提倡自然语言研究要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但是情感一直是逻辑研究中的禁区,是心理学的范畴,评价语句仍然属于语句,但是情感却可以超越语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推理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成功的交际。对于什么是交际,什么是成功的交际,他都做了明确的解释:“说话者应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话者,从而使听话者产生某种思想感情,这就是交际。”“说话者应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话者,从而使听话者产生了说话者希望他产生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成功的交际。”而且,周礼全还给出了语言交际图式具体说明了准确的传达,成功的传达,准确的理解,成功的理解这几个概念。
三、模态逻辑研究
模态逻辑,逻辑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必然、可能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性质。作为我国传播现代逻辑的主要人物之一,周礼全在关注和思考现代逻辑应用的同时,也一直从事着现代逻辑的基础理论研究。他很早就在推广模态逻辑的研究,倡导逻辑为哲学服务,在模态逻辑研究方面建树颇大。《模态逻辑引论》是周礼全在模态逻辑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国内第一部介绍模态逻辑的专著。书中介绍了包括公理系统和自然演绎系统在内的一些重要的模态系统,而且对可能世界语义学和模态算子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周礼全对模态逻辑的发展前景抱有很大的期望,曾经说到:“模态逻辑是一块尚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容易产生丰硕的成果。”在周先生看来,不仅是正规的模态逻辑,而且各种非标准的模态逻辑,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周礼全的学生蔡曙山“在语用逻辑的研究中,对语用力量算子的描述和刻画就采用了非标准模态逻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礼全.周礼全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肖尔兹.简明逻辑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3]w.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作者简介:毛 璐(1985-) ,女,河南洛阳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逻辑学硕士研究生。)